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而针对于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的“三差”问题。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烦情绪。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任务驱动”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任务驱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类的课程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而对于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的“三差”问题。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把精力浪费在玩游戏上,不用心学习,甚至旷课;而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学习吃力,从而产生厌烦情绪。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下面就谈一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认真备课,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
设计的任务要针对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任务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切不可为了追求任务的完美而偏离教学的目标。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所学习的内容,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地把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学习模块,并使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当学生完成这一个一个的任务后,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地实现了。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高度的准确性。凡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应该十分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即使是最简单的概念问题,也要准确把握,不能出现问题。有争议、不能作出结论的问题,一般应予回避,不能轻易搬上课堂。
(二)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应对每堂课,每个章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各个任务应该怎样实施,都必须十分明确。
(三)极强的针对性。备课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时时想到学生,处处想到学生。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各任务的实施,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四)周密的计劃性。就整节课而言,新旧知识的联系,复习与检测的安排,各任务的展开及应达到何种效果,均应有计划。使得整节课有一个合理的“序”。
(五)准确的预见性。备课既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当然有明显的预见性,我们要求的是“准确”。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要准确的预计到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设想好应变的措施,以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预见性准确,教师上课时就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始终掌握主动权,不会出现忙乱无绪的情况。
二、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创造”,把学生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上,注意向学生灌输任务驱动的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寻求知识。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根据具体章节,把大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若干个简单的小任务组成。
三、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探索研究,边学边练
在任务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课堂,与理论课教学进度相一致。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时,学生收集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或学科应用方面的资料。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时,学生将收集的材料用Word加工处理,然后分析有用的材料制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的能力,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学生的合作和探究
通过团结协作学习,学生能够从大同的任务中找到异同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驱动学生更强烈的创造挑战欲望。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五、评价机制要多元化
任务驱动法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每个学生的思路、表现形式、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答案并不唯一,因人而异。不能靠主观地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通过交流展示和讨论,让同学们自己评比,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式灵活多样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志,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和审美水平,找到自身不足,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
总之,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时,要重视任务的设计,好的任务才能起到良好的“驱动”作用。要仔细分析教学目标、统筹兼顾,精心思考,这样确定出来的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领悟方法。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李一帆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