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语的重要性

2015-05-30 17:08李才平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和氏璧父与子秦王

李才平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我觉得课前导入十分重要。下面我给大家列举几个教学中的成功事例。

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有十多年了。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当时分配在偏远的小山村,学校条件落后,通讯、网络也没有,每授一堂课,只靠自己的肤浅知识来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不大明显。

如今,网络覆盖偏远乡村,以及我已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课前的导入十分重要。现在的我,每上一堂课,都注重课前的导课。有了吸引人的导语,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事例一】记得在上《将相和》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今天我们翻到第18课《将相和》。话说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七国争霸,其中,秦国最为强大。有一天,秦王听说赵国有一块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顿生掠夺之心。赵王听说此事,心里万分焦急:该怎么办呢?给吧,很不甘心!不给吧,秦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派兵来攻打赵国。正在这万分焦急之际,赵国的文官蔺相如自告奋勇地说:“这事我去办。”通过蔺相如与秦王的斗智斗勇,最终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这就是千古流传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将相和》课文中三个故事中的一个故事。

听了我的导语后,班上像炸开了锅似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问:“老师,文中的将是谁呀?”“老师,从题目‘将相和中可知将相原来肯定产生了矛盾,后来和好了。”“那将相又是因什么事不和呀?”“如何给文中的三个故事拟定小标题呢?”“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题眼是哪个字?”“这三个小故事放在一篇课文中,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或让我们受到哪些启发?”等。如此多的问题,你说,新课标中所说的“三维目标”能不落实吗?

【事例二】在上《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我是这样导课的:最近我们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给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爆笑、温馨、感人的画面。每个爸爸,都想做宝宝们的大树!在孩子心中,自己的爸爸是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人。父亲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文中的父亲又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下面,我们翻开课文,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

我的话音未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文,饶有兴趣地自读起来。

所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自如地运用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与课前的导语密切相关。课前准备得越充分,导语能很吸引人,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这一点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都有体会,都不容忽视。所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语、课前准备工作绝不能敷衍。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和氏璧父与子秦王
父与子
和氏璧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有趣的父与子
父与子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
完璧归赵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