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凡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出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适度的课堂提问是增强教学效果必需的最重要的因素,课堂提问若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以下“四度”。
一、角度
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那里呢?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提问的切入点。选准一个适当的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例如教《孔乙己》一文,就可抓住“笑”这一“文眼”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问题,①《孔乙己》一出场,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个字谁知道?②课文中那些地方表现出《孔乙己》的可笑之处?③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④《孔乙己》在讥笑悲惨中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⑤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起来,心里还有隐隐作痛之感,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笑”设计的,弄清了这些问题,就能深刻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
二、难度
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
三、梯度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
四、深度
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反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我们仍以《项链》一文中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剧原因这一问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原因有三,个人方面的原因只是原因之一。关于个人方面的原因,书中有许多描述,很容易回答,但只提问到此,很显然深度不够,结论不完整。那么,还有哪些原因呢?阶级和社会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哪里?玛蒂尔德没有陪嫁的资产就不能认识有钱的体面人吗?跳舞时不是还有三个像路瓦栽那样睡在小客室的客人及他们的夫人吗?这些都说明了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真正原因不单是个人性格所致,还有深层的社会和阶级原因,即: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以金钱论地位的阶级,提问到此才有深度。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