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状况调研

2015-05-30 03:07张俏沈威路鹏
大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思想政治

张俏 沈威 路鹏

[摘 要]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正发生着变化,他们在深层次相关问题上存在着的疑惑和模糊认识有扩大化的趋势。杭州市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及价值取向整体状况积极健康,但道德品质有下降趋势、功利性趋于变强、抗挫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改善专业选择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创新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 理想信念 价值取向 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84-03

2004年,中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一颁布,杭州市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多项措施,深入推进了这项工作。早在2004年,杭州市教育局便组织了对杭州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抽样调查。而在十年后,笔者一行人再次组织了杭州市属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抽样调查,深入了解、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状况,以为下一阶段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贡献。

本次调查在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这5所杭州市属高校展开,共发放问卷1335份,回收1335份。其中男生609人,女生726人,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5.61%和54.39%。调查显示,当前杭州市属高校大学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同时,由于我国社会情况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和具体,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成才意识等方面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特征。与200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大学生在深层次理想信念问题上,长时间以来存在的疑惑和模糊认识有扩大的迹象。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对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认同度依然很高。当代大学生一直在学雷锋的氛围中成长,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学生们的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存在着像雷锋一样的人吗?将2014年与2004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的呈现上升趋势,由36.49%上升到44.27%,认为不存的接近20%,认为可能存在的占36.81%,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雷锋行为还是抱有很高的期望的。

(二)大学生党员能够更加自觉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关于党员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评价,多数党员能在各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2004年、2014年的调查人数中,党员百分比分别为14.55%、38.20%,十年增加一倍多,这说明在杭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提高,高校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引导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相信以后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三)大学生对考生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现象看法淡然。各高校在积极贯彻诚信教育,大力提倡诚信考试,甚至为此开设了诚信考场,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考前不好好复习,存在侥幸心理。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考试作弊很正常,我(身边的人)就有过这种经历;无所谓,自己反正不做;深恶痛绝但不会制止的大学生共计90%以上,仅有11.46%的大学生一旦发现,就要去制止或者报告老师,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大多数时候是听之任之,态度非常不明确。这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高校诚信考试任务艰巨,大学生的诚信考试观点需要确立,诚信行为更需要落到实处。

图1   考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看法

(四)大学生道德品质呈下降趨势,参加公益活动功利性明显。当代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这导致当代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大学生的。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大学生们考虑更多的是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但是,随着自我价值的提升,大学生们的社会公德观念却在呈下降趋势。调查显示,2004年的数据显示“驱使你为他们做好事的动力”主要是良心与情感,共计占到被调查者的66.10%,其次是兴趣与利益。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是出于道德与情感的因素而帮助他人。2014年的数据显示,排在首位的是利益,占31.31%;其次为兴趣,占21.42%;再次为良心与情感,分别占18.50%、15.81%。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帮助他人变得更加功利,也表明功利主义渗入了高校这片纯洁的沃土。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教育学生助人为乐是主旋律,不能想着通过帮助他人获利。

图2   驱使你为他人做好事及参加公益活动的动力

(五)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显著下降,面对困难和挫折选择放弃和逃避居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家人、学校给予大学生越来越贴心的照顾与服务。大学生的抗挫能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为一点点小事伤害自己与同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内心极其脆弱。调查显示,在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2014年数据显示,45.99%的被调查者选择继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努力,与2004年63.65%的数值比较下降17%左右,这说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显著下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减低目标。选择放弃目标,苦恼不知所措,换一个新的目标的被调查者共计30.19%,也就是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法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大学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渗透理想信念教育、挫折教育、励志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

(六)对志愿服务活动认识存在偏差。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调查得知,对于高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二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对解决社会难题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活动比较认同,热心公益,愿意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投身公益事业。另外,仍有14.6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付出大量劳动却未得到回报,12.29%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形式主义,没有意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下我国的高校教育不像西方教育那样,学生从小就被要求参加公益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虽然在大力倡导公益事业,但是市场环境复杂,媒体曝光各种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看法。对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引导。

图3   对高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看法

二、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载体进行依托。载体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传统载体的现代化,不断地更进,如拓展创新社会实践、优化服务管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此外,还应当积极寻求新载体。以当前大学生最流行的自媒体为依托,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微博、微信等。新载体具有时代性、灵活性、多样性,便于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更易于建立互相信任的教学关系和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改善专业选择模式,重视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要发送招生模式,避免一考定终生、一选定终生的局面,让学生在选报志愿上有更多机会;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入校时在专业上有更多选择和调整机会。比如扩大实施大类招生的范围,学校打通学科专业平台,经过一年至两年学科基础平台学习后,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学院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提高质量要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面对广大学生,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个方面去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知识上,大学生要学到前人的经验教训,以此为基础。而学校授课的知识体系中存在一些落后、陈旧的东西,需要有针对性地改进。在能力上,学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需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此外,还需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逻辑学等课程。在品德上,当前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并未全面贯彻到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需要从根源上改进。

(三)加强校园文化创新工作,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其能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正确地引导和鼓舞学生,并激励学生、影响学生、规范学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要优化育人环境。加强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提升硬件等手段美化育人环境;通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及校训和校歌的建设,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二是要突出创新教育的主题。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在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敢于追求、甘于奉献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三是要体现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培养个性。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教师是智慧的启迪者、知识的传播者、人格的影响者,更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重视建立规范和引导机制,通过对照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措施。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需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树立高校教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二要建立师风师德建设的考评机制。三要建立师风师德建设的监督激励机制。四要建立高校教師师德师风建设组织领导机制。五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机制。六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模范引领机制。七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环境影响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玉岭.关于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案[DB/OL].http://www.cppcc.gov.cn / 2011 / 09 / 21 / ARTI1316574168531329.shtml,2011-03-02.

[2] 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

[3] 刘福州.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N].光明日报,2009-08-12.

[4] 朱高峰.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0-12-16.

[5] 薄汉斌.对当前电视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思考[N].青年记者,2012-08-13.

[6] 蔡建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健康发展[J].考试周刊,2013(70).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思想政治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