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悦
我从师范毕业踏上教育岗位,屈指算来至今已19个年头。而今,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已将我完全融入了教育教学这方沃土。虽然年龄随之增长,但在教育教学园地里,我始终没有放弃我所钟爱的教育科研工作。
在我心里,教育科研就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一直伴我成长,伴我发展。回顾19年前刚参加工作时, 教育科研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在迷茫困惑中我像只无头苍蝇,东碰西撞去探索,总觉得它离我十分遥远,高不可及。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著作中读到了这样两句话:一句是教育家鲍林说的“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样有成就,但他可以继续有效的进行教学”;还有一句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读罢良久,我仿佛茅塞顿开,眼前一片豁然开朗。正是因为这两句实实在在的话语,引导我从此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并与教育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批恩师的培养与指导下,我逐渐从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出色的学校教育科研者,其间的确走过了一段艰辛探索的历程。还记得多少个周末,我徜徉在茫茫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地攻读着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科研著作。说实话,我以前从来不看这些书,也没有多大兴趣,但正是这一看,我的教学之路开始柳暗花明。还记得多少个不眠之夜,我静静地坐在电脑桌前敲打着那一行行凝聚心血而富理性的激情文字。我几年如一日,笔耕不辍,至今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省级以上课题3项,获奖科研成果达10余项。或多或少的成绩虽然意味不了永远,但是它让我懂得了教育科研是片肥沃的土壤,它需要有心人来勤勤恳恳地耕耘。
漫步行走在科研道路上,我深深感受着那一份“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的踏实与坦然。是教育科研让我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踏踏实实地做人处事。记得欧洲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当你走入失败者人群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令人兴奋的、鼓励人前进的环境。”走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以科研为伴,以科研为友,仿佛让我走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世界,也让我听见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翻开那一篇篇育人心语、工作随笔、教学论文、科研报告,我感觉自己就走在收获的季节,尤其是当自己的思想被得到认可后,那其间无可言语的喜悦便是教科研征途中对我莫大的鞭笞与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顾过去,可谓是从点到面再到立体的发展。我的体会是,只有勤于动笔,才能使平时研究积累的那些零碎的、彼此孤立的写作材料,在脑海中明晰,在笔下生彩,以写促思,以思促写,找到教学研究与反思的有机结合。也正因如此,观念和思想才会逐渐由混沌变为清晰,由零碎变为系统,由肤浅变为深刻,由单一变为丰富。
实践告诉我,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应是教师在教育主体意识充分觉醒状态下,积极以自身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展开的。其理念是,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实现教育科研通俗化,科研内容个性化,研究者普及化。研究的课题具有针对实用性、灵活可变性、小而专。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专,是指只有长期关注着某一个领域,坚持一个方向的反思,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獨特风格,取得这个学科丰硕的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强化了我作为教师的职业信念,成就了我心中的规划目标,走近了我的人生理想,使我体验到了教师职业成功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教育科研将永远伴我一路风雨,一路泥泞,一路吟唱,一路成长。同时也愿它激励更多的年轻朋友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断追求探索,共同谱写青春的美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