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015-05-30 10:48毛生祥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开题研究性探究

毛生祥

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是探究、进取、突破、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设计实验等实践活动,并对这些过程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再创造的方法,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现在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在知识、认知等方面的局限性,其实施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一味追求探究,排斥传统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把单向地对学生灌输知识作为重要过程,把学生“记住”“学会”知识点作为目标。如今提倡研究性学习,老师们都很重视组织讨论、师生交流,传统教法已被许多人所摈弃,甚至认为“以研就灵”,排斥传统教学,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或草草了事,或丢三落四,而华而不实的讨论却占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知识和能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不能等同,不能互相替代,双方有对立,也有统一。过去“学好知识自然培养了能力”和当今“培养了能力自然就学好了知识”的想法强调了双方的对立,其实都是片面的。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新知识开发的条件,这才是两者辨证的统一。

二、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原则就是“自主性”原则,即必须坚持一切工作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原则,包括提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寻找信息、表达成果等课程实施中的活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正是基于此,实际操作中,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而淡化教师的作用。其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决不是观望者,而是课程实施最直接的参与者。这门课程是否成功、是否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对课程的态度、对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课程实施方法与程序的熟悉程度、教师是否具有课程发展所需要的素质都极大地影响着课程的实施。

三、重视探究结果,轻视探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其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能力。尤其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了开头和结尾,即开题和结题部分。开题、结题时热热闹闹,为了推介经验、展示成果,往往全体同学都参加,选取有代表性的课题组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进行演示、论证。可事实上,有些老师对课程的指导力度不够,对课题的整个进程不了解,对课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得不及时,对课题涉及的相关知识不熟悉,对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的情况没有全面了解、及时指导,有些学校甚至采取放羊式的做法,妨碍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体验和热情。

四、鼓励课外思考,忽视课内探究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从而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分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传统。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其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

从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选取的是开放性的内容作为研究主题。学生走出课堂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调查访谈;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影响着学生。

总之,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严密性,批判的建设性和严肃性。在老师友善而精辟的评价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会大受鼓舞。

猜你喜欢
开题研究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