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英 李学龙
摘 要:在当今数字时代,网络新媒体传播拓展了信息推送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显示出不同于传统大众传播的特点,即信息推送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互动、非线性的,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多对多的信息传播,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任何传播者只能参与而不能垄断传播,每个人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应用新媒体传播技术,构建基于新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务教学信息推送系统,更有利于高校教务教学工作信息的推送,解决传统方式的诸多弊端,使得高校师生能快捷、方便地接收各类信息,从而提高学校教务工作效率,提升办学水平。
关键词:教务教学;新媒体技术;移动互联;微信技术;手机媒体
0 引言
数字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正改变着媒体生态环境和信息传播特质,与以往报刊、广播、电视的出现不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是新的媒体和产业的变化,而且带来了传播形态模式的创新。新媒体采用数字化传输手段,传播中介简洁化、传播终端移动化、传播范围广泛化、传播实效迅速化,并且为不同形态的信息提供了融合的技术平台。数字化新媒体在改传统媒介的模拟传播为数字传播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并且信息内容在信号形式上获得了同一性,便于信息复制、传送和相互转换,使传播走向网络化、互动化、融合化,出现传播形态多媒体化、传播渠道复合化趋势。[1]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内容数字化为0,1模式)是最基本的技术支撑,可以说是新媒体的核心技术。近年来,数字新媒体(如微信、飞信、微哨、QQ等)逐步兴起,它是依托于新技术之上的媒体形态,对于新技术的依赖实现了其应用的价值。目前新媒体采用的主体技术有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卫星技术,这是毋庸置疑的,其融合趋势构成新媒体发展的技术平台,为新媒体兼容各种新信息技术提供了基础。
新媒体技术提供的高效、快速、互动的信息推送模式为高校教务信息的推送提供了新的机遇,合理运用该项技术,能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减轻高校教务管理压力,优化教务整体工作流程,从而逐步推进高校管理服务水平,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助力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
1 基于新媒体模式的教务教学信息推送必要性
近年来,国内诸多高校都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在学校的管理层面上,信息系统发展得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多数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推送上都考虑得不够细致,因为其比较注重的是管理上的严谨,并未过多地考虑信息是否及时、有效地推送。信息推送模式基本是由上至下,纵向主动推送,没有认真地考虑信息受众的真实感受。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让高校教务管理者(如高校二级单位教学秘书)、高校教师、学生主动地去完成相应的工作,是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的阿克琉斯之踵。
近年来,基于网络新媒体的信息推送机制逐步兴起,该项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国内高校在该方面的应用建设也是刚刚起步,尚在摸索之中,比较成熟的建设少之又少。很多高校在教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是注重于教学资源、教务资源等资源建设,很少考虑到信息有效推送这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高校会意识到信息合理推送的重要性,快速、高效、实用、方便的信息推送机制是高校所必须的。因此,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信息推送模式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是高校信息推送所必要的。教务教学管理是高校的重中之重,应用新媒体技术来解决传统信息推送所不能解决的诸类问题,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2 有关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新媒体技术,顾名思义,是区别于传统媒体技术的媒体传播新技术。传统媒体主要是通过报纸、广告、信函等方式进行媒体传播,新媒体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介,应用现今发达的手持电子设备进行媒介传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目前新媒体形态上看,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以网络、手机、数字电视为主体的新媒体形态,推动了新媒体应用的拓展与创新,构成了一系列升级的、有应用针对性的新媒体表现。就长远角度看,移动互联网(如手机、手持设备PAD)应用将成为主流,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海量、更自由的信息服务模式,通过数据库和开放内容给用户提供崭新的信息平台,具有海量信息、信息搜索、信息分享、信息消费等特征。现阶段,就规模和影响而言,移动互联信息推送模式已经在信息传播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自身也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
当今社会,手机(及手持设备)已经是一项基本工具,手机对信息的接收方便、快捷各类信息,使用率极高。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是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已经成为迷你型电脑。手机媒体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是能随时随地使用的新媒体。
