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春
近半年来,68岁的王老伯常感到活动后气促,走楼梯气喘吁吁。夜间睡觉时,他经常因呼吸困难而憋醒,被迫从床上坐起,才能透过气来。在家人的陪伴下,王老伯去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心脏扩大,心脏射血分数(简称EF)为25%。医生告诉王老伯,他患了心力衰竭,需要长期服药。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真的这么可怕吗?
心力衰竭分左右
与人体内其他脏器(如肝脏、肾脏等)不同,心脏是一个时刻在跳动的器官,每次心跳都由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构成。“心脏不跳,人就死了”,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常识。心脏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泵出血液和接受血液,因此用“水泵”来比喻心脏的功能是很贴切的。心脏的机械活动是机体内的血液能在全身循环的原动力。心脏通过收缩把来自肺循环富有氧气的血液加压后,快速泵向全身动脉系统,作为维持人体各个器官正常活动的能源;同时,心脏接纳经机体各个器官新陈代谢后缺氧的血液回到心脏。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时,它就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同时也不能接受正常回流到心脏的血液。这种情况,就是心力衰竭。
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一方面由于心脏“无力”,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而出现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如乏力、消瘦、皮肤苍白和少尿等(机体会自动把有限的血液首先供应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而相应减少对骨骼肌、皮肤和肾脏等稍显“不重要”的组织和器官的供血,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心脏不能接受来自肺和全身脏器(体循环)回流的血液,从而导致这些器官出现淤血的表现,如活动后气急、咳嗽和夜间端坐呼吸等(医学上称“左心衰竭”);以及肝脏肿大、食欲差、腹水、下肢水肿等(医学上称“右心衰竭”)。通常,多数心力衰竭患者首先表现为左心衰竭,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出现右心衰竭,此时称为全心衰竭。
重度心力衰竭是心脏的“癌症”
心力衰竭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它是几乎所有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时的表现。通常,医学上将心脏功能分为I~Ⅳ级:I级为正常心功能;Ⅱ级是在低于正常活动的运动量时就感到气急(如上二层楼);Ⅲ级为稍活动即感到气急(如走平路);Ⅳ级为休息(如坐着或平卧)时亦感到气急,最严重,多需住院治疗。
心功能分级简单、常用,但较为主观,受患者的主观症状、耐受性的影响较大。因此,医学上常用心脏射血分数(EF)表示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更加客观。心脏射血分数为心脏每次射血量占心脏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EF为60%左右,即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将心脏内储存的约60%的血液射出。当EF<5o%时,通常认为存在心力衰竭。当EF<35%时称为重度心力衰竭。医学研究发现,EF<35%的患者,年死亡率为20%左右,平均生存期小于5年的概率为50%。癌症是一种大家都觉得非常严重的疾病,很多人“谈癌色变”。与身体其他器官相比,心脏极少罹患癌症。重度心力衰竭就相当于心脏的“癌症”,且其生存期比癌症还要短。
多种疾病导致心力衰竭
近年来,随着心脏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心脏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免于死亡,生存期得以延长,但发展为心力衰竭的病例却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大多数心脏疾病患者若生存期足够长,最后都会发展为心力衰竭。
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随着药物及血运重建技术(植入支架、心脏搭桥)的发展,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在患病初期得到救治,免于猝死,但由于梗死的心肌不能再生,能够工作的心肌数量减少,心脏舒缩能力下降,不少患者会在后期逐渐出现心力衰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