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作文教学的一潭活水

2015-05-30 06:07秦晓丹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童心儿童作文

秦晓丹

学生在作文中要有独立见解,要求学生的写作有“新意”,一定得让学生见多识广,让学生从书本学,从生活学,向一切可以学的地方学。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写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学会开拓写作的领域,让他们有“发现”意识,才能让学生的笔下流淌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来。

当下写作教学强调走技术化路子,教师一上作文课就交给学生一大堆写作技法,然后就放手让他们写作了。但往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什么”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大力倡导“怎么写”是收效甚微的。《红楼梦》中黛玉在教香菱学诗时也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作文教学关键不是在作文技巧的指导上,而是“写什么”的问题。

如果把写作比作一条溪流的话,生活无疑是它的一大源头,如何把生活这脉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让生活这“溪流”在学生笔下汩汩流淌,延绵不绝。首先要训练学生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如果学生不会“思”,他的听说读写必定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文字能力,关注他表达的智慧,而智慧主要来自思维。所以要让学生写出充满灵气且富有个性的文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有如下尝试:

一、打开生活大门,激发学生思维品质

好文章就是作者能把普通的事物进行独特的表达。没有丰富的思维能力,没有一颗对事物敏感细腻的心是不可能有独特的表达的。生活中教师要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童心,让同学们诗意又丰富地表达普通的生活。

1.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生活是一个学生写作的大舞台,如何在平凡的普通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价值,必须长出一双“火眼金睛”,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并在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独特的风景。首先得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关注了,才可能“熟悉”;“熟悉”了,还得有“发现”,“发现”的慧眼,在于凡事多思。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上看到别样的“风景”。

我所在的学校是所百年老校,校园环境优美,有许多可以写作的资源,教室窗外两个大花坛就是很好的资源,让学生关注这个熟悉的地方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月,窗外白玉兰开得旺盛,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这白玉兰花的特点:甲同学观察说:“树上没有叶只有花,花是白色的,花瓣呈五瓣”,这是一种朴素的回答。“那么这棵白玉兰树可以给你产生怎么的联想呢?”老师追问,同学乙又说:“她好像一个在台上表演的舞者,那优美的舞姿演绎出她动人的生命。”同学丙又说,“她是个舞者,但一年只舞一次的机会让她格外珍惜,舞姿华丽动人,独舞的她特别珍惜之前因为竞争得来的机会。”“你怎么联想到她是独舞呢?”老师又追问,“你看枝头只有花朵没有绿叶”,“春天的玉兰花是这个姿态,那么其他季节又是怎样?和这个季节的她对比又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老师的不断追问,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引发他们对于生命的思考。我相信他们既然能够从一棵树上看到生活,看到生命,也一定能够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找到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美。从看似无味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让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2.只因有颗童趣的心

著名画家丰子恺说过:“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由此看来,成长的过程其实是“失”的过程,而“复归于婴儿”(老子语),“不失赤子之心”(孟子语)是十分可贵的。孩子是最能体验快乐,愉快表达生活的了。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就说孩子更接近诗人,孩子比一般人更懂得构造美梦:指着天上的星月,他们会说那是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在捉迷藏,看到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夜空,他们会说,星星是孩子,躲着月亮妈妈正在外面玩耍呢。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心灵充满奇思妙想。儿童视角的文字也经常能成为经典,比如中年的鲁迅用儿童的视角创作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贫病落寞的萧红用自由的心灵创作的《呼兰河传》,贾平凹用儿童的视角写的《月迹》,这些文字都用童心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幸福与感动,是任何一个年龄的人都喜欢阅读与体验的经典。教师应引导孩子回归孩童,让孩子们发现童心的美好。引导学生多听听童心童趣,生活里要让学生多体验快乐,要求他们用儿童的视角看风景,用一颗童心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让单一重复的生活变得充满童趣充满诗意。

二、打开文学大门、拓宽学生思维纬度

读书形成的经验能成为写作的经验,这是很多语文老师的共识,但很多老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只注重形式上的读写结合,往往是课堂上学了什么课文,就马上照猫画虎般地“练一练”活学活用,这样的训练只能让学生写出一样题材一样形式的文章。只有思维参与的阅读体验才能转化为写作经验。阅读经验要成为作文经验必须是长期的积累后的“质变”。

1.从经典中领悟写作之道

《红楼梦》中黛玉在教香菱学诗之前,先让香菱读一百首王维的五言律诗,再读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再都李白的一二百首七言绝句,再把陶渊明,谢灵运,阮籍等大诗人的作品一一读过,说不用一年工夫,不愁香菱不成诗翁。可见作文要写好,阅读是基础。所以作文教学的基础就是要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的积淀中获得写作的经验。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第一件大事就是和孩子说明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推荐根据学生每个年龄特点的不同推荐学生购买每个学年必读的数目。一般是一个学年推荐一到两个作家的书。初一孩子刚从儿童过渡到青少年,给孩子推荐的是曹文轩的纯美小说,毕淑敏的散文作品。初二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肯定的矛盾年龄,推荐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作品及季羡林的作品,初三可以推荐同学看周国平的散文增加思维的深度,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推荐看《古文观止》《红楼梦》,增加文学底蕴。一般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自由交流读书心得,教师及时点拨。

阅读化为精神与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越长,学生越能在阅读中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感悟,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才能把自己的心表现出来,学生看待事物的视角及感悟生活的能力才能提高。

2.从教材中体验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用读写结合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可能地利用“课本这个例子”,生发出更多的同题材、同主题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这样举一反三式的阅读训练学生思维。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例如“明月”这个主题,从古至今有不同的意象: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羁旅怀乡之情;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睹物思人之意,“春去秋来不相待,月中水色长不该”是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的流逝。而贾平凹笔下的月却有空灵的孩子般的童心。在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明月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有新的创意。再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同时给学生印发张晓风的《春之怀古》,冯骥才的《春天最初是闻到的》,秦牧的《春天的色彩和声音》,铁凝的《洗桃花水的时节》等当代作家关于春这个主题的作品,让学生品读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情感。厚实学生的阅读体验,并让这种厚实的体验激发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即使是同一篇阅读作品,也尽可能地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阅读感悟,让同学们在“读”上获得更多的自由,那么他就能从教科书以外的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对待自己的生活时就能个性表达了。

总之要求学生能笔下流通诗意,要求学生的写作有“新意”,一定得让学生见多识广,让学生从书本学,从生活学,向一切可以学的地方学。只有让学生会“思”、会“发现”、会“个性表达”,才是真正的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作文训练,让“思维训练”成为作文教学的一潭活水。

猜你喜欢
童心儿童作文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