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这种变革已经直接影响其下游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全媒体出版的快速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带来的重大影响,并基于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分析当前图书馆行业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全媒体出版;图书出版产业
【作者单位】李云霞,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给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内容的载体正呈现更加多维的发展态势,纸质媒体上的内容如今被搬上互联网,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方便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阅读需求。以学术期刊为例,同一种学术期刊除了有纸质版,还有网络版以及光盘版。这种全方位立体式地将内容呈现于多维载体上的趋势,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全媒体时代”。
一、全媒体出版的起源及其在国内的尝试
有研究指出,“全媒体”这一概念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美国一家名为“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 Media”的家政服务公司,该公司下辖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多家不同种类的媒体公司对企业服务起到了全方位的宣传效果,尽管当时的传播效果和媒体技术不能与今天相提并论,但全方位立体式的内容呈现却迅速成为信息传播者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传播方式。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完善和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增,全媒体已经覆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媒体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始于2006年,山东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率先尝试在线上发布电子版报刊,实现了纸质报刊和电子报刊的同步发行,这是对全媒体的一次富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随着网络技术日臻成熟,2008年年末,《非常勿扰》的出版利用了纸质图书、网络、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实践,最终形成了全媒体整合的传播格局。在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媒体传播中,中文在线作为国内首家试水全媒体出版的企业,向全媒体时代迈出了第一步。随后,中文在线先后出版了《建党伟业》等一系列全媒体图书,全媒体作为一种潮流,给出版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2010年举行的第五届上海(杭州)国际图书馆论坛上,上海图书馆副馆长陈超提出,目前全媒体已经成为出版与传媒领域内的热点话题。
二、全媒体出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与意义
全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出版产业的生态环境,作为其产业下游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图书馆也受到了重大的影响。图书馆从过去的因书而建,以书为本,将图书管理、归类查询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变成了如今的服务于人,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上满足用户的个体需求。
1.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全媒体时代对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传统意义上纸质图书的流动中转站,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地方图书馆,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多是馆藏纸质文献的管理。但事实上,很多图书馆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大大拓展了业务范围。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它以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支撑,搭建了虚拟的在线图书馆,用户不必亲自跑到图书馆,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2.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
在馆藏文献有限的情况下,纸质图书的稀缺性和易损性也给图书馆工作带来局限,大众需求量大的图书与刊物难以周转,而生僻的图书则往往造成资源闲置,大量的图书损耗同时又增加了图书馆的财政负担。另外,数字化技术的落后也会导致图书馆工作效率的低下,浪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全媒体时代的数字化技术能够极大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很多国外先进的图书馆可以通过互联网跟踪用户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为用户提供私人化的订制服务,同时也能够以用户阅读行为的大数据作为依据,更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3.颠覆传统服务模式
全媒体时代,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要求。图书馆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实施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在注重原有资源价值的同时,注重挖掘、收集和传播用户生产出的附加价值。
三、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在全媒体出版渐成潮流之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用户当前对阅读体验和信息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与传统出版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与服务滞后成为制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昂的技术成本
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字化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通过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其资金成本仍然比较高,实现全部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更新几乎是不太现实的。其次,因为信息的内容多样而个体的需求又千差万别,所以高成本的数字化信息能否得到用户的充分利用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一些图书馆花费大笔资金引进了外文数据库作为特色资源,却在实际的信息服务过程中发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太低。这对资金有限的图书馆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2.内容精细化程度低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目前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多是基于资源整合的角度,而在资源的精细化处理上仍然不足,图书馆馆员自身偏低的业务素质和传统的工作思路阻碍了其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的学科服务。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沟通交流渠道,用户和图书馆方面缺乏相互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目前通行的图书馆搜索引擎更是无法实现精细化检索,因此,完善数字化的信息服务势在必行。
四、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途径
1.调整战略思路,适应形势变化
图书馆应当尽快完成自身在全媒体出版时代下的身份角色转换,调整服务思路,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特色文献资源库。图书馆应当由过去的实体图书传递者,变成新时代的无形知识传播者,要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人为本的核心服务理念上。图书馆要考虑读者群越来越年轻化,应充分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与习惯,并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优化馆藏资源的配置结构,以互联网作为传输渠道,将数字化图书信息全面覆盖手机终端、手持阅读设备终端、PC终端等多维端口。
2.强化数据服务,突出优势资源
图书馆应当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对数据的精细化加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更为精细化的分类处理,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知识需求。从长远的层面来看,全媒体出版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势必对图书馆的社会定位与社会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图书馆要顺应这种潮流,将包括电子文献以及音频、视频等在内的数字化信息纳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充分提高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程度。同时,要在用户群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采集、反馈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图书馆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及时对现有的文献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图书馆也应当定期为读者举办讲座与培训,对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宣传与指导,提高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品质
用户日益专精的知识需求,对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图书馆应充分提高馆员素质,优化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配比,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全媒体出版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图书馆管理、情报学等方面的人才,还需要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图书馆要引进数字化技术人才,从事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的日常维护和技术工作,并根据读者的需求对数据的精细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应当通过交流考察、培训、考核等形式,充分提高其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从而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
[1]许文英. 全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探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6).
[2]周寅. 全媒体时代图书出版业的变革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
[3]刘孝容.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在数字出版物崛起的背景下探讨[J]. 重庆图情研究,2014(3).
[4]欧阳芳. 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究[J]. 图书馆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