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同频共振 培养实用人才与促进家庭致富并进共赢

2015-05-30 17:16俞云山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专业

俞云山

一、立足完善机制,强化培养提高,加快人才成长

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学校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明确提出“努力稳定优秀人才、培养提高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的人才工作思路,定期专题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强校战略的具体问题。全校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实施、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人才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了以工作业绩为主的教职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和“以岗定薪、按劳分配、绩效优先、突出重点、兼顾公平”的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根据学科建设和所需人才的实际情况,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灵活用人机制,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近三年来,学校先后从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12人,外聘实训指导教师4名,极大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求。

2.立足稳定队伍,强化人才培养提高。按照“高层次人才优先培养、中青年人才大力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的原则,制定并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实施了“双师型”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工程、“三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五个一”培养工程、“青蓝工程”等五项教师成长工程,先后有356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校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参训率96%;12名教师顺利转型,转型教师占15%以上;11名教师成长为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专业结构得到了整体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二、着眼经济转型,更新育人理念,瞄准人才培养切入点

学校紧紧围绕我市“强工兴市、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秉持“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方针,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巩固、提升石油工程类专业,积极发展石化类专业,调整、优化服务类专业,改造、拓展机械加工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确立“整合基础理论课程,引入资格认证课程,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业精品课程”的思路,面向职业岗位设课程,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潜力推进“企业进学校、设备进学校、技师进学校,办学出校园到企业、教师出教室到车间、学生出课堂到岗位;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技师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质量与效益合一”的“三进三出、五合一”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跟着地方产业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变”,超前谋划,自觉求变。同时,全面推进“中一强化管理抓基础,中二强化技能抓实训,中三强化服务抓就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始终着眼于学生“学习知识、动手操作、做人做事、干事创业、适应社会”五种能力的培养、提高,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产学对接,突出两大产业,服务结构调整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石化产业、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根据我市产业类型,学校主动对与中国北车玉门风塔厂、新能源构件厂、玉门金利公司、新疆吐哈油田、甘肃华电、酒钢集团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就人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为新能源产业和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与企业达成了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人才培养有的放矢,企业用人“量身定制”解除了企业用人、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2010年以来,就业于本地风电企业和石化企业的毕业生就达1500多人,实现了“就业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的办学目的。

四、强化职业培训,服务民生发展,给力新农村建设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开展对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行业在职人员、农村富裕劳动力和“两后生”的各种培训。按照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要求,把培训与市场需求、个体需求、就业推荐相结合,贴近需求设置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焊工、电工、服装裁剪、车铣工、计算机、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培训。3年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237场次,培训人员12280人次,达到了促进农民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劳务层次,实现从赚“汗水钱”向“技术钱”转变的目的,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序转移,破解了农村改革发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得到全社会的充分的肯定。

五、围绕能力就业,搭建合作平台,提高人才质量

1.全面提高技能水平。一是坚持技能大赛制度。通过举办、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力提高了人才的技能水平。二是坚持以技能考证为抓手,大力培养双证书、多面手人才。在学生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10年以来,先后有2133人(次)获得了各类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部分学生甚至取得了三证书,为今后就业创业增加了筹码。

2. 努力提高就业能力。按照“立足本地企业、立足工业园区、立足支柱产业”的原则,学校不断加强对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一是坚持顶岗实习。2011年以来,先后与广东东莞普光液晶显示有限公司、上海莫仕集團等大型企业积极接洽,签署了学生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的合作协议,共有436名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学生产技术、学企业管理、感受企业文化,为今后成功就业、稳定就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是来料加工。学校主动出击,与地方企业、单位达成协议,承接部分产品加工业务,让学生在“实战”中增长见识,提高技能,实现了教室变车间、学生变学徒的办学理念。

六、满足个体需求,人才梯度培养,实现最佳发展

为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满足学生“创业有本领、就业有技能、继续学习有机会、终身发展有基础”的发展要求,学校探索建立了“升学就业、双轮驱动”的办学模式。学生根据个人发展水平,自愿选择就读普通中专或者职高班,学校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分层发展。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专业
高级技能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