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松 刘奕群 刘知远 贾珈 蔡英明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1-0012-05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国防生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撑。文章针对高水平国防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弱基础与高标准之间的矛盾、易就业与强竞争之间的矛盾以及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将政治优势和学术优势转化为国防生培养的质量优势”作为工作指导思想,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并完善“管理配套,思政到位,学习争优,养训结合,出口把关”五位一体的立体、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国防生;政治优势;学术优势;人才培养
1 高水平国防信息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渐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我军亟需大量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作为国家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军队培养一批批高水平人才,这也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基本“校策”。为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计算机系”)自2003年首度开设国防班以来,累计已招收了12届国防生。
多年来,在国防生培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难以有效解决国防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专业技能和军政素质的需求。问题集中呈现在如下3对矛盾中:
(1)弱基础与高标准之间的矛盾。国防人才在军政素养和专业素质两方面的培养目标都很高。能进入计算机系的国防生虽然非常优秀,但与普通班的同学相比,国防生的专业基础与学习能力平均来说会有一定的差距。
(2)易就业与强竞争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军队为国防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舞台,国防生在就业机会上几乎没有什么问题,这就容易产生保险箱和铁饭碗的思想。另一方面,国防生将来要在军队工作中脱颖而出,必然面临着来自各大高校毕业生的激烈竞争,打铁必须自身硬。
(3)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国防生作为准军官,在思想和行动上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则是高等教育的执着追求。
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成为国防生学风建设、就业引导和全面发展等工作的隐患,从而影响国防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在清华大学这样一所顶级高等学府成规模地培养出高水平国防信息化人才,是摆在计算机系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
2 高水平国防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认真剖析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基本特点后,计算机系认识到,要应对这一挑战,既要有“政治观点”,也要有“学术观点”;前者是国防人才培养的固有属性,后者凸显了清华大学国防生培养应有的特色,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抓住了这两点,也就把握住了清华大学国防生培养的内在规律。自蒋南翔校长时期开始积累下来的政治优势以及建校百年积淀下来的学术优势(包括计算机学科多次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的专业学术优势),为我们探索高水平国防信息化人才培养途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我们在坚决贯彻军队关于“国防生培养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切实打牢科学文化基础,努力提高军事素养,大力培育战斗精神”的总要求下,以坚定国防生强军报国志愿为使命,以实现计算机学科学术优势转化为特色,逐步建立起并完善了“管理配套,思政到位,学习争优,养训结合,出口把关”五位一体的立体培养教育模式。
2.1 管理配套,将国防生培养工作作为系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国防生的培养工作,既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也是为国防事业输送人才的工作。为此,系党委和系务会同抓共管,坚持国防生思想教育和业务培养两手抓。为了有效落实工作,计算机系下大力气建设管理队伍,如图1所示。
在系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系学生组和研工组直接负责计算机系国防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计算机系学生组和研工组形成了一支具有多元结构的国防生辅导员队伍:既有从普通学生中走出的直博生,也有计算机系自己培养的国防定向研究生,更有从解放军一线部队进校的强军博士。多样化的经历不仅使国防生辅导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还可以有效地指导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为他们未来走向部队做好必要的铺垫。计算机系国防生辅导员队伍中多次荣获北京市“十佳辅导员”、清华“林枫辅导员奖”、清华“一二·九”辅导员等称号。
在系务会的直接领导下,教学办直接负责国防生的教学工作,除了完成与普通学生同样的教师配备以外,还特别注重国防班班主任和助教队伍的建设,目的是在课堂之外给予国防生更多的学术关怀。如为了让国防生在课外得到更多的学习辅导机会,计算机系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字电路基础、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设立国防生专职助教,通过小班习题课和一对一辅导的方式,加强国防生的专业学习水平。为了突出国防班在年级中的重要性,从首届国防班开始,计算机系国防班班主任均由年级主任兼任。多名国防生班主任老师获得了校优秀班主任/国防生优秀班主任称号。
2.2 思政到位,为军队培养坚强可靠的后备力量
在高校开放式教育环境下,社会上各种思潮、多元文化交汇激荡,对国防生培养带来较大挑战。许多国防生入学之初就面临很多困惑:一方面,同学对军队的严明纪律和艰苦训练心存疑虑;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特点,毕业生的出国深造比例较高,产业界就业前景也很广阔。这些都会对国防生成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听党指挥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对党和国家高度忠诚是国防生培养的首要任务。为此,计算机系特别重视国防生的党建工作,确保每名国防生都是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合格的优秀青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明确自身价值,积极融入部队。
