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医道的北宋皇帝

2015-05-30 10:48匡济
蓝盾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赵光义宋神宗御医

匡济

很多人知悉宋太祖赵匡胤懂武术,而他懂医术却鲜有人知。考证历史发现,不仅他懂,北宋王朝的历代帝王,几乎都热衷于此道,甚至还有不亚于御医的高手。

北宋九帝多通医

赵匡胤生于五代十国战乱时期,二十出头便投身军旅,过上打打杀杀的生活。也不知从何处学来了一些粗浅医术,统兵作战之余,还有能耐去给士兵看病开药。当上皇帝之后,还曾表演过针灸。

当时他皇弟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患病在身,疼痛难忍,赵匡胤前往探视,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决定采取艾灸疗法(针灸分为针刺与艾灸两法,敏感穴位不便行针多用艾)。不过赵匡胤的医术到底是有些粗浅,这一灸起来,灸得赵光义大喊受不了。赵匡胤的修正方式不是立即中止治疗,而是也点一艾来自灸,以示要与兄弟共患难的同时,也表明对自己的医术有十足的信心。这一灸就是六个时辰,史书记载赵光义大为感动。

其实就医术而言,赵光义可能还要高于他的皇帝哥哥。史料中并无他给某某看病开药,或者运用针灸疗法的记载,那是因为他专攻的是经方学(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药方)。在入宫当皇帝之前,赵光义多年努力收集了“名方千余首”,而且“皆有验”——都是灵验可靠之方。一代医圣张仲景也不过开出近两百经方,赵光义却手握千余方。至于如何验出来的,也是不得而知。不过史称当时有一个医术颇为厉害的游僧,名为释洪蕴,被赵光义找去拜为师傅,传授经方之学。或许这号称千余首的名方之验证过程,就是在释大师的亲手指导下,寻了些宫廷病患,一方一方实践出来的。

赵光义之后,乃是宋真宗趙恒,此人医术更高,屡屡给臣子开药,而且屡屡治愈。如北宋名相王旦气虚多病,宋真宗某日便赐他一瓶药酒,令他当面饮下去。需知药酒这东西,在当时多用于毒杀臣下,大约王旦当时还在想我也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啊,为何要赐药酒于我!不料硬着头皮饮下几口之后,却大感舒服。宋真宗此时才缓缓说道:“这是苏合香酒,有行气解郁、散寒化浊之功效,你以后大冬天的来上早朝,可以饮一杯抵御寒气。”

苏合香酒可能是御医早已调制完备,宋真宗直接拿来使用,只能证明他熟知药性,但他给另一大臣杜镐治病的事情,就完全显示出他的医术了。

杜镐为龙图阁(皇宫藏书处)直学士。某日也得宋真宗赏赐的一瓶酒。这次不是什么药酒,而是宋真宗洗完澡后喝剩的一壶酒,他觉得味道不错,便赐给杜镐分享。这杜镐其实一直是滴酒不沾,突然得了天子“剩酒”,激动得热泪盈眶,直接全灌了下去。结果那酒一入肚,便产生剧烈反应,加上杜镐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抵抗力较差,还有旧病在身,竟立马翻白眼昏厥过去。

若他死了,宋真宗以酒毒杀臣子的罪行怕是难以洗脱了。故而宋真宗闻报大惊,立即赶往抢救。在此要紧关头,他大可以让御医出手施救,不料他却有胆量,亲自调制汤药给杜镐服下,而杜镐也果然在汤药服下去后,很快便苏醒过来。

宋真宗之后的宋仁宗,对针灸之学表现出了强烈兴趣,继位不久便令御医王惟一铸造两具1:1的针灸铜人,将十二经脉三百五十四个穴设置于其上,用蜡封住,内注有水,刺对穴位则水流而出。此铜人用于训练医生研习针灸之道有绝佳的效果,也可以想见下令铸造它的宋仁宗在这方面的功底了。

