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书提升生命境界,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

2015-05-30 09:48张东波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好书读书文本

张东波

【摘    要】书是清香的,是甜美的;书虽不能充饥,但能明人。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启智慧,而且还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又可以提高阅读、写作的能力。那么,如何真正将读好书落在实处呢?

【关键词】读好书  提高阅读能力

贾志敏老师曾说过:“语文分阅读、作文、写字三项内容。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字是工具与手段。三位一体,不可分离。语文课要上的有语文味,“字词句段、听说读写”八字方针不可忘。其中,“阅”是无声读,“读”是有声读。“读”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读是一种接触,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悟,是一种记忆的储备,读就是积累的过程。只有读,才能接近作者,才能读懂课文。一节阅读课,老师不读,学生不读,学生读不好,不管形式多么丰富,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因此,要重视阅读之“读”,真正将读好书落在实处,夯实语文教学的根基,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示范,传授方法,让学生有范可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提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意思说,论说问题犹如劈柴,可贵在于能剖析理路。读书也是如此。好的朗读,往往“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在不知不觉地投入中,自然流淌,给孩子们以想象的空间,感染孩子,也打动孩子们,给他们示范的力量。

近些年,在与语文老师交流的时候,她们常常会抱怨现在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够,使得自己的课堂缺少色彩,她们会要求配置课文朗读磁带、录音机等。关于朗读磁带,我不置可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其中之一应该包括可以为孩子们示范读书,不是吗?一个不敢张口示范读书的语文老师,有点汗颜了啊。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除了告诉孩子:你读错了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孩子,你别急!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孩子,你听出了老师读书与你的不同了吗?没关系,你再试试?这样,既保护了孩子对语文的喜爱,又让孩子们看到读好文字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表达和创造。通过教师的示范,交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了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的形象也会更加美好,岂非一举多得!

二、激励,将评价的杠杆作用发挥极致

老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一度是那样温暖和高大、令人信服,特别是刚刚入学的孩子,更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因此,从娃娃进校第一天起,我们就可以有效利用这份信任和情感,培育他们对读书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长,鼓励他们大声的读书,鼓励他们咬准每一个字,鼓励他们注意句与句的停顿,鼓励他们学会标点在读书中的作用,鼓励他们注意段与段的衔接,鼓励他们揣摩文章的情感,鼓励他们融入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就这样,在鼓励中,将理解文本、感悟文字、揣摩读书的方法揉进我们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绽放的花朵,虽然他们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迟,是花朵终会开放,让我们静待每一朵花開的声音……

各学段关于读书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中低学段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高学段要强调是读者与作品情感产生共鸣之后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有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有自由的朗读空间,在读中积淀语感、熏陶情感,要防止矫情做作。总之,只要心中有爱心,给予孩子们真诚的激励和鼓舞可以随时都在,也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读书节奏,弹好“读书四部曲”

1、课前读:对孩子而言,读书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拿到文本,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初读课文,主要的目标就是扫除生字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运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字词的意思,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做到正确、流利读下来。这样,在进行下一步学习的时候,孩子们走近文本,对于文本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消除了陌生感,初步搭建了文本、作者和学者对话的框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基本无障碍。

2、课中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在进行基本的“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后,我们将进行正常的解读环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这一切,也是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3、课后读:现在一篇文章学下来,我们老师会从方方面面考虑布置家庭作业,或者是拓展阅读,或者是练笔,或者是夯实字词基础,不一而足。其实,我们还可以有这样一项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个时候的朗读是一种提升,在朗读中可以做到再提高:表现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因为这个时候,在解读文本以后,又有了一个内化、吸收、个性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成长的驱动力,对于文本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后,必将产生更为深邃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契合必将犹如一个巨大的容器,产生化学反应,最终由量变到质变,升华为更深刻的情感。这样,朗读便是一种新的创作,是一种新的情感升华。

4、课下读: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兴趣:我们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所以,我们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下,哪怕是读好书。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经典诵读会,课文朗读大赛、系列赏读会都是不错的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要重视阅读之“读”,以读书提升生命境界,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

猜你喜欢
好书读书文本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好书共享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好书推荐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