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兵
【摘 要】 多媒体教学给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常态。但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形式,在制作和使用中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关 键 词】 历史课;课件制作;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步伐的迅猛推进,中学历史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正普遍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教育技术媒体进入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技术给课堂带来的神奇与魅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把静态教具变成动态情境,形象的演示与真实的再现,让过去枯燥的板书与乏味的解说一去不返,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知识的内化,为优化教学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已毋庸置疑,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观摩和使用了一些历史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自己制作和使用课件的经验教训,归纳出课件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演示功能,教学容量太大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信息量大,素材丰富。但有的历史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是片面强调计算机的演示功能,在投影屏幕上过多设计文字内容,且字号过小、文字过密、排版过长,结果把屏幕排得满满的,一页接一页。还有不少的FLASH动画和音乐欣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课堂上,历史教师不停地敲打键盘、演示课件,教学过程成为走马灯的声响流转,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是该记笔记、听课,还是思考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究竟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却说不清楚。由于有了太多的图片和内容,冲淡了主题,让人应接不暇,学生只顾着看热闹,哪里还有时间去讨论和思考问题。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教学时,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容量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必须要有一个“度”。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仅仅停留在“展示”教学内容上,而要更多地设计一些用来让学生探究的、有利于他们理解知识、启发思维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学生只有咀嚼、消化了所学的历史知识,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内容的学习。
第三,必须注意适当的停顿,要让学生有思考和记笔记的时间。
第四,图片文字输入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内容的设计、图文的布局以及出现的先后次序,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误区二:过分追求现代手段,忽视传统手段
有了现代教学手段,不等于传统教学手段就没用了。但是,有的历史教师上课时,刻意追求多媒体教学,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媒体,特别是黑板,不管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花大量精力制作课件,甚至把本该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计算机中。不依据教学内容,只顾追求时髦,结果导致高耗低效,得不偿失。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在所有场合都是最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当传统教学手段存在局限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的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当用传统教学手段也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时,我们就不需要用多媒体技术;当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能取得最佳效果时,我们就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误区三:过分注重制作技巧,分散学生注意
有的历史教师喜欢在课件文本中插入一些会动的东西,如闪动的问号、跳动的笔以及各种动作按钮等。有的课件为突出分析点、强调关键点,滥用动态或闪烁等技巧。殊不知,太多的动态和动作,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出现视神经的兴奋抑制效应,教学也收不到好效果。
有的课件滥用逐字、逐句、逐行显示等表现手段,把本来应一次性打出的文字,如一节课的课题、一个历史问题或一个历史结论等逐一显示,不仅毫无必要,而且浪费时间,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大脑神经中枢兴奋使学生注意力发生偏移。
还有的历史教师制作课件时,本来可以一步完成的操作,为显示制作技巧却通过调用多个页面、点击多次鼠标来完成,制作费时费力,使用时往往要学生干等,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力。
因此,课件设计要尽量简明清晰、方便适用,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和多余的动作技巧,保证学生一目了然。操作也应力求方便,最好用鼠标点击一下就能添图增字或换页。
误区四:手段是现代化,方式是传统型
尽管课程改革已全面深入展开,但有些历史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灌输式。在课堂上,仍然是由历史教师包打天下,教学模式未变、教学方法未变,学生的从属、被动地位也未变,改变的只是多了一些影像、图片等。这样使用计算机,尽管教学媒体现代化了,但教学观念仍是传统型的,只不过是由“口灌”变成了“电灌”,非但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使多媒体课件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
因此,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尤其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或独立思考,探索历史问题的解决,或相互交流,发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看法,提出新见解,形成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期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永远也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历史课改下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当代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不是说教师每节课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的设计是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方法转换为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以最简洁的方式获取最大的学习效果。目前,我们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时有一个错误,即先选择教学媒体,然后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或备课设计安排本末倒置。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最重要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才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衡量一节课是不是教学改革,要看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有没有参与教学等环节。如果上述几个方面都做到了改革,而且完成了教学要求,即使教师不使用多媒体形式,我们也不能说这不是一节好课。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不一定就是科学的,也不一定就是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一定要靠多媒体课件吗?答案是否定的。而我们历史教学、教研的任务在于,找到一个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的切入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并不是多媒体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的语言的生动形象、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学生学习的气氛、环境都是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以期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教,使我们走出误区,在课改的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方其桂. 中学历史课件制作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 潘天士. 中学历史课件制作实例与技巧[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师建青. 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