除了研究针灸,宋仁宗也有开药的时候,只不过很是罕见,而且他几乎不会给臣子开药,只给皇族成员开药。他有一个皇叔赵德文,活到七十岁出头时,得了大病,宋仁宗前往探视,也亲自调制汤药给其服下,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或许还有反效果也说不定,总之赵德文不久便死了。

虽然开药的水平很是一般,但宋仁宗在位长达四十一年,想必是专攻针灸的同时,还注重养生之道。但他的继位者宋英宗就很是有些“反常”,不仅对于医术没什么兴趣,还在继位之初得了一种类似精神病的怪病,在位仅仅五年便驾崩了。

眼看北宋皇帝的医道传统就要断绝,却有一个医术胜过御医的高手出来救场。他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以支持王安石推行变法而闻名,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很有些医道,甚至有时能断御医不能断之病症。有清代医书《对山医话》记载称,当时宫中有个侍从患了一种肿痛之病,御医称没法治。待到宋神宗一番诊断后,给出一个治疗方案:虽然阴阳皆衰弱,但阳气尚未枯竭,还有的救。怎么救?食疗——大蒜炖甲鱼。那侍从照着“圣方”去做,果然康复。

这道大蒜炖甲鱼的食方,在中医里又名鳖蒜汤方,甲鱼肉性阴,有入肝补阴潜阳的功效,大蒜性阳,能健脾暖胃、行气消食、散肿止痛。二药阴阳调和,对于阴阳皆衰导致的肿痛之病确有奇效。由此也可观宋神宗对于中医基本的阴阳道理甚是精通,御医无可奈何的病症他都能一眼看出,并加以诊治,当然,也不排除那御医本身水平不高。

又有一名姓吕的官员,上朝时引起了宋神宗的注意,问他:“你是不是有毛病?”吕官员立即回答:“我没毛病啊!”宋神宗又打量一番,再问:“你是不是有毛病?”并问吕官员身旁的一名周姓官员:“你觉得他有没有毛病?”周官员和吕官员都是再次表示:“没毛病啊!”待到下朝回家,心中很是疑惑的吕官员拿来铜镜,看自己脸上是否有异色。因为天子无缘无故问他有没有毛病,还反复问道,必然是瞧出了自己哪里不对劲,是哪里不对劲呢?看来看去,哪里都对劲。

结果,没过几天,周官员果然就发病了,还病得颇重,卧床不起。

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其先后顺序以难度高低排列,从面色体貌神采就能瞧出人之毛病者,是为绝顶高明之医。《黄帝八十一难经》有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宋神宗之后的北宋帝王,还有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几位,他们也对医术有些兴趣,但论到真实的造诣,就远不及宋神宗了,大约北宋帝王的医道传到这位望诊高手时,便到达了一个巅峰。

北宋九帝多带病

其实中国历代帝王之中,不乏喜好医术者,但像北宋帝王这样有传承、有传统、有水平的,还真没有第二家。为什么?

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最高领导人,皇帝可是很忙的,要同时应付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民生,外加朝堂争斗、后宫阴云……这样一个大忙人,哪有功夫学医,还学得如此投入?

除非,他健康不佳,常年生病。

中国帝王的寿命问题是一个极有意思的课题,虽然他们都活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中,实际上长寿者很是少见,活了八十九年的乾隆皇帝算是其中的第一名了。有研究统计发现,历代皇帝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

具体到北宋九代帝王,宋太祖享年四十九岁,宋太宗享年五十九岁,宋真宗享年五十五岁,宋仁宗享年五十四岁,宋英宗享年三十六岁,宋神宗享年三十七岁,宋哲宗享年二十五岁,宋徽宗享年五十四岁,宋钦宗享年五十七岁。

