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新
晓苏的小说集《花被窝》2014年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共收入作者十九篇短篇小说。作为他的油菜坡老乡,我读这部小说集感到十分亲切。可惜我是一个数学老师,不懂文学评论。但作为晓苏的老乡和老友,我还是想把我的阅读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关于《花被窝》
读《花被窝》这一篇,让我想起加拿大作家门罗的《浮桥》。也许不应该把二者扯到一起,但它们都写到了女性的婚外性,都写到了玉米地,就好比孟加拉国总理戴了花格子头巾,邻居阿嫂曾穿过格子衬衣一样,头脑简单者一看就忍不住要评说一番。《花被窝》的性是一床喜庆的热情的浪漫的花被窝。它是婆媳沟通的桥梁。它发生在温软的床上,也发生在生机勃勃的玉米地里。它是一枝红杏,在温暖的春天里,是一定要绽放的。它关乎爱情。《浮桥》的性是一条黑色的无声的星光闪烁的河。四十二岁的基妮因病生命垂危,丈夫的漠视,使她像藤蔓一样从蓬车里牵延出去。玉米地里强烈的生命气息令她厌恶,但她还是忍不住一个人躺下,在垄间穿行。她的性是和心跳同在的生命律动,与爱情无关。两篇均未描写性过程。《花被窝》里的性明快,更具普遍性。《浮桥》里的性幽暗,更具独特性。秀水,字面的意思是秀丽,温润似水。可是读完小说,想到她晒花被窝的事情,就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2.关于《看稀奇》
写一对年轻男女的亲热,对一个老男人的全方位激活。这个老男人已到了沉睡的年龄,爱也潜伏下去。但看到一对外来男女拥抱和亲嘴后,老男人沉睡已久的爱被全面唤醒。他不仅与形同陌路的妻子恩爱如初,而且与断交多时的邻居也重归于好了。这篇小说发现和歌颂了男欢女爱的正能量,即激发人们的爱心以及爱的能力。
3.关于《陈仁投井》
舍身成仁的意思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卑微如草芥的陈仁似乎与宏大的词语扯不上关系。但是他以自己的一死,来抗议儿子儿媳的不孝,村长的自私,包工头周大本的冷漠,是否有些悲壮的意味?他最终选择自家的井,与革命先烈们的无私精神是否有相通之处?一个米凤,一个彭三丫头。为什么?
4.关于《幸福的曲跛子》
为了一笔钱,在女人做暗娼与男人自残身体之间,到底谁更无尊严?世俗告诉我们,似乎是前者。暗娼,没有人类高尚的爱情,没有节操,性是赚钱的工具。践踏自己的身体,把身体的一部分标价卖掉,其精神的麻木,其存在的价值,与牲口有何区别?曲跛子为保住女人的贞洁而无比幸福。悲哉!
5.关于《海碗》
一首唯美的朦胧诗。当生命苍老如枯枝败叶,曾经的青春与爱就像裂缝里的一道阳光,穿越斑驳陆离的伤痕,穿越漫长而庞杂的记忆,透过海碗,照亮一个平凡的世界,温暖而明媚。但它终究还是小说,那气韵是人物和故事本身散发出来的,而不是作者煽情所致。
6.关于《矿难者》
讲故事的方式别出心裁,三个人像跑接力赛一样联起手来讲一个故事,各人的立场不同,情绪不同,口吻不同,重点不同,读来饶有兴趣,而且叙事节奏快捷,不断切换时空,省去起承转合。结尾跟《海碗》一样,不告诉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更有张力。
7.关于《让死者瞑目》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是一篇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小说,人生沧桑,人性多面,名利得失,并不是一死百了。让死者暝目,就是主张尊重历史,尊重人性,呼唤检讨意识和忏悔意识。如果人类没有检讨与忏悔,那人类便与动物世界无异。
8.关于《死鬼黄九升》
死鬼一词,色彩斑斓又曲径通幽,为全文定下了叙述的基调。作品采取鬼魂叙事视角,不仅突被了正常的叙述边界,而且让小说平添了一种神秘意味。这个死鬼虽然死了,但他良心不灭,善良尚存,公正永在。可惜的是,人活着的时候都太势利了,要是人们都变成活鬼多好。
9.关于《花嫂抗旱》
题目很有爆发力。因为自喜是光棍,所以叫自喜。《陈仁投井》里的儿媳不孝顺,所以叫独喜。花嫂抗旱,一语双关,她不仅抗了自然界的大旱,而且抗了人性的大旱。人们的心田与大自然一样,同样需要雨水滋润。从某种意义上讲,给人性抗旱比给土地抗旱更加重要。小说显然用了象征策略,作品结尾别有深意,当人性之旱得到缓解之后,自然之旱便迎刃而解。
10.关于《桠杈打兔》
