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廉
一壶沸腾的清水,几粒枯瘦的茶叶,杯中相逢,几番浮沉,幻化升腾。顿时,一缕青烟飘然,几丝清香扑鼻,人生天地间,天蓝云白、风轻云淡。泡茶的恬然和闲散与品诗的雅致和悠然,同为人生两件雅趣,有异曲同工之妙。
茶,在华夏子民的生活里举足轻重,以泡茶褪去日常的疲惫与喧嚣;诗,在中华传统的文化里无可替代,以品诗洗去尘俗的铅华与浮夸。
时光流转,岁月翩跹。当我们以”华夏是诗的国度”而沾沾自喜、骄傲自豪之时,当代社会却变得越来越浮华盛行,青少年与诗歌正渐渐疏离,更而甚者,诗歌被束之高阁、蒙尘垢面。究其原因,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是客观的;而青少年无法宁心静气去读懂一首诗歌,是主观的。
品诗与泡茶联系起来,自会走进诗歌,读懂诗歌,爱上诗歌。
一泡:苦若黄连
三毛说:“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我说,品诗有如三泡茶,第一泡苦若黄连,第二泡甜似甘泉,第三泡淡若清风。
泡茶须寻月白风清之时、风轻云淡之地,品诗宜求淡泊宁静之心、凝神聚气之境;泡茶须清杯、净手;品诗要净心、端坐。故,笔者教读诗歌,一定让学生课前三分钟静息,端坐桌前,闭目凝神。而后,将一壶沸腾之水,缓缓注入杯中;师生将满腔热烈之情,缓缓倾于诗歌。
水,须沸腾之水;情,要热烈之情。前文所述净心,非指清心寡欲之净,而是说要排除私心杂念之垢。这第一泡,水入杯中,幻化升腾,枯茶浮沉;情入诗中,如水入杯中,务将诗歌意象,全面彻底地泡在阅读者的生活经历、感情经验、知识积累之中去。且要让诗歌意象在自我的生活经历、感情经验和知识积累中,不断煎熬、不断冲撞、多次沉浮。
学生、教师或手舞足蹈,高声诵读;或摇头晃脑,低声吟诵;或闭目冥思,细细品咂——教室里,一派热闹,如一壶沸水令一叶枯茶翻腾旋转。
第一泡,云蒸雾绕、茶香弥漫,但不能仰头便喝,心急不仅喝不了热茶,关键是,此时的茶水,味极苦涩;更重要的是污垢入肠,害人不浅。品诗亦如是。感情充沛之你,全身心漫过诗歌,诗歌内一叶落、一花凋蕴含的无穷无尽的趣味扑面而来,你大呼过瘾!正如有的学生,一叶障目就高声叫喊,我懂了!有的学生,抓住细枝末节就高谈阔论!但,一词、一句、一标点,若不细细探究,极有可能让你上当受骗。
此时,我们的最佳选择是,摇晃两下,倾掉茶水,凝神静思。让学生,身心安静,静静回味,慢慢等待船到桥头。这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痛苦的等待的过程。但,我等凡人,大多看到等待的煎熬与苦楚,很少品出希望与幸福。殊不知,人生处处有等待。生命何处无苦涩?难不成,非要连水带垢,一杯苦茶一饮而下?品诗也如此,不能急,要慢慢等,慢慢品。
二泡:甜似甘泉
唯有经历等待的苦,方知幸福得来之甜。于是,倒掉第一泡之后,我们可以闭目,静待那甘甜之水,细闻袅袅茶香;经历过对诗歌意象的浸泡与冲刷,留下的,当是最珍贵的精华,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第二泡,仍须滚烫之水,让茶叶在水中翻滚,慢慢舒展;教师、学生仍需以全身心投入其中,此时的课堂须外冷内热,表面宁静,而思绪翻飞,我们要对去除杂物、剔除枝叶后的重点内容——意象,动词、形容词、情感关键字,注释等,进行漫泡,让其漂浮,让其浸润。
最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忘我地投入,更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充分联想,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犹如那在水里浮浮沉沉、翩翩起舞的茶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积累,联系作者生平,对关键点进行仔细推敲。当茶叶慢慢舒展,当意象蕴含的情感慢慢明朗,我们会发现,生活是水,诗歌是茶。现在看来,一小片枯茶,当初可是鲜嫩葱绿、青翠欲滴的生命;现在看来枯索无味的诗歌,当初可是诗人波折坎坷的生活、丰富丰满的履历啊!是啊,水,让茶叶舒展;生活,让诗歌还原。
要让学生明白,没有想象的诗人,是尸体;没有想象的读者,是走肉。所以,第二泡的重点是联系生说的联想、想象,这才是诗歌这片茶叶被泡出味道的源头活水。
人生若只如初见,美好的与想念的,都是当初的一切!原来,当初那么美好。不过,我们大可不必痛悔与顿足,其实,你想与不想,当初就在那里。眼下,我们的第二泡,正是要通过联想、想象,结合诗歌的重点内容,把当初“泡”出来,让它彻彻底底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此时递向唇边,小酌一口,清香扑鼻、唇齿留香、含蓄蕴藉。
一切过去了的,成了回忆,都是甘甜而美好的。所以,我们品到的第二泡,当然是茶香袅袅、芬芳馥郁、汩汩流淌的甘泉,流淌千年,成了永恒。若此,纳兰又何必对当初念念不舍呢?
三泡:淡若清风
茶浓茶淡,诗苦诗甜,都经不起时光的考研。
无论多好的茶叶,经不起久泡,由浓而淡,自然之力;无论多美的诗歌,经不起细品,由隐到显,功夫之力。
学生、教师经历第一泡的冲击翻腾、苦涩等待与第二泡的细咀嚼、慢品咂,诗歌的内容、情感,渐渐浮出水面。师生会有一种喜得人生真谛的成就与幸福感。此时,可以条分缕析,细细辨别出前味、中味、后味、余味;也自然能够对诗歌的蕴涵说出一二三来。
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课堂,有时需动如疾风,有时需静若幽莲。学生要既要能够跟随老师的安排,或行动迅速,或思绪飘飞;又要能够主动进入状态,或凝神静思,或主动发现。
第三泡,泡的还是等待,还是宁静。人生不只有大风大浪,不只有浓烈如酒,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浓过后,归于淡;烈过后,归于清;狂过后,归于静。第三泡,仍然以满杯的清水,满怀的热情,带领学生,慢慢浸润,细细品咂:或许,独辟蹊径另寻桃源深处,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或许,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有了独到的视角;或许,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泡之后的茶水,浓而转淡;三泡之后的诗歌,隐而转现。此时,递向唇边的茶水,已是清茶一杯,花开花落,天朗气清,风轻云淡;品到灵魂的诗歌,已是跋山涉水,峰回路转,一马平川,水落石出。
品诗如泡茶,其中滋味,甘苦自知。
茶水入肚,茶性入心,茶可清心、去火、少私;诗歌入脑,明月在心,清风入怀,诗可净心、明智、寡欲。荷尔德林说,诗意地栖居;我说,静静地生活。现代生活节奏迅速,樱桃与芭蕉不是被时光催熟了的;都市生活灯红酒绿,我们身体和灵魂不是被劳苦压迫得疲惫了的。所以,我们需要泡茶,需要品诗,因为我们需要时光慢下来,生活静下来。也唯有教给学生泡茶一样去品诗,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才会甘苦自知,走得从容,有一个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