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
[摘要]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存在及价值能得到社会的承认,都渴望别人对自己赏识,学困生更是如此。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以多元智能观看待学生,特别是那类学习基础差且有较强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的学困生,应真诚地关爱他们,并通过各种策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取得成功。
[关键词]对症下药爱心教育一视同仁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105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甚至一代人的素质和命运。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学困生,使他们成为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呢?
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1.保护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每个青少年学生都有自尊心、荣誉感,对此,教师特别要精心爱护,决不可轻易伤害。因为这是学生前进的内动力。尤其是对于自卑心理和对立心理严重的学困生,教师要以诚相待,耐心诱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此,身为班主任的我平时极为关注学困生的微小进步,只要进步就及时表扬。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便开始经常向同学请教问题,从而逐渐缩小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2.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好胜心理
喜欢“出风头”的学困生,往往“讲义气”,愿意为他人服务。我抓住这类学困生的特点,正确引导,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例如,全校进行大扫除时,我有意安排他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变消极的“出风头”为积极的行为展示,进而使他们明白自身价值的存在。
3.观察矫正,减少反复
对矛盾心理较严重的学困生,教师应多观察、多调查、多引导、多矫正,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学困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直线式的,可能会出现反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耐心、决心和毅力,正确对待,不气馁,不放弃,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他们不断上进。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爱心教育,实现“二全”
1.把爱心献给学困生
“爱”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催化剂。对待学困生,教师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关爱他们。给学生奉献的关爱越多,师生的感情就越深,学生就更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我教过一个学生,他无心向学,纪律散漫,目无师长。有一次,因为上课捣乱,教师批评了他,他竟然辱骂教师。我深入了解后,得知他六岁时父母就离异,父亲在外地打工,无暇顾及他。对此,我耐心引导,并成立“多帮一”互助组,让他深切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以及班集体的温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颗受伤的心终于被感化了。此后,他积极进取,勤奋学习,成绩也逐步上升。
2.一视同仁,实现教育“二全”
教师爱学生,还突出体现在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这是实现教育“二全”的前提条件。所谓“二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要实现教育“二全”,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并综合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整体中,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利用心理测试引导学困生
初中生的心理、生理迅速变化,自我意识也得到较快发展,为了让学困生正视自己,我从《心理学》及有关心理咨询的书籍中找来一些测试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和性格,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美的标准以及应该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等等。这主要是通过自我测定来激发学生自我完善,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历程。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每个班主任乃至任课教师正确对待,探索总结,躬身而行,就一定能融化学困生心中的“坚冰”,激化他们内在的前进动力。
[参考文献]
[1]宋书文.现代教育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2]曾庆春主编.跟随榜样成长[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余如进.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徐巧英.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5]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