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牵线:美国姑娘情定中国流浪歌手

2015-05-30 06:37:17张东亮
蓝盾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流浪歌刘健民谣

张东亮

纽约女孩,

对“民谣歌手”一见钟情

康瑞1979年出生在纽约一个中产家庭,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2001年从费城大学毕业后,在朋友的邀请下她独自来到中国,先是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给美国媒体提供各种稿件,接着又在浙江英文杂志《漫步浙江》担任编辑。

杭州风景秀丽,气候温润,还有驰名中外的园林,这一切都让这位纽约女孩有了生活在“天堂”中的美妙感觉。2005年7月的一个夜晚,来中国已经3年的康瑞,忽然有些想家,于是就和朋友去西湖边一家经常有民谣歌手驻场表演的酒吧放松心情。

一个年轻歌手抱着吉他走上了舞台,轻轻唱起了一首忧伤的民谣。他穿着蓝白条纹海魂衫,披着散乱的长发,下巴上留着胡茬。灯光照在他的身上,指尖弹拨的旋律很慢,唱得很动情。康瑞当时中文还不太好,虽然听不懂台上那中国小伙在唱什么,但她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男孩深沉沙哑的嗓音深深打动。

朋友告诉她,这首歌曲叫《奶奶》,台上的小伙叫刘健,是一位民谣歌手和作家。康瑞心里一阵酸楚,她想念远在美国的外婆了。一瞬间,她感动得几乎落下泪来。“音乐真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康瑞的眼神定定地看着台上的男人,久久不愿挪开目光。

那个抱着吉他唱民谣的中国帅哥自此在康瑞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对刘健感到好奇,专门去买了他的书,设法向朋友要到他的联系方式,并经常去酒吧看他的演出。

了解到对方的生活经历后,这位美国姑娘不由大吃一惊。刘健比康瑞大一岁,来自河南上蔡县农村,17岁当兵。自幼酷爱音乐和写作的他,不仅弹得一手好吉他,他写的两篇小说还被军内刊物发表。1998年,部队推荐他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文学系学习。这个系出了不少名人,如莫言、阎连科,还有写《风声》的麦加等等。这期间,《垮掉的一代》这本书改变了刘健,它讲述的是美国六十年代的几位作家,从东海岸的纽约到西海岸的旧金山,到处乱跑。这一下就把刘健儿时的梦想激发出来了。2000年,刘健果断选择了退学,来到有很多摇滚明星的北京发展。

最初刘健靠在中关村搬电脑勉强糊口。那时北大附近有很多小酒吧,后来看到有人在里面唱歌,刘健就带着吉他去驻唱,唱一个晚上能挣50元左右。不久,22岁的刘健又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附近租了间房子。邯郸路上有个地下通道,他就在地下通道里面唱歌。偶尔他还到复旦东门的Hard Rock小酒吧里演唱,收入颇丰。

一次,刘健和上海的几个地下民谣歌手到杭州灵隐寺附近的酒吧演出,没想到和康瑞意外相识了。一个普通的夜晚,一对年轻人聊得很开心,告别时互留了电话。

2005年圣诞节,刘健在上海的小酒吧有个演出,康瑞在网上看到宣传后,风尘仆仆地赶去了。那时没有高铁,她买到的是一张慢车票,而且没座位,站了好几个小时才到上海,这令刘健非常感动。

两人认识之初,康瑞的汉语水平和刘健的英语水平相当,都处于“小学生”阶段,但在她看来语言不是障碍。康瑞一边苦学汉语,一边和刘健交流,她发现刘健是一个满怀理想的上进小伙,而且他的理想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不喜欢追逐名利,只希望在35岁前能出3本书和一张唱片,康瑞欣赏勇敢追逐理想的人。

之后,二人就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2006年4月,最疼康瑞的外婆去世了,她非常伤心地打电话告诉了刘健,哭着说自己不能回去,特别难过。刘健放下电话就连夜赶到这位举目无亲的美国女孩身边,陪伴和安慰她。也就是从那儿之后,不同国籍的美女、暖男悄悄相恋了。

嫁给“流浪汉”,

寒舍开出向阳花

2007年,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康瑞回到了美国,靠着一本字典,她用蹩脚的汉语和刘健通过短信保持联络。通过长时间的短信联络,康瑞的中文越来越好,现在她已经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汉语了。

