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05-30 10:48荣占丽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葡萄沟大海教学活动

荣占丽

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习知识,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小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兴趣是一个人学习任何知识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就不会主动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说教,简单机械地去记忆知识。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可想而知,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同样如此,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如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学习知识,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增强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就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志向,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很难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把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过这样一段经典的比喻,如果在一个人一点饥饿感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勉强让他把食物吞到肚子里,虽然他把食物吞了下去,可这种被动接受的行为必将引起人的恶心和呕吐,最后把所吞下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相反,如果在一个人非常饥饿的时候我们驱使他把食物吃下去,这时的食物是人所需要的,那么他就会乐于接受,并能很好地消化它。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全面达成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与教材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得到了这样的教育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想真正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与爱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有意识地创设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多年的教学一线工作实践中,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教育教学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在工作与生活之中时刻对我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满怀热情,对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充满无限的热爱,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才能真正扮演好教书育人的角色,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才能充满无限的激情,也只有这样才能用我们教师的言行去激励与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效果。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想孩子们从未见过大海,更不了解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就用充满神秘的语言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海底世界是怎样的吗?”以此引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此时,学生瞪大了好奇的眼睛。他们打开书认真地阅读课文,当读完第一句话,我再次神秘地说:“大海深处是怎样的?海面上怎样,海底有风浪、有光、有声音吗?”同学们兴趣很浓,都想刨根问底,我顺势引导说:“当你们学完了课文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一番富有情趣的话,把学生引入了探索海底世界的正确轨道,激发了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兴趣。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之中,我们不断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也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力争做到课堂教学活动要有情趣,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得生动、学得有趣。

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发生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要善于引导,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做到循循善诱,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巧设有意识的疑问,引起学生对特定教学问题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想去探求知识。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其求知的欲望越强烈,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厚。巧设疑问,使学生产生解难释疑的需要,从而兴趣盎然。教师把问题带入课堂,以激起学生解答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大海的歌》这课时,我先播放一段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然后板书课题提问:“大海会唱什么歌?大海为什么要唱歌?课文为什么要用大海的歌作题目?”一连串的总是点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几分钟的谈话,使同学们顿时思路开阔,接着我又问:“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大海的歌吗?下面老师带领你们去听大海的歌好吗?”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课文上来。而且学得很有趣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根据学习的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进而诱发学生对于知识探求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对于客观事物与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想象,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把自己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葡萄沟》一课的第二段教学内容,生动面形象地描写了“葡萄沟”美丽的丰收景色,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能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葡萄沟”不但景色美丽,水果丰富,“葡萄沟”的人们更加友好、和善。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闭起眼睛,听着课文录音,想象自己来到了葡萄沟,想想那里正是一片什么样的景色?热情好客的老乡对你说些什么?于是展现在眼前的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一串串的成熟的葡萄,另人垂涎三尺,许多学生不知不觉地用舌头在嘴边来回舔着。有的学生说:“我来到了葡萄沟,老乡们热情地招待人们,还给我们摘下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让我们品尝。”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教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对学习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更多的收获,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不断追求与探索,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猜你喜欢
葡萄沟大海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大海捞金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甜甜的葡萄沟
问大海
冬日的大海
火焰山下葡萄沟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令人兴奋的大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