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艳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之“景”,一是作家纯粹描画勾勒“景”之美妙;二是借“景”抒怀,抒发心中之情感。古今名篇关于月光、月亮等“月”的描写,佳篇名句不胜枚举,举其个例,赏“月”之美。
关键词:月 月亮 月光 满月
月,让人想浮想联翩。关于“月”,有满月,月光,月亮等。笔者兴致所使搜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关于“月”的描写,愉悦赏析之。
关于“月”,古有苏轼的名句:“名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明月喻皎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关于“月光”之描述,郭沫若先生的诗作《霁月》云:“淡淡的,幽光,浸洗着海上的森林。森林中寥寂深深,还滴着黄昏时分的新雨。云母面就了般的白云行道,坦坦地在我面前导引,引我向沉默的海边徐行。”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月光之描写,令人睱思,回味无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宁静的月光,让作者纷扰的心境有了一丝安宁。
作家杨朔的《金字塔夜月》月光之描写,引发作者睱思。“好大的一轮,颜色不红不黄的,可惜缺了点边,不知几时从天边爬出来。我们就去踏月。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往远处一望那里比亚沙漠,笼着月色,雾茫茫的,好静啊,听不见一星半点动静,只有三两点夜火,隐隐约约闪着亮光。一恍惚,我觉得自已好象走进埃及远古的历史里去,眼前正是一片世纪前的荒漠。”
中外作家作品中也有很多名篇描写月亮。作家冰心这样描写八月十五的月亮。“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雷打灯。去年中秋,此地不曾有月。阴历十四夜,月光灿然。我正想东方谚语,不能适用于西方天象,谁知元宵夜果然雨雪霏霏。十八夜以后,夜夜梦醒见月。只觉空明的枕上,梦与月相续。最好是近两夜,醒时将近黎明,天色碧蓝,一弦金色的月,不远对着弦月凹处,悬着一颗大星。”
作家草明在沙漠中看到月亮升起后激动不已,兴高采烈仿佛忘记了疲劳。“月亮升起来了。呵,鲜红的月亮升起来了。你们看见过沙漠上的月亮吗?沙漠上的月亮是红色的,象落日那样红。这鲜红的月亮,是辽阔而荒漠上的明灯;是恬静的天空里的跳跃的心脏,是这一群旅行者亲昵的伴侣。有了她,人们愉快变成了狂喜;人们将把疲劳忘得一干二净;并且会认为这一次的因困难而露营是一生中难得的幸福的奇遇。”
在作家们的眼里,月亮皎洁无比,象玉盘、象圣女、象奇丽的瑰宝……。
满月也是作家作品中喜爱描写的景物。作家柯灵这样描述满月。“晶莹的月亮,天空明净无瑕,就象豆青色的古瓷。月亮是圆的,天体是半圆的,和谐得很。海里闪现着大片银鳞似的月光。”
作家魏刚焰在《没出唇的歌》中,心目中的满月似玫瑰、似银光。“八月十四的月光,如即将开放的玖瑰,浓含香色,鼓胀欲绽。月球里似乎有团洁白的光核,鼓翘着那块陷凹,月轮一刻刻满圆起来。这光核,流泻出清澈的银光,无遮无拦地铺洒开去,苍茫沙海上,象升起了缥缈的淡淡青烟。”
文学作品中景或物等的描写,从来就不单纯是以物论物,或纯粹的写作技巧。描写一是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借助描写,使冷月生辉,秋花吐艳;二是借景抒怀。状缥缈之情思如在眉前,绘灵台之波涛似呈眼底。古今中外文学大师,写景状物的技巧,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笔者仅以“月”为例,呈现给读者美文佳句,共赏之。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