“老玩意”的新玩法

2015-05-30 10:48荆棘
齐鲁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茂腔杨家埠泥塑

荆棘

杨家埠:冯骥才与乡土中国的年画大集

杨家埠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俺村一千号人,五百人印年画,五百人扎风筝。”从潍坊市区出来,行车二十分钟,过了寒亭区,顺溜溜几个拐弯,就来到了杨家埠。

民间流传说:“世上先有杨家埠,后来才生灶王爷。”几个世纪以来,每到农历年底,人们都要争着买杨家埠的《灶王图》,把散发着墨香的新灶王“请”进家,然后将老灶王“送”上天,并拜托其上天言好事,以保下界全年平安。

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鼎盛期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

几年前,作家冯骥才来到杨家埠,他看到这情景,一时激动,也不知问啥好,于是便问一个农民,你们为啥要画年画啊?那农民摸着自己的脑袋也不知回答啥好,于是就说:“没年画,他们过不去年啊!”

他这个回答道出了年画在乡土中国的重要意义。杨家埠人唱道:“丰收太平年,画业立得全。发了杨家埠,置了好庄田。”

在杨家埠,一部年画史,可以说是世世代代艺人的创业史,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辛酸史、血泪史。自清末到解放前,除在“五四”运动前后曾出现过短暂的繁荣外,因为灾荒、战乱的原因,杨家埠原设于半个中国的各地画庄被迫撤回,再加上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使杨家埠年画全面走向衰落。

1979年,原潍县政府成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专门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创新,在文化价值上,应同明清珍本绣像之类,等同看待。

2002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他18岁开始木版画创作,单是刻版用的棠梨木就有一卡车。

如今,一个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小村庄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却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年画制作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制作工艺。

莫言与“高密新四宝”:

文化的哺育与反哺

2013年开始,高密莫言旧居每天游人如织,莫言二哥管谟欣发现,除了参观旧居外,他们往往还要带几件年味十足的“高密四宝”。

高密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在这里,不仅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而且有可以冠宝的特技,其“三贤四宝”久负盛名。所谓“三贤”,指晏婴、郑玄和刘墉;所谓“四宝”,指扑灰年画、茂腔、剪纸、泥塑。

在莫颜二哥管谟欣的印象中,“高密剪纸对比强烈,精细的镂空图案与狂张的写意相结合;扑灰年画也是高密独有,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适合年节氛围;而会叫的泥塑老虎、小鸟最讨孩子们欢心。”

高密年俗因扑灰年画中的“家堂”而独具特色。艺人用柳条烧成灰炭后勾出画稿轮廓,翻过来扑在画纸上留下灰稿,再通过粉脸、描金等多道工序绘成各式年画。在高密市文化馆,副馆长孙英杰曾向记者现场演示高密年画“扑灰”的过程,“一幅画可拓七八张,完美的对称性成为高密扑灰年画甄别于中国其他年画品种的一个显著特点。”

与年画的兴盛类似,泥塑也曾经在高密繁盛一时。

距离高密市区十里路的聂家庄曾因“风水好”让邻近村庄羡慕不已,捏着手里的泥巴,66岁的老艺人聂希蔚念念有词:“我们庄上只要打进地表一米多,泥巴又纯又粘,做成的泥塑不断不裂。”

“旧时赶年集,年画之外,泥塑玩具让人流连忘返,泥老虎、泥娃娃、小叫鸡,就有茂腔剧团在集市上开唱了。”莫言亦告诉记者,民俗专家对聂家庄泥塑的声响这样评价:“聂家庄泥塑的声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

莫言在小说《檀香刑》后记里,曾表白自己此书“写的是声音”,除了火车的声音,“第二种声音是流传于高密一带的地方小戏猫腔(茂腔)。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够哼唱猫腔,那婉转悲切的旋律,几乎可以说是通过遗传而不是学习让高密东北乡的一辈辈人掌握的。”

莫言当年当兵第一年回家,一出高密火车站,就听到一家小饭店里传出了茂腔那缓慢凄切的调子,心中顿时百感交集,泪水盈满了眼眶。

改革开放之后,茂腔衰落,老一代茂腔人越来越少。据莫言回忆,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来高密的时候,观看茂腔演出,演员们的服装破烂不堪,差不多都是临时凑合的。

而在2013年本刊记者前往高密采访的时候,看到潍坊艺校已然成立了少年班,招收了40个孩子,毕业后他们再回到高密,解决茂腔的传承问题。他们在青岛演出,1200人的剧场竟然去了1700多人,茂腔的新生命,不能不说与莫言的影响力息息相关。

淘宝村:

老手艺里的商业文明

人们对手工产品的认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从杨丽萍的菜篮子到王世襄与工匠摸爬滚打出来的《明式家具研究》,本质上传递的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手工工艺带来的温暖情感。

滨州市博兴县城北的顾家村,便传承着一种传统工艺“手工老粗布”。市场里,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尽是“惠文粗布服饰”、“棉世纪”等经营粗布商品的店铺。

“2014年央视春晚主持人和嘉宾戴的红色粗布围巾,一共2000多条,都是从我们这里买的。”身着老粗布衣服的“棉世纪”老粗布店铺老板娘巩春晓语带自豪地说。

巩春晓告诉记者,使用网络销售前,客商通常集中在春、秋季取货,夏、冬季来的客商较少。“而使用网络销售后,目前每个月的销售量都比较平稳,平均每月可销售3000多件产品,月均销售收入20多万元人民币。”

“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织布设备和加工工具,从事老粗布生产的有200多户,占全村户数的一半多”,顾家村党支部副书记顾维富介绍说,“目前,市场业户均已实现网络订单销售的经营模式,80%的业户设有自己的网店或网站,2013年累计网络销售额达3亿元。”

而在博兴县另一“淘宝村”、主营草柳编家居用品的湾头村在淘宝网的电商交易额也达到1.17亿元。湾头村毗邻鲁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麻大湖,小清河、支脉河纵贯其中,湿地众多,芦苇、蒲草丛生,自清代起就有草柳编织的传统。

目前,山东省共有4个“淘宝村”,菏泽市曹县大集乡也有两个“淘宝村”,从事网络营销演出服饰的有近2400户,2013年该乡销售额达到1.5亿元。

“淘宝”在改变中国人消费方式的同时,也正悄然改变着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茂腔杨家埠泥塑
泥塑玩具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多彩泥塑
茂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的传承及保护思考
山东传统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以高密茂腔为例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