康瑞记得,她第一次到刘健在郊区租的破屋子做客,那儿真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是些“奇形怪状”的家具,比如一张“五条腿”的桌子,破破烂烂的旧沙发,都是刘健捡回来自己修补改造的。“我觉得这很好啊,勤俭节约又环保,我也是这么做的。”康瑞说这种情况许多人可能无法接受,但在她眼里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在上海,刘健的经济情况很不稳定,为了专心进行创作,他没找固定的工作,平时帮朋友写一些广告剧本赚钱,处于有上顿没下顿的状态,有段时间兜里没钱了,他就跑到地铁卖唱,居然一天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但刘健赚了点生活费就不干了。“钱来得太容易,人会有惰性,干久了就不想干别的了。”

刘健的这种生活态度同样是康瑞最为欣赏的。“他不是没本事赚钱,而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出牺牲。”2004年,刘健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战士》,2008年初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退伍兵》。其后,中影集团买了《退伍兵》的影视版权,付了在刘健看来算是比较多的钱,这样他等于是暂时衣食无忧了。

2008年春天,康瑞被调到美国CBS驻北京办事处,要报道奥运会。刚好刘健那时在写自己的第三本小说《流浪歌手的回忆》,心想“在哪儿都是写”,于是为了和恋人相聚就去了北京。“她住在CBD,比较高级的地方。我却觉得不自在,在那种金碧辉煌的房间里写不出东西,于是就到鼓楼东大街的小经厂胡同里租了间破房子住。”虽然两人平时都忙得一塌糊涂,但偶尔的相聚,却让一对异国情侣感到非常幸福和甜蜜。

2009年刘健第一次出国,去了纽约。第一次登门拜见准岳父岳母,刘健心里十分忐忑,女友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律师,这在美国都是非常令人尊敬的职业。但两位老人都很开明温和,听说他是个流浪歌手,他们不仅没有任何歧视,反倒很感兴趣。他们认为无論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快乐就行。令刘健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子女太多事情,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2009年,康瑞正式成为美联社驻上海分社记者。这对热恋中的情侣终于可以团聚了。2010年7月19日,两人在郑州领了结婚证。没有钻戒,没有盛大的婚宴,两个年轻人默默地走到了一起。“7月13日是我30岁的生日,刘健给我送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他将我几年来发给他的近3000条、7万多字的短信,打印、制作成一本精美的书送给我,书名叫《爱的故事》,里面还有我们的很多照片。他是一位很有心、很用心、很耐心的人。”虽然没花多少钱,但康瑞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每到周末的午后,他们经常会窝在沙发上捧着白皮书一起回味恋爱的味道。

结婚前,刘健还曾担心过家里人不能接受一个“洋媳妇”,母亲最初的态度是不置可否。但当他第一次把康瑞带回老家,妈妈只和康瑞聊了一会儿,就悄悄对刘健说:“勤快、懂事,她是个好媳妇。”

小镇来了个美联社记者,在当地是一件大事。但怎么才能给“洋媳妇”一个体面的婚礼?康瑞问婆婆以前是怎么结婚的,婆婆告诉她,是坐马车结婚的,但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坐轿子结婚。康瑞说这个想法太棒了,就以最民俗最节约的方式坐花轿过门。

这年正月初六(2月8日),一场当地也多年未见的豫东民俗婚礼上演了,新郎刘健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迎亲队伍的前列,新娘康瑞头盖红布身着红棉袄蓝裤坐在四人抬的花轿里,队伍敲锣打鼓行进在小镇的街道上。在新郎家中,按习俗打扮好的公公婆婆正等着儿媳的到来。康瑞走下花轿,拉着婆婆的手小声说:“感谢你给你的孩子自由,感谢你给你的孩子未来。”婆婆当场落泪。

这场美好的婚礼被康瑞的朋友、路透社的记者全程记录,这组图片最后以“来自中国的爱情”为题,在情人节前夕发布,并在2月11日、12日两天,成为全球点击量最高的图片之一,并被全球媒体广为刊发。

婚后,康瑞和刘健仍住在上海市区的出租屋里,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但所有的摆设虽简朴却很精致,可以看出屋子主人热爱生活的态度,墙壁上挂着一幅字:只要和你在一起!