平均寿命四十七岁左右。

虽然北宋九帝的平均寿命高于中国帝王的平均水平,但他们一生却饱受病痛折磨,几乎个个都是因病而死。

据史书记载,宋太祖降临世间刚几天,便有黄疸的症状,其一生更是长期与病魔相斗,以至于留下许多关于中药的故事来。如用来治风湿哮喘等的“地龙”,传说便是当年赵匡胤腰上长满毒疮,哮喘发作,御医束手无策,向天下搜求得来的一种奇药。又如用来治腰痛腹痛皮肤病等的“徐长卿”,传说也是当年赵匡胤胃病发作之后,一个叫徐长卿的小官献灵丹妙药的结果。

而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也就是“烛影斧声”的谜案,也有医学方面的新解读。认为那其实是一个脑溢血病人突然发病的结果,与什么宫廷阴谋、弟弟杀哥哥无关。而从史书记载看,赵匡胤生得体态肥胖,又嗜好饮酒,确有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可能。说不定那天晚上真是和弟弟赵光义说什么热闹话题,激动起来,脑溢血而亡了呢。

宋太宗赵光义出生时没有什么新生儿疾病,但却在征战中负过重伤。那是北伐辽国的高粱河战役大败之时,宋军全线溃退,連宋太宗自己都差点被俘,大腿上中了两箭,伤口颇深,处理又不及时,以至于成了年年发作的旧疾,直到他于伤痛中死去。

而喜欢给臣子调点药、赐点酒的宋真宗,在自己的精心保养下,本来是有机会长寿的,不料在五十二岁外出祭祀时,突患中风,治疗时又因为用药不慎导致腹泻,身体大亏。最终宋真宗还是倒在了中风之下,以病亡。

针灸爱好者宋仁宗则貌似遗传了宋真宗的中风病,四十多岁时开始发作,越来越严重,最后也是倒在了中风之下。令人深思的是,这位按理说应该精通医理的帝王,却在房事上毫无节制,长期徘徊于后宫,进一步腐蚀自身抵抗力,他能活到五十四岁已是相当不容易了。

带着精神病继位的宋英宗,在其短短的五年执政生涯中,长期与药相伴,除了旧疾,他也有中风症状,最终死于中风。

一代“神医”宋神宗仅仅活了三十七岁,缘故是他身患中风,加上变法失败,对西夏战争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精神压力,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纵然有望诊之功夫又有何用?后来虽有民间献上的灵丹妙药,也无力回天了。

最为短命的宋哲宗,自幼便是病秧子,身患诸多疾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严重,时常吐血,偏偏他又是讳疾忌医,小小年纪就强驱病体去后宫玩乐,结果英年早逝。

宋徽宗虽然死于金人流放之中,却也是早就饱受病痛折磨。宋徽宗患有胃病,步入中年后又有“衰残病渴”之态,大约是患上了中医所称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对宋钦宗的健康状况,史载不详,但有野史《大宋宣和遗事》称其身体一直很虚弱,还有严重的“风疾”,大约就是赵氏皇族所常见的中风。

总之,北宋九代帝王,几乎个个都是身患疾病,长期与药为伴,或是遗传,或是特殊的宫廷生活环境所致,又或者有婚配血缘方面的缘故。俗话说久病成医,何况还是祖祖辈辈都带病,这样一个病夫皇族焉能不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北宋时期,中医得到极大发展,大批医书刊行,名医辈出,还有朝廷举办的官方药店“太医局熟药所”立于全国各地。苏轼、王安石、范仲淹等士大夫都醉心于医道,需知当年张仲景、华佗行医之时,那些士大夫们可是将医道视为“末流”的,《三国志·方技传》记载华佗曾言:“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若赵氏皇帝个个身心健康、生龙活虎,朝务繁杂的他们是不是还会分心去研究医学呢?

(摘自《看历史》)

猜你喜欢
赵光义宋神宗御医
宋神宗的处下
铩羽而归的御医杜钟骏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止痒良药
双龙巷人物之二赵光义
大宋第一疑案: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神医
元丰时代的皇帝、官僚与百姓
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
宋神宗的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