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快速发展,做好高校图书馆的出版工作直接关系高校图书馆出版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化环境下,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创新图书馆出版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就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进行出版资源整合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为构建完善的图书馆出版发展新模式,推动图书馆出版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出版资源;图书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作者单位】苏秀美,山东管理学院图书馆。
当前正处于数字时代网络环境,万维网和数字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和出版业中,过去图书馆采用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字格式的学术资源逐渐替代原本的纸质书,学术交流和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读者的搜索习惯也发生变化,种种原因导致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对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探索高校图书馆出版发展的新模式,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进行了探讨。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出版
关于“出版”的概念界定,伯格曼曾指出,“出版”即为他人提供阅读内容而将文献进行公开,其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同时也包括个人在网上发布的文献资料。那么对于“高校图书馆出版”的概念界定,本文认为,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日益发达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出版是通过图书馆的出版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将相关的学术文献资料和会议、工作报告内容进行公开,为科研者提供阅读参考的一种方式。高校图书馆出版,有力地推动了网络时代的学术交流,促进了高校学术文献资料的共享。
高校图书馆出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有的高校学术文化氛围。在数字化出版活动中,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想以图书馆出版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图书出版方式是高校学术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学术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的重要方式。因此,它不仅可以推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推动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探索高校图书馆出版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出版资源整合的优势
1.外在机遇: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当前,我国主要的学术资源出版商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在这些出版商中知网的资源最为丰富,众多学者在检索文献时首先选用的就是知网。除此以外,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也转变为数字化,在投稿的时候使用的是第三方的自动化软件而不是纸张和邮件,最有代表性的是勤云科技软件,使用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投稿,还可以进行编辑、同行评议等工作。2011年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科技协会之下附属的308个开放获取期刊中有近200个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使用了编辑部搭建的刊物网站。学术期刊在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期刊领导最担心的问题是观念的改变、数字出版人才以及资金、版权问题。
2.内在驱力:日渐丰富的自建知识库数据
尽管我国开放存取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许多高校已经创建了机构知识库。厦门大学就设有学术典藏库,由厦门大学图书馆管理,保管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学术著作、论文、文稿、会议论文、研究数据资料以及学术活动的文稿等,使用者可以从中挑选相关的专题进行访问。北京大学也有自己的机构知识库,其中收集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学校创建自己的机构知识库,使得出版商不能完全掌握学术资源,原本以订购为基础的学术出版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当前我国高校的机构知识库中只有厦门大学实行对外开放,其他的仅仅是资料的保存和管理,还没有进行出版服务,但是这样的情况已经非常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进行出版服务了。
3.关键桥梁:高校图书馆与出版企业的共同利益诉求
高校图书馆和出版社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双方已有的设备、技术和服务,创新出版服务。我国大部分高校均拥有自己的出版社,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实力都较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不应各自发展,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校内的机构形成合作关系,依靠学术资源和出版社的技术设施,共同进行出版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传播知识、互相交流,还可以利用数字出版将专业性较强、传播面较小的研究信息和成果扩散出去,并且能够帮助教师出版他们的研究成果。
综上,出版数字化转型为高校图书馆出版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同时,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加大了自检数据库的建设力度,丰富了学术研究文献,这也为图书馆出版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高校图书馆出版资源整合,探索高校图书馆出版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数字化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文化资源整合的途径
1.整合网络资源,加强馆藏资源的出版
高校图书馆拥有海量的学术资源,是信息来源的一个途径,高校图书馆应当联合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保障部门,全面发掘图书馆的人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术出版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此以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增加图书馆馆藏资源。只有具备丰富馆藏资源才可以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实的保障,这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加大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力度,将其发展为学校的文化中心,第一步应当要求图书馆依据专业建设的情况,从教学、研究和读者的需要出发,买进并提供有较大用处的馆藏文稿。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还要依据高校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创建有自身特点的文献收藏体系,使图书馆馆藏文献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注重交流合作,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出版服务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建立合作关系,高校图书馆不仅和学校出版社、学术团体、基金会、各种专家建立合作关系,还和其他学校的图书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前一种合作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机构和专家在资源管理、编辑出版、学术扩散、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确保出版服务顺利进行;后一种合作可以使得各学校在出版方面互帮互助,共享资源,寻找到图书馆出版的最佳途径,向读者提供学术阅读服务。
3.提升品牌内涵,注重馆藏图书出版的文化整合
出版文化的结构不仅包含全面的文化结构,也包含某个区域或出版社的文化结构,这样的结构应当是科学的、合理的,假如出现了不合理的,就应该进行调节,在结构上进行调整。日本的出版业曾经出现危机,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结构上出现了不协调,导致出版文化甚至是社会文化不均衡。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事实表明,出版文化的结构整合,能够推进文化的全面发展,让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一直位于领先的地位。
4.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图书馆职工的文化素养,对读者服务工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当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文化教育,以提升他们的整体文化素养和品位,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适应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正处于技术不断进步、设施不断更新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做出相应的改变,唯有如此,才能在网络时代中立足并获得长远的发展。
[1]赵惠芳,毛一国.学术交流新模式:图书馆出版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
[2]丁艳君,郑建程.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模式比较[J].图书馆杂志,2010(2).
[3]吴一舟.关于公共图书馆边缘化倾向及对策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
[4]杨琳.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2(3).
[5]封薇.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特点与重点[J].情报资料工作,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