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课例剖析与反思

2015-05-30 08:07:17唐永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成果材料老师

唐永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智慧教室”成为很好的媒介。

所谓“智慧教室”即一间具备了电脑、投影机、电子白板、实物展台、以及学生终端(如平板电脑),搭配HiTeach、EN3等辅助教学软件的教室。通过“智慧教室”,老师可以更好地完成材料的呈现、情境创设及数据分析整理等。可以第一时间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对一的关注。将史料教学法与“智慧课堂”相结合,可以构建史料教学的师生交互模式,在《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一课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教学第一环节:预习检测

作为高考复习课,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课前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需要逐个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但只能了解是否完成,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易错易混的点,而且还浪费时间。在传统的PPT模式之下,可以选取学生易混易错点进行展示,让学生判断正误。但是高中学生参与率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HiTeach软件下,可以实现师生的全互动。

在HiTeach软件下,逐条展示本课基础知识的易错易混点,利用抢答功能或挑选功能,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因为在抢答模式之下,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你争我抢,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前来,为整堂课接下来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第二环节:重难点问题探究

在这一环节,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对材料的解读。

探究一 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大量材料的解读,并借助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在传统的PPT模式下,材料的解读、关键词的勾划,需要老师提前设定好,其实还是老师对材料的理解,而无法真正做到学生参与,也无法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EN3软件下, 展示以下几段材料:

材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

材料二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材料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四 明中后期“奴富致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五

利用画笔功能,和学生一起解读材料,分层,勾划关键词,实时展示学生勾划的结果,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相关结论。

通过这教学过程,学生真正参与了材料解读过程,将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的认知,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可以达到规范学生解读材料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目的。

探究二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这一问题需要借助对两幅图片的解读。传统PPT模式下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解读图片,口头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也能达到解决的问题的目的。但是,无法向学生直观展示和保存他们的学习成果,无法利用他们的学习成果来生成对问题的认识,也无法直观地纠正学生存在的缺陷,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HiTeach软件下,将图片推送到学生学习小组的平板上。

提出学习要求:比较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平面图,选取一个角度,提取相关历史变迁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学生组内讨论选取角度,组员根据所选角度加以说明,挑选本组最好的成果上传,分享成果。然后让学生解读的思路,老师点评。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老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规范。最后利用学生的成果,教给他们解读城市平面图的方法,认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通过老师推送的图片,学生在平板上看得更加清晰,可以在平板上勾划出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老师对学习成果的点评和规范,真正能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参与和体会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第三环节:课堂检测

及时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HiTeach软件下,展示经典例题,学生用答题器选择答案,通过系统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通过系统提示,如果只有个别学生没选对,可以课后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果系统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没能选对正确答案,说明这一知识存在问题,可以对这问题进行再次讲解。从而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及时反馈,及时弥补,老师可以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短板进行查缺补漏。

通过粗浅尝试,对重难点问题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引发了我对这堂课的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该把握一个原则: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立足于如何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应该采取的“小切口,深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反复讨论、互相质疑,以达到扫清这一问题所有死角的目的。材料选择要做到“少而精,突重点”,不能让学生在众多的材料中出不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成果材料老师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工大成果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最美材料人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材料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