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校中职纺织职业教育

2015-05-30 11:05宋宁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1期

宋宁宁

摘要: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而这种竞争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国要完成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离不开纺织职业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现代纺织飞速发展的时代,我校的中职纺织职业教育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纺织职业教育,纺织经济,现代纺织

【分类号】G719.2

纺织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改变我国纺织业落后的局面,实现由传统纺织向现代纺织转变,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振兴纺织经济,以科技创新,加快我国纺织振兴的步伐。

我校地处苏南的经济重镇——盛泽,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纺织业是盛泽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纺织企业2300余家,专业纺织商户6000余家,被赞誉为中国“第一布市”和“纺织华尔街”。

目前,盛泽全镇纺织产业人才分布的主要特点是:管理部门人才偏多,基层单位人才偏少;传统技术人才偏多,新产品开发人才偏少;企业管理人才偏多,市场开拓人才偏少;生产型人才偏多,规划、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服务型人才偏少;人才结构及分布状况不尽合理。

为了优化中等技术人才的区域创业、人际环境,有效留住中等技术人才资源,政府提出中等技术人才是盛泽镇丝绸纺织产业板块人才的需求重头,一是这批群体相对年轻,有一定的实用技术,是各企业比较青睐的人才;二是这批青年技术群体也在不断寻求最好的创业、人际环境。我校作为盛泽镇唯一的中等专业学校,为社会培养急需的纺织技术人才与高素质的纺织品贸易人才的责任义不容辞。同时,连续多年纺织专业一直是我校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为家长学生的首选。生源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成了纺织专业最大的优势。

加快科技进步、振兴纺织经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方面就是重视和发展纺织职业教育,现代纺织已对传统的纺织职业教育在全方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纺织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想谈一下我们学校纺织专业职业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梳理整合传统纺织理论,构建适合中职纺织学科教育新概念

一方面,建立新的纺织理论已成为当前纺织教育理论界亟待解决的课题。随着无梭织机、环保彩色生态棉、各种新型化纤、智能材料、功能性精细陶瓷材料、纺织电子商务、纺织CAD/CAM、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和超声波技术等新科技新产品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应用,现代纺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棉麻丝毛时代的纺织概念,而是融入了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工程、酶工程、分子物理、电子、机电一体化、美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纺织工业和纺织学科已与多种工业和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了众多边缘学科和边缘专业;服装也已经走出过去相对封闭的大纺织概念自成体系;而且,纺织品也不再仅起遮寒蔽体的简单作用,还应当舒适美观,时尚个性,同时应具有某些功能,如防水透湿、吸汗透气、抗皱免烫等,可以这样讲,纺织品和纺织加工工艺正向着多功能性、环保性、智能性、装饰性和产业用方面迈进。

世界纺织行业发展很快,从食物蛋白质提取纺织纤维不再是梦想,机器的动作速度呈几倍、几十倍增加已成为现实,新的技术设备在国外广泛使用而我们可能闻所未闻。当新的纺织技术革命已经来临之时,而我们的纺织教育可能仍在沿袭我们传统的纺织知识,如果我们的纺织职业教育还沿袭传统的纺织知识,老师还津津有味的讲授已经陈旧落后的纺织技术和设备,这无疑将是中国纺织的一大悲剧。纺织工业和纺织学科只有吸收和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先进研究成果,进行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纺织工业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的革命和振兴,转而成为一个高科技产业,顺应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我们的纺织品既要紧跟时代潮流,又要让纺织品民族文化为世界所认知接受,这种现实背景要求我们对传统的纺织理论加以梳理整合。因此,我校在继承传统纺织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寻求纺织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和创新,编写适合纺织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二、中职纺织职业教育必须建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注重职业素质培养

在当前形势下,评价一名毕业生,不仅要由学校来评价,更要由工作单位及社会评价,要看看他的岗位技术能力、敬业爱岗能力、艰苦创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是否都能真正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讲求待遇、眼高手低和不愿干基础性工作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也是企业不愿看到的。所以,新的人才质量观不仅包括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还包括工作后学习和打好基础的能力。

我校纺织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一系列职业素质教育,具体内容有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身心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通过学生入学后的军训、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课堂的课程形式丰富多彩,如举办“青春风采”演讲比赛、“我爱我的专业”黑板报评比,英语口语比赛、“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体育、音乐、公关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文科等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举办素质教育讲座、优秀青年报告会、企业专家讲座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通过组织参观吴江科技馆、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及各类征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效果好。

我校纺织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积极开展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活动,由德育处负责、班主任积极参与,制作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表”,重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能力培养效果、身体素质、内在素质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制作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调查表”,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从思想政治道德表现、文化素质、职业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反应出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和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三、对从事纺织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不断“充电”,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知识素养、操作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所以提高师资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保证。

纺织业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和当时被称之为高新技术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十分必要。我们的教师队伍要不断地“充电”,飞速发展的纺织业要求纺织工作者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科及行业的交叉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及边缘专业,当今时代,如果作为纺织职业教育工作者还不了解什么是纺织电子商务、纺织信息化建设和纺织纳米技术等,怎么教育学生?如果不能经常广泛深入生产实践,没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才。

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纺织专业教师的成长提供经费保证和时间保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和各种考证。学校还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利用暑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以加强对企业实际操作的了解。本专业的专业教师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教师参加纺织面料设计师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纺面料设计师的资格,还有教师参加江苏省纺织服装专业的新课程培训。

四、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学院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职业岗位对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实操型人才最受企业欢迎,这我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相符合的。但现在企业界对学生普遍反映是操作能力不强,这反映了学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必须改进。教学改革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学内容必须注意实用性,动态性,科学性,教学方法必须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走进企业,要按照适应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确定与之配套的教材,要鼓励专业教师编写体现时代特点的教材和讲义,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动态性和时效性;要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只有做到“教”与“学”一体化,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针对本地企业对实操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先后投入1182.6万元新建了纺织现代实训基地,其中纺织专业的实训设备投入860.3万元,包括纺织准备区、纺织CAD/CAM区、小样试织区、纺织品检测实训室、织物分析室、染整实训室等,建筑面积近14000平米,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设备和教学软件,建立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案合理的实习教学基地。设备配置基本做到了先进性、配套性、适用性、经济性的统一,既能满足实践性教学所需,又能满足社会培训的需要,同时还能为校企合作提供基本条件。

校近年来比较注重与企业的联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道路。学校实训基地向各企业开放,努力与企业进行联合,承担一些技术服务、生产经营和科研开发任务,在日益增长的实习实训消耗中努力向经营性、生产性方向发展。学校与吴江市速而特纺织样品织造有限公司、江阴市通源纺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纺织品研发中心”,为纺织企业加工大小样品和开发纺织新品。与慧宇喷织(苏州)有限公司、吴江市华睿纺织有限公司、嘉兴伟润纺织有限公司合作运行的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使其功能上实现了学生实训、教师培养、员工培训、产品研发、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基本功能,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五、纺织职业教育要培养计算机、外语复合型人才

纺织业正处在由原纱坯布输出为主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为主转变,由粗放型产业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工业的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程度越来越广泛深入,而且人们上网经营、上网交流、上网学习的深入和网上交流的国际化,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纺织服装贸易的全球化,要求纺织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会外语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我校纺织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办公自动化中级和通用英语初级证书。

总之,现代纺织向纺织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从纺织职业教育理论到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求新。我校的纺织专业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与地方产业特色紧密联系的专业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宏亮.新时期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思考.电大理工,2008(3)

【2】沈序康.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