1)抓好党建,发挥支部凝聚力。
在国防生入校之初,就积极加强对他们的入党教育。在新生教育环节,邀请老教师介绍计算机系建系历史:计算机系是上个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国防需要建立的,很多优秀的党员同志在建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段历史很好地拉近了国防生与国防建设的距离,逐步引导他们明确责任意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计算机系为每个国防生班级建立了党支部。支部生活与国防教育紧密结合,例如:参观清华“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特色馆藏,研习特色史料,培养学生当代军人历史责任感;以钓鱼岛为假想目标战区,进行兵棋推演,制定作战规划,现场推演“实战”,并与校内外军事专家深入交流,引导学生增强对军事专业技能的兴趣。党建工作质量也稳步推进,国防生思想积极向上,从军报国信念坚定。计算机系历届国防班毕业时班内党员比率均达到90%以上,2009-2012届国防毕业生几乎全部入党,涌现了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赵华凯同学、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孙丹阳同学等一批优秀代表。计算机系还建立了清华大学第一个“强军计划”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密切师生联系、关注专业能力提升等组织生活,充分满足“强军计划”研究生的发展需求,发挥了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计算机系多个班级在校期间荣获校甲级团支部、校优秀国防毕业班等荣誉称号。
2)铸牢军魂,增强光荣传统意识。
我们经常性地开展理论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国防生中大力弘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通过集中学习、主题党团活动、革命圣地参观、优秀军人讲座、每日读报等多种形式,科学系统地宣传和理解新时期党的特色理论和军人的崇高使命,在国防生中广泛引导树立和培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军人核心价值观。例如:组织国防生支部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感受民族复兴重大责任;访问国防大学,学习军队光荣传统;开展“红色支队进支部”活动,了解优秀连队先进事迹;开展“铭记历史,不忘九一八”宣传活动,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利用双休日时间到敬老院、农民工子弟小学进行志愿帮扶活动,培养奉献精神。计算机系还注意将系光荣传统与军魂教育融会贯通,邀请首任党总支书记凌瑞骥老师担任计81班导师,在我系“红色历史”系列访谈中,凌老师向国防生讲述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以及清华大学成立计算机系的历史背景与过程,让国防生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2.3 学习争优,培育高水平专业素养
在新军事变革下,军队对高技术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直将为军队重要技术岗位输送专业素质一流的人才作为国防生培养的重要标准。只有系统、深入、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在信息领域最前沿的科研本领,国防生才有可能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才华,建功立业。
计算机系每年招收的普通学生中超过30%的是通过信息学竞赛保送入学的,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而国防生在入学时,无论是高考成绩或是学历水平,均与普通同学存在一定差距。这些情况客观地反映了计算机系国防生“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为确保国防生的专业学习质量,计算机系拟定了“一个保证,两个提倡,三个要求”的具体培养措施。
(1)-个保证。指计算机系保证将最优质并适合的资源用于国防生的课程教学和业务能力培养。对于每一个国防班,在入学伊始就按1:10的师生比例配备导引教师,导引教师配合班主任教师,在四年中对国防生同学的业务学习和素质发展情况全程负责,使国防生在整个大学期间始终受到教学科研一线优秀教师的引导,如时任副系主任的陈文光教授、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刘卫东教授、“清韵烛光”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奖获得者邓俊辉老师、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获得者谌卫军老师等先后担任国防生同学的导引教师。一方面,他们在各自负责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上针对国防生特点,设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并通过课外专题辅导等形式确保国防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制度化的深度辅导切实了解同学的个人发展需求,协助沟通院系各类教学、科研资源对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参与SRT,实验室实习、科技创新团队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思路,提高业务水平。以上方式实现了国防生专业志趣的有效提升与学习效果的全面落实。
(2)两个提倡。一是提倡开展集体自习。目前每个国防班每周至少进行3次集体自习,既保证学习效率又便于集体讨论。二是提倡国防新生合理使用个人电脑。制订了《计算机系国防新生使用个人电脑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同时,计算机系配套建立并完善了国防生专用机房以满足同学的学习与科研需求。
(3)三个要求。首先,要求国防生必须按时完成课程作业,采取小组讨论、专职助教辅导、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咨询等措施,确保课程作业按时保质完成;其次,要求国防生同学互帮互助,鼓励成绩优秀的同学主动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形成学习小组或一帮一对子;最后,要求国防生同学遵守《公约》,不玩或少玩电脑游戏,避免沉迷网络,培养良好的学风,专心学业。
在“一个保证,两个提倡,三个要求”的保障和督促下,国防班的学风学纪得到了很大提升,整体成绩不断提高,形成了学习你追我赶、竞相争优的局面,也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多人获得国家和校级奖学金。如2010级国防生赵华凯同学,始终以不懈的努力在追逐自己“携笔从戎,科技强军”的梦想,他专业成绩突出,3年总评学分绩排名年级第5;积极投身科创,完成的项目“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新型个性化阅读”获清华大学挑战杯二等奖,还两次得到国家和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支持,并荣获2013年计算机学会百名优秀大学生奖、2013年校特等奖学金。再如,由“强军计划”博士生带领、由来自清华大学12个院系的同学组成的创意创新创业团队,研发了“生命方舟”产品。该产品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能够连续、实时、无扰地实现对用户主要生理参数的采集、传输与响应,对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可实现7×24小时实时监控。在刚刚结束的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该项目作为清华大学学生团队作品首次参赛并获得金奖。
