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2015-05-30 09:21骆红军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言文角度课文

骆红军

文言文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似乎并未展开其迷人的魅力,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是不折不扣的事实。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课程理念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们说,“语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文言文被列为“最怕”之首,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和学习文言文时的无助可见一斑。

那么,当下文言文教学的态势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角度综合加以认识。

1、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较长时期以来,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内容重“言”而轻“文”,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成为了主要目标。课堂教学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另外,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串讲、逐字翻译、逐句讲解,讲完后再来个所谓的“内容分析”、“写法小结”。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独霸话语,喋喋不休,有何兴趣、有何效率可言?而且,我们用课改的精神、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如此这般的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而已!

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所使用的语言,毕竟离我们年代久远,今天阅读它,有时连我们教师也要借助工具书,何况是中学生呢?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普遍存在,学习兴趣本来就不高,再加上小学时缺少文言文积累,学生对文言文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此种种,相当多的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件事倍功半、费时费力而不出成效的事。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传统教学中那种“少、慢、差、费”的顽疾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严重。可是,这能成为我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裹足不前、原地踏步的理由吗?

记得教育前辈于漪老师曾对文言文有过形象地赞喻,她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正因为如此,作为当代教师的我们才更应当在文言文教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正确而有效的道路!

那么,怎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究和可行的尝试,对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文言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中的“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读读写写、读写结合,不论是从教学内容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课堂活动来看,都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规最通俗最平实的教学手法。文言文教学中如果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文言文教学中的“板块比读”

何谓“板块比读”?即是课文中两个部分、两个段落之间的比较阅读。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就可将文章的三、四两段进行比读欣赏。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进行比读:这是两个写景段、排比段;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两段文字都运用了绘景绘形绘声的写法;两段文字的内容一暗一明、一阴一暗、一悲一喜……

通过对以上两段文字精彩的比读赏析,学生清晰地掌握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地把握了作者的构思脉络,进而非常容易地理解了作者在后文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抱负。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

3、文言文教学中的“变体阅读”

“变体阅读”,即是不从原来固有体裁的角度来分析、研读、欣赏文章,而是变换角度,从其他文体或手法的角度来欣赏文章。

4、文言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因为时代间隔的久远,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是隔着一道鸿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文言文教學中的“个体感悟”

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刺激,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是强烈的,但范围是有限的。有些课文让学生深受感动,但过后回到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使学生能运用从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帮助他们架设起从书本到生活的桥梁。

6、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训练”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既然语言障碍是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兴趣的重要原因,我们就应该用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扫除阅读障碍。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可使学生认知文字,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感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把课文中的东西化而为自己的东西。

如在讲授《论语》时,先让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录音,并结合学生的听读体会简单分析朗读的节奏、轻重音、语气强弱等基本要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当学生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的时候,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慢慢缩短了与课文的距离,就为更深层次的讲解做好了准备。

灵活多样的朗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获得对作品的形象感知,在不知不觉中扫除学生面对文言文时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文言文角度课文
神奇的角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背课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