手机网民规模亦迅速扩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5672萬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可见,单从用户受众规模看,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就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直逼甚至超越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由此可见,手机等终端设备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大的用户基础,新媒体技术应用呈现着勃勃生机。
3 系统构建内容及技术关键
3.1 系统构建内容
资料的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对学校教务管理相关的流程、规章制度进行电子化,形成动态的、欢快的、较引人注意的电子化文档。如将学校召开的四、六级考务会和期末考试考务会等内容做成动画效果,进行展示,主动推送给相关人员,进行网上业务预培训。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教务管理信息推送:基于新媒体讲技术,将电子化后的各类文档、视频、动画等线上推送给相关人员。技术上主要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系统构建:微信是现今新媒体技术应用最成功的技术产品,已经有了亿级的用户,通过挖掘器自身用户的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创造了更好的粘性(现在微信用户数多,用户几乎每天都在用)。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平台进行学校的自媒体活动,结合学校现有教务相关信息系统,提取并推送相关信息。技术上,实现按角色分组。将学校教务相关人员分为领导角色、教务管理角色、教学秘书角色、专任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每种角色包含不同的受众人群。在进行教务管理信息推动过程中,按不同的角色推送不同信息,也可以统一推出某些公共信息,从而满足不同的信息推送需求。
3.2 系统构建技术关键点
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电子知识库:将长期以来积累的各位教务管理信息、教务管理经验、教务工作规程等进行电子化,形成教务管理信息电子知识库。知识库中主要以文档、PPT、动画等形式呈现,图文并茂。
基于關键词的信息检索:建立文件索引,方便广大用户按需求进行信息检索。
建立分组角色模式消息推送机制:按学校参与教学管理的相关人间进行分组,形成不同的角色。建立按分组角色模式的信息推送机制,方便教务管理信息推送。
建立信息推送公众平台:如何建立信息推送公众平台,以及建立何种形式的信息推送公众平台,将影响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受欢迎度。不同于传统的信息推送模式,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的、快速的、反馈及时的信息推送平台。
4 系统设计与构架实现
4.1 系统设计思路
申请基于新媒体技术、应用成熟、有效使用率高的微信公众平台,基于该平台建立整个学校的教务管理信息推送机制(系统),形成功能完备的信息推送平台。
将历史积累、流程文档等做成动画等形式,推送到公众平台,方便用户随时观看。在各类会议召开之前,及时通知到各相关人员,提前进行线上业务培训,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将上述各类型的文档、文件进行整理,形成教务知识库,建立文件目录索引,方便广大用户进行查阅、下载。
4.2 系统构架实现
建立信息知识库:应用目前业界成熟的文件索引检索技术,建立教务教学信息知识库,涵盖各类教务教学文档、流程、资料以及用户信息反馈等。
角色分类:将学校各类人员主要分为学校业务主管领导、教务主管部门领导、教务管理人员、二级单位教学秘书、学生、教师等角色,形成处领导角色、教务管理角色、教学秘书角色、用户角色等分组。通过信息推送平台,按不同的需求将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分组推送至不同类别的人员。
权限设计:不同角色的人员将拥有不同的权限,按角色进行授权,可以方便地进行业务人员的变更及安全控制。
公共信息推送平台建设:基于上述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技术,申请微信公众账号。以此为基础,建立整个公共信息推送平台,按照学校和职能部门相关要求,分角色进行教务信息推送。通过平台进行信息的“互动式”推送,也可得到用户信息的快速反馈。通过相关统计功能,得知管理员关心的某些数据,从而优化信息推送机制与流程。
信息推送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教务信息推送机制总体框架图
5 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网络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融合,传播渠道与方式多元,传统传播流程被改变;网络舆情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扩散中心。新媒体技术给高校的信息推送工作带来了无限机遇与挑战。
本文通过对日前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讨论分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媒体技术,实现高校教务教学信息推送系统新的构架。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实践,效果显著。新构架优化了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流程,形成高效的信息推送机制,使得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二级单位教学秘书、专人教师、学生都得益于这种新的推送模式。新媒体技术拥有用户群大、高效性强、互动及时等诸多优点,必将在高校的教务教学甚至于其他类型的信息推送中应用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孙宁.基于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媒体环境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7).
[2]匡文波.新媒体是主流媒体吗?——基于手机媒体的定量研究[J].网络传播研究,2013(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1.
[4]魏超.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1).
作者简介:
郝文英(1985-),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工学硕士,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教务教学管理,新媒体技术应用。李学龙(1986-),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工学及工程双硕士,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与智能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