契诃夫的许多小说都写到口头禅,比如《皮靴》里的“我是个有病的人,害着风湿病”,《受气包》里的“我是个弱女子,受气包”, 《枢密顾问官》里的“我敢对上帝起誓”,《套中人》里的“千万别惹出什么乱子”,等等。这些语言或者刻画人物性格,或者揭示人物心理,反复的手法往往会达到幽默或讽刺的效果,从而给人物贴上标签。“桠杈打兔”也是如此,但多了一层寓意:敬畏命运。身边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比如某领导喜欢说“基本规律”,有人与别人交谈时开口就说“错!”,有个司机喜欢说“没得铲不翻的得锣”,办公室主任普遍喜欢说“我是个劳碌命”。口头禅好比一块布料,可以把它做成补丁,也可以把它做成一件当家衣裳。
11.关于《我的三个堂兄》
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体小说。我知道,这个作品中的三个人物都有原型,一个是苏顺温,一个是苏顺良,一个是苏顺恭。小说有浓郁的纪实色彩,所写故事八成真实,只是个别地方略有虚构。作品写了亲情,但又不止于亲情,还涉及到复杂的人性。毕竟还是小说,容量比散文大,意蕴比散文深。这个作品值得每一位农村兄弟反思。
12.关于《卖卤菜的李学乖》
俗话说,憨人有憨福。憨也是一种勇气,一种自信,一种胸怀。李学乖的福气,表面是偶然,其实是必然。正如主人公的名字一样,人生在世,如果没有其他绝活,也没有什么靠山的话,那你只好学乖。学乖是一种人生姿态,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关键时候能帮你大忙。现在怕的是,一个人又没本事,又没后盾,却又不学乖,那你就活该生存困难了。
13.关于《剪彩》
叙述者是小县城里的一个酸文人。这类人好拽文,耍小聪明,虚荣。小说在不露声色中充分表现了这些特点,比如“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觉得吧”、“林子小了,什么鸟都没有”。但在刘亨吃甲鱼时,感觉作者跑出来插了一句话:我以为他吃到了一颗老鼠屎。不过更有趣。
14.关于《三层楼》
小说一开头就晓得儿子可能回来,七弯八拐之后,他终于回来了。就好比那些贪官污吏们,从一伸手时就晓得可能被捉,最后终于被捉了。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走的是一条不归路,推动力是欲望。前者走的始终是一条进退两难的路,如果她继续开始的欲望,倒可以得个大团圆。可她选择了良心,最终又陷入了两难境地。人生路,真的很难走。
15.关于《给丈母祝寿》
除了结尾,整个小说就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不止是亲情的淡漠,更是精神的无聊空虚。那些排场尽是虚设。越空虚,越要排场。身边不乏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孝子跪累了就挤上桌子打麻将或炸金花儿。再比如不用麻将招待客人就显得主人没有诚意。还比如在医院待产的产妇,偷跑出医院打了一天一夜的牌。因为坐月子不能久坐,不能会客,那一个月可怎么熬啊。满月后把孩子扔在家里,自己到麻将馆解渴。
16.关于《有个女人叫钱眼》
这个小说很好读,却难得读懂。作品写了钱眼为钱而纵欲的一天,非常集中,非常夸张,读起来十分好玩。但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么一个人物。她像我们油菜坡的女人,又不像我们油菜坡的女人。如果作者能把他的用意写明确一点,就更适合我们普通读者来读了。
17.关于《坐下席的人》
坐下席的人是个比喻,比喻老百姓、底层人、弱势群体。作品写了小人物的一种深沉痛苦。小人物的最大痛苦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文化上的跟不上趟。当代社会瞬息万变,老百姓拼死拼活也跟不上脚步,永远是文化的落伍者。从这篇小说中,我读出了晓苏对农村弱者的深切同情,同时也看到了晓苏对文化领跑者的不满。
18.关于《镇长的弟弟》
这是一篇关于小人物尊严的小说。冯知三虽然虚荣,但他的虚荣是社会逼的。他用一个谎言得到了尊严,当尊严面临危机时,他想尽一切办法保卫自己的尊严,直至最后付出生命。“镇长”是一块遮羞布,护着小人物的命根子。这块布随时可能被人扯下来。一旦穷酸败露,也就没有了活下去的支点。似乎很夸张。可认真想一想,若还把所谓尊严、平等当回事,世上有几人不是死乞百赖地活着?
19.关于《回忆一双绣花鞋》
老温七十岁才揭开自己年轻时代的浪漫之秘,也也算得是生活智慧之一种了。据我所知,这个故事也有原型,老温就是苏顺温先生。这个小说很温暖,因为岁月的洗礼,因为情感的沉淀,因为人性的复杂与多元,即使秘密揭开之后,金菊对秋红也失去了恨意,对温九更是在原谅中还暗含了一丝欣赏。昔日的风流与浪漫,经过时空的珍藏与发酵,最终也能化为甘醇的美酒,让人陶醉。晓苏说,他写这篇小说,是想揭示某些反面生活的正面价值,打捞那些消极故事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他说得太好了。
(作者单位:湖北省保康县店垭镇万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