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理解与应用

2015-05-30 05:52陈贵卓潘亚静
信息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评定验收处理

陈贵卓 潘亚静

【摘 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及时的检查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积极补救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介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评定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处理;方法

引言:

全国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利、民航以及铁路建设等,尤其是各种建筑工程以及房屋住宅工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绝大部分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于使用商品混凝土具有减少现场粉尘和噪音、加快施工进度以及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文明施工的优势,十分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商品混凝土即预拌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一样也是由粗细骨料、水泥、水、外掺合料以及外加剂等材料按照一定的设计比例配置而成的拌合物。在使用商品混凝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熟悉掌握其性能特点,同时分析不利因素。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应当从拌合物的质量、施工过程和养护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管理。

1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的合格点率就应达到80%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1.水泥进场时应对共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3.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4.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5.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6.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7.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8.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9.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重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水泥、掺和料为±2%;粗、细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

2 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

①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或泵送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案组织施工。②浇筑混凝土前就应当根据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确定施工缝的位置,施工缝除了留置在结构受力最小的部位外,还应当符合施工方便的要求。③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应太快,防止堆积。在柱、梁、墙和板的变截面处应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振捣应密实,振捣要在下层初凝前完成。④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当需要停歇时,其时间要短。当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以及间歇的全部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应当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⑤由远到近以及由低到高的浇筑混凝土,对于同一施工段,應当先竖向后平面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一定保证振捣密实。为了减少模板内混凝土的流动而造成离析,要保持浇筑顶面水平。⑥由高处倾倒混凝土时,自由落差高度不得超过2m,当自由落差高度大于2m的,为了确保混凝土不产生过大离析,应当使用溜槽或串筒入模。⑦对于较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为了防止内外最高温差产生温度裂缝,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构内部的最高温度。

3混凝土质量缺陷的种类、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3.1混凝土质量缺陷的种类、产生原因

1.麻面:麻面是结构构件表面上呈现无数的小凹点,但无露筋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模板湿润不够,拼缝不严密而漏浆,振捣时间不足、漏振,气泡未排出,混凝土过干等原因造成的。

2.露筋:露筋是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产生原因是钢筋紧贴模板,混凝土保护层不够或浇筑时垫块移位。有时也因保护层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模板吸水过多而造成掉角而露筋。

3.蜂窝:蜂窝是结构构件中有蜂窝形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产生原因主要有混凝土配合不当产生离析,钢筋过密、石子粒径偏大卡在钢筋上使其产生间隙;搅拌不匀、浇筑方法不当,振捣不足或漏振,以及模板拼缝不严而产生严重漏浆等。

4.孔洞:孔洞是指混凝土内部存在空隙,局部部位全部没有混凝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钢筋布置太密或一次下料过多,下部无法振捣而形成。混凝土受冻也可能产生孔洞。

5.裂缝:裂缝分表面裂缝和深度裂缝,而后者一般为结构裂缝,应高度重视。产生的原因有结构设计承载能力不够,施工荷载过重太集中,施工缝设置不当,或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气温发生突变等。

6.内部缺陷:混凝土内部缺陷,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不足,保护性能不良。前者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配合比设计不当,水灰比控制不严,含砂率过高,搅拌不均.养护不及时等。后者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保护层严重不足,钢筋外露发生锈蚀,铁锈膨胀引起混凝土开裂。另外,过量使用氯盐外掺剂造成钢筋锈蚀,严重的可使混凝土脱落而露筋。

3.2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

1.表面抹浆修补法

(1)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缺陷,可用1:2~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浆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的水清洗润湿,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

(2)经检查确认对结构构件承载力无影响而又数量不多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加以冲洗,用水泥浆抹补。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20mm、宽为100~200mm的V形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浆一遍,然后用1:2~2.5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控制在10~20mm,并压实抹光。

2.混凝土的养护管理

①混凝土振捣抹压完成后,为了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水化以加强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应当立即加盖保温层保温,防止混凝土因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产生不正常裂缝。②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对有特殊要求的抗冻抗渗、使用缓凝剂、粉煤灰水泥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还要采取降温措施。③当环境气温低于5℃时,不要浇水养护,应采取保温措施,延长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时间。

综上所述,商品混凝土是现代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商品混凝土的管理,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很有必要的。故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抓起,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和养护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避免或减少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产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达到正常使用和耐久性要求。

3.3灌浆法

对于影响结构承载力和影响防水、防渗性能的裂缝,应根据裂缝的宽度、结构性质和施工条件,采用砂浆输送泵灌浆的方法予以修补。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宽度大于0.5mm可采用水泥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氯树脂浆液和甲凝化学灌浆液等;防渗堵漏用的灌浆材料,常用的有聚氨酯和丙凝化学灌浆液等。

对于混凝土质量有严重缺陷并影响结构承重的,一般也有结构补强方法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的使用。

猜你喜欢
评定验收处理
检察机关敞开大门:请社会各界上门“验收”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方法探讨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不确定度的评估
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中镜头时长的处理
声乐演唱中艺术与情感的深入处理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阐述公路桥梁施工工艺及技术管理
核电厂蒸发器性能监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