刘健平日在家里创作,身为美联社记者的康瑞则在楼下租了间小工作室。每天傍晚,他们会拎着菜篮出去买菜,路过街边的花摊时,买上几元钱便宜的小花,康瑞说她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她不要房不要车不要钻戒,只要和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美国人都不是结婚了就买得起房的,我哥哥结婚好几年了都是租房,我为什么要求他现在就去买房?”她还说从这个流浪歌手的身上,她读出了另一种深远的文化。康瑞觉得,只要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寒舍里也会开出花儿来!而刘健却对漂亮能干的美国妻子跟着自己吃苦,颇感愧疚。

唱到70岁,

将浪漫进行到底

在康瑞的帮助下,2012和2013年,刘健的长篇小说《战士》和《退伍兵》,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在海外出版,CNN(美国有线电视)、ARD(德国广播电视一台)、NHK(日本广播协会)、东方卫视等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报道。

除了写作,刘健还想做音乐,出版唱片,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鲜为人知的是,如果不是他固执地拒绝唱片公司,也许现在他早已是大歌星了。同康瑞刚谈恋爱的时候,刘健曾把自己这些年写下的歌曲挑選10首录了个小样,寄给几家唱片公司。其中一家培养了多名重量级明星的唱片公司,对他的歌曲很感兴趣,但对方的合同非常苛刻,有各种各样的限制,甚至对体重都有要求。刘健觉得如果签下合同,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枷锁。而他最看重的是身心自由。他不愿意以丧失自由的代价换来成名。

后来在康瑞的鼓励下,他干脆用自己的积蓄,注册了一个小的唱片公司。2014年7月,刘健40多万字的新书《流浪歌手的回忆》出版。同名唱片也随之上市。这年8月16日,在上海书展的签售仪式现场,刘健拿起吉他又唱了起来。“这就是当初在地铁口的感觉,没有灯光,没有配乐,有的人路过了听一下,有的人停下来听很久。他们也会留下钱,但现在,带走的是书和唱片。”

刘健说,接下来《流浪歌手的回忆》还会出第二部和第三部。“这三部出完之后,我想把它变成一个杂志书,出版别的流浪歌手的故事和歌曲,其实流浪歌手队伍里真有不少很棒的人才。”

如今刘健已变身成为颇有名气的作家,上海民谣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康瑞说,你很难将刘健归于哪一类人,其实也根本不需要归类。多年来他不走主流道路,却有更独特的故事。他忠实于自己最爱的文字和音乐,不混迹于圈子,在闹市中安静地生活与创作。

现在,刘健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偶尔会弹起吉他唱自己写的歌,歌词都非常质朴。前不久,他给一帮外国朋友唱起一首写给他3岁混血女儿的歌,《Nice to meet you》,听得所有人都感动不已。

康瑞至今仍在美联社当记者,刘健仍旧在写书、演出、作曲、录歌,过着“飘忽不定”的生活。但谁都没有在意过收入,两个人的钱也足够维持生活。

或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康瑞提起“流浪”从来不觉得落魄,甚至有些艳羡。“他很聪明,有规划,从来不浪费时间,知道要做什么之后就立刻动手,一气呵成。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康瑞还说,“哪怕再过10年刘健仍没有一份固定工作,我都觉得很好,因为我信任他。事实上,他在35岁前的所有计划全都实现了。”

“我爱刘健,他很有创造力,很进取。”康瑞一脸幸福地说,“创造力,是明天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本源。我和刘健都追求创造、创新和本真,希望他把民谣唱到70岁,将罗曼蒂克进行到底。”

(摘自《伴侣》)

猜你喜欢
流浪歌刘健民谣
变异
支部建设(2020年15期)2020-07-08 12:34:32
A relativistic canonical symplectic particlein-cell method for energetic plasma analysis
十唱共产党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6
张浩关注原因
中国画画刊(2017年3期)2017-03-23 07:49:20
FRE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THE CYLINDRICALLY SYMMETRIC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DENSITY-DEPENDENT VISCOSITY∗
一只猫的流浪
以梦为马
拥军民谣
城市民谣(组诗)
鸭绿江(2013年11期)2013-03-11 19: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