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社会 需要真实的教育 真实的教育 需要真实的教师

2015-05-30 22:16单丽敏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宝贵浪费孩子

单丽敏

时光如箭,转眼投身教育已经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经历了一轮轮的课程改革,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经验,付出了代价,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这二十四年,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知识与理论,从没停止过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究,实践,反思和总结。

教学工作已经褪去当年的青涩和急燥,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不只得到了两鬓的白发,更收获了一些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技能。

一次次或人为或自然的挫折,一次次痛苦的思考、困惑,现在终于算是理清了教育教学的方向,排除了人为的或不可避免的自然的干扰,找到了适合小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

感谢网络这个平台,让许多一线教师的困惑和痛苦,能快速的被捕捉到。教育的大环境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有效上课》正是这样的一套书,它用最平白的语言解答了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象一盏灯,照亮了教育之路。

感谢关心教育,关心一线教师的思想感受的人们,教改之幸,教育之幸!!!

变化之一:多年前就令人反感、困扰,令许多教师望而生畏的“表演课”终于开始慢慢退“烧”了。

曾几何时,一节示范课,就是一部精心排练的,由教师当主角,孩子当配角的,长40分钟的小话剧,小电影。导演,编辑,剪辑……俱全!精细到教师的每句话、每个表情,达到何种效果,甚至到学生要如何回答。这样的一节课啊,备课不能说不认真,设计的不能说不细致,教具、课件准备得不能说不充分,态度上也不能说不重视,但为什么就是觉得——别扭,觉得无所适从?

一节节课被贴上“明星课”、“观摩课”、“展示课”、“精品课”标签隆重推出。教师和孩子精彩的表演,看得外行如如痴如醉,跃跃欲试。看得同行心惊肉跳,百感交集。是否精彩,是否有亮点,是否有看点,是否有可欣赏性,成了评课的标准。甚至教师的视觉效果也成了重要的评课标准,“演出”的功力,直接影响课的级别。

当然,坚决同意搞教学研究。但这些课是怎么“加工”出来的?是以什么为目的“设计”出来的?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样板”?长远打算,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效果?其价值在哪里?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

每次“欣赏”这样的课,只有一种感觉:心疼!!!

心疼,浪费了那么多的人力和财力!心疼浪费了那么多人的精力!

真心疼!心疼浪费了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宝贵的时间,老师的,孩子的……

最心疼的是老师,尤其是年青的教师们。刚上班,那么虚心的学习,那么崇拜地看着“明星们”。就因为这误导,他们要在错误的教学行为中浪费掉长长的青春时光,等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才又回到起点时,已经浪费掉的时间不是用月来计算的,是用年,甚至是数十年,乃至一辈子。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看到的,感受到的。其间,耽误了多少孩子,不会算,也不想算了!如果说那是谋杀生命,过分吗?

好的教学方法,讲究的是“适合”。适合孩子的实际,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适合孩子,也适合老师。它如阳光、如空气,在无声中影响你;没有疾风骤雨的声势,也没有霹雳闪电的轰轰烈烈,却是如此的必要和宝贵。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影响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也是教师验证自身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节好课,短期看,应该是实用的,应该是高效的;长期看,应该是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

课堂教学有“亮点”、“精彩”,当然好。但要自然,而非人为设计的“噱头”,即使设计得再合理,演员表演得在自然,那也不是教学,更不是教育行为。三十六行各有职能,教师不是演员,不要与演员比“演技”。教师不需要“演”,教师的功力是善于驾御课堂,是有意识地“引导”和“迁移”,是真实的,智慧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绝非为精彩而“演”。

教师应具有明确的教育方向,清晰的教学思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教育教学目标,并掌握完成这一目标需要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在课下,教师更不需要“演”。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哭、有笑的“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员。职业要求要加强自身修养,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便如此,教师也没有必要有负担,戴者面具去表演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是“人”,就会有人性中的弱点,就会有人的正常反应和特性,所谓“人味”吧。

猜你喜欢
宝贵浪费孩子
不浪费
第二章 宝贵的地下水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时间宝贵 等
知青春之宝贵
浪费等于扔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