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尤其是注意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化培养与发展。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同计算机系国防生亲切会面,勉励他们刻苦学习,报效国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陈左宁院士同国防生班集体座谈,用她多次主持军队重大科研项目、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亲身经历,鼓舞大家科技强军的信心和学习争优的决心;计算机系还专门设立了“计算机系优秀国防生”评选。针对学习成绩突出的国防生,我们通过高水平大学出国研修等计划帮助他们出国进一步交流深造。如荣获学校“自强之星”称号的计算机系本科国防生龚杰同学获得了到德国、美国大学交流的机会,学术上得以快速成长,目前在总装某驻京研究所工作。
2.4 养训结合,锻造高标准军政素质
在培育高水平专业素养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国防生的军政素质。
为了锻造了军人作风和纪律意识,计算机系定期开展国防生队列会操;同时在学校选培办的组织下,成立了计算机系国防生连队,参照军事制度化管理,下设训练组、学习组、宣传组和后勤组,各组织协同工作,按照军人要求完成国防生日常管理。
在国防生身体素质方面,计算机系也有系统的训练规划,设专门基金用于国防生体育锻炼,组建国防生健身特别兴趣小组,鼓励国防生班级足、篮球运动,多方面促进国防生强健体魄。每个国防班都制订各自的体能训练计划,如在课余进行长跑等集体锻炼,既强健同学体魄,又增进了班级同学友谊。
在高标准的把握上,计算机系在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下,设立了国防班名誉班主任机制,聘请国防大学军、师职学员担任名誉班主任,通过他们引导国防生参观和访问国防单位。计算机系不定期地组织名誉班主任与同学座谈交流,邀请他们做军事理论报告,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上述措施满足了国防生集体建设的要求,使其毕业后能够顺利实现从一名大学生向一名合格军官的转变,快速适应部队需求。
2.5 出口把关,选择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个好的就业出口把关监督与指导,是高水平国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出口把关”应贯穿国防生培养的全过程.要让国防生进一步增强自我认同和价值认可,将个人发展与军队需要结合起来,以“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基本出发点进行就业选择;要统筹、有序地开展就业引导工作。随着国防生工作不断深入,计算机系在国防生就业引导方面形成了“高密度,广覆盖,近距离,零违约”的工作方针。
(1)高密度。在军队计算机领域的重点单位确保人才输送的持续性和稠密性,形成任职聚焦合力,在保证优秀人才进入重点领域上下功夫。
(2)广覆盖。按照军队需求和学科发展规律,逐步形成良好的国防生就业布局,既做到人尽其才、不功利,又做到才尽其用、不扎堆,争取就业国防生具有更加广阔和优质的发展空间。
(3)近距离。针对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环境与真正的绿色军营存在较大差距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防班名誉班主任资源,协调军队系友资源,密集组织各类军队单位参观见学活动,为国防生了解军队、认识军队创造更多的机会,缩短培养环节与就业环节之间的距离。
(4)零违约。通过大学期间各类教育活动,全部国防生都能够从思想和行动上履行人校承诺,投身国防建设。
上述方针的实施直接实现了国防生培养与军队应用的无缝衔接。他们中间,有些在国防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如刘深深和张健同学在校期间专业学习、军政训练和社会工作都非常优秀,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北京一个待遇相对较好的研究所,但他们最终毅然双双选择一起到位于四川绵阳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工作;有些在技术兵种一线作战部队工作,如李建华同学现在第二炮兵某旅发射营任连长,据《解放军报》报道,他2014年申报的课题成为全军装备维修科学研究与改革重点科研项目;有些直接在一线作战部队担任军事主官,如首届国防班毕业生楚科纬同学,曾任济南军区铁军师“红一连”连长,现任作训科正营职参谋,多次立功,曾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也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优秀事迹多次被《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登载。
3 结语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与国防信息化建设最密切相关的专业之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国防生培养方面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为军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忠诚于党、热爱军队、技术过硬”的国防信息化人才。计算机系始终坚持高水平专业素养与高标准军政素质是信息化人才在未来国防建设中建功立业的基础。国防毕业生们在国防建设各类岗位上的生动实践表明,上述工作指导思想和立体培养教育模式是可行、有效的,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2013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国防生培养十周年之际,我们编纂出版了国防生培养纪念文集。文集从方案理念、教育实践、校园成长以及军营成长多个角度,记述并总结了计算机系国防生培养经验。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为该书作序。计算机系高水平国防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军队与学校认可,于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系国防毕业生已奋斗在国防建设的各个岗位,岗位分布呈现出很强的多样性。他们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技高一筹,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无论是在国防科研院所还是在一线指挥部队,计算机系“将政治优势和学术优势转化为国防生培养的质量优势”的培养设计蓝图通过国防生的不懈实践,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当然,我们的探索还十分初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将继续努力,为高水平国防信息化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