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在国内翻译领域的应用

2015-05-30 03:54张婷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应用

张婷婷

内容摘要: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翻译是受关联理论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本文通过对关联理论的介绍及关联理论与翻译学科的交叉与应用的综述,最终证明关联理论尽管自身存在不足,但是,它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的价值是被大家所认可的。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研究 应用

1.前言

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专著Relevance:Com-munieation and Cognition,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在西方被称为“关联理论语用学”或“认知语用学”。Earnst-August Gutt将语用学中的关联原则与认知心理学普遍原理结合起来,提出了关联翻译论(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关联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 它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它指出语言交际就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Sperber&Wilson,1986)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采用的是“明示—推理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推理的目的并不是要证明某交际活动是否具有关联性,而是要找到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和获得最佳的关联效果(李寅、罗选民,2004)。推理的前提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何自然,2004)。因此理解语言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解码过程,更是一个推理过程(inferential process),即给定言者的话语,单凭词语和句法所提供的编码信息而得到的真值条件语义解释是未确定的(underdetermined),听者需要借助隐性推理机制,从言者话语中推导出显义(explicature),即话语语句自身的完整命题内容,进而推导出更多的命题——高阶显义(higher-order explicature)和可能存在的寓义(implicature)(蒋严,2002)。也就是说,要找到和对方话语以及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最终得到语境效果,使得交际成功。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这一交际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其一,原文作者向译者明示其交际意图,译者则根据原文的信息、逻辑以及自己脑海中的百科知识,以读者的身份经认知获得最佳关联。其二,译者以交际者的身份在译文中向译文读者转达原文作者的明示和交际意图,而译文读者则要根据译文所提供的信息、逻辑以及大脑中的百科知识等进行推理,以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佳关联。

目前,国内外在关联翻译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着重介绍了关联理论国内的研究进展情况。

2.关联理论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2.1关联理论在国内的发展

在我国,关联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1引入

沈家煊最早把该理论介绍给读者。在“迅递与认知的相关性”一文中对《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第一章“交际”和第三章“关联性”加以介绍,同时还对关联理论和Grice理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 (沈家煊,1988)。桂诗春也在解释语言学习的心理问题时引述了关联理论(桂诗春,1993)。

2.1.2研究

我国学者对关联理论的内容已基本熟悉,并意识到它大大地拓宽了语用学的研究领域,认为关联理论就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近几年国内出版的语用学著作也辟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关联理论。何自然指出关联理论是对Grice理论的修正与补充,具有灵活性,并断言关联理论可以取代Grice会话合作原则。(何自然,2004)刘绍忠阐述了关联理论的交际观,认为关联理论把交际上升到哲学的位置以及从心理认知的视角解释交际活动。交际能否成功主要看交际者对认知环境能否相互明白和相互明示,最后进一步指出了关联理论交际观的优缺点及正确看待关联理论的态度。(刘绍忠,1997)

2.1.3应用

何自然归纳关联理论的几个修正与补充,包括关联原则、关联假设、概念意义与程序意义、正面认知效果、语境效果与语境假设的削弱等方面,从而展示关联理论的新发展。严世清对关联理论的隐喻观作了更为详尽的介绍,并指出传统隐喻理解的不足。这一阶段的研究已经开始注重学科交叉研究,硕果累累,显示了关联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但是相比该理论在欧洲(尤其是欧洲的英国、西班牙)以及亚洲的日本的应用性研究,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缺乏应用性成果,同时也还存在一些误解。

2.2关联理论在国内的应用

目前关联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言语交际、翻译、认知心理学、语篇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等方面。

2.2.1言语交际中的语用问题

我国学者运用关联理论的语用观对中文里的幽默进行了解释比较了Grice会话准则和关联理论对幽默的解释力,探析了幽默话语及其翻译问题,指出幽默话语的发出和理解是建立在人的认知特性的基础上。文旭在“第二届关联理论专题讨论会”上,对反讽话语进行了讨论,、认为反讽话语的使用与理解也是由关联原则支配的。严世清在关联理论专题讨论会探讨了关联理论与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他指出,在隐喻问题上,关联理论与构建主义基本相似,都将隐喻看作一种普遍的语言使用现象,但关联理论更强调从关联性而不是语言内部去探讨隐喻的工作机制。

2.2.2翻译问题

总体上,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表现为理论构建,对翻译概念的剖析和对翻译现象的解释与应用。

王建国提出了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及意义的不稳定性和意图的相对稳定性,提出了意图翻译,认为意图可以作为忠实翻译的参照物,因此忠实的翻译是忠实意图的翻译。王建国提出译者必须保证与原语读者和译者读者推理作者意图的空间等距,即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王建国,2003)此外,更多学者重在对关联翻译理论的辨析,在众多关联理论的争论中,关联理论能否解释一切翻译现象是争论的一个重点,许多学者都认为关联理论单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交际,忽视了人类交际中的社会文化特征,对文学翻译尤其具有局限性。

2.2.3关联理论与语篇连贯

关联理论则认为话语联系语的作用是连接语境、指明语境与语境效果。对说话者来说起到明示作用,使听话者更易于理解其内涵不至于付出太大的努力去理解话语。苗兴伟指出关联性能够解释语篇连贯,并对连贯理论进行了补充,但由于理论仍处于发展阶段,自身仍有不足,在解释语篇连贯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苗兴伟,1999)孟建钢也从关联的角度对语篇连贯作出了解释和分析,指出语篇的连贯性是由听话者能否寻求到话语关联性所决定的。(孟建刚,2002)

2.2.4关联理论与第二语言

韦汉、王志军基于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实质为经济原则,结合心理语言学的记忆模式,提出了控制性阅读模式,将最佳关联原则应用到阅读中,为如何利用关联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指导。(韦汉,2001)唐燕玲运用关联理论从解歧、修辞效果、语言的使用等方面,论述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关联正确理解交际中的话语,使得关联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唐燕玲,2002)

3.结语

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开辟了翻译研究新角度,很好地解释了翻译中许多复杂的现象,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框架,使翻译研究跨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研究的深入,关联理论还可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在第二语言教学的方面研究工作,在实证研究的方面,用数据说明问题的研究较少。目前,涉及如何用关联理论指导教学的探究文章也很少,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寅、罗选民.关联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

[2]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蒋严.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2002(4).

[4]苗兴伟,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5]桂诗春.认知与语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6]沈家煊.迅递和认知的相关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3)

[7]孟建刚.关于批评关联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1)

[8]王建国.论关联理论对翻译学研究的局限性[J].语言与翻译,2003(1)

[9]Gutt, E. 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Sperber,D. &D.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Blackwell and Oxford,1986.

[11]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

[12]韦汉,关联理论与控制性阅读模式[J].外语界,2001

[13]唐燕玲,关联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翻译应用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