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娣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广大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职责,老师做好指导、监督工作,掌握互助合作学习的时机等方面来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互助合作学习。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开展互助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便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1.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
在具体的教学中,切忌搞形式主义,比如,不少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在公开课的时候,为了应付领导与同行的听课,临时将前后桌位上的同学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在建立学习小组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学生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因此,老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思维特点,然后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不能勉强地将前后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小组,因为,学生的座位分配常常是按照身高来分的,而非学习情况。一般情况下,一个学习小组里有学习优等生、中等生与相对差生各一名,再有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最好,这样能保证小组内的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而且与其他学习小组的整体的学习能力也差不多,便于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当然,在建立学习小组的时候,还要考虑同伴之间的性格特点,争取使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和谐相处。
2.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职责
学习小组要贯彻“分组不分家”的原则,否则,学生还是“单干”的。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小组内某个学生发言的时候,别的成员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而是一味地争着发言。这种现象说明了学生没有将同伴看为“自己人”,也体现小组成员职责不明的问题。因此,老师在建立学习小组后,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一个学习小组要选出一名代表作为发言人代表大家,避免同伴抢发言的现象发生。由于学生还小,这种团队精神需要慢慢培养,当然,中心发言人也不是固定的,可以轮换,使每个成员都有代表整组发言的机会,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3.老师做好指导、监督工作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的。部分老师认为,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事,老师只顾建立好学习小组就行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老师必须做好指导与督查工作。
(1)督查少数学生的学习。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少数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欠缺,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就需要老师的督促。某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参与学习,也能拿到本组的学习结果,即使老师提问也不需要担心,因而产生懒惰思想。同学督促作用有限,假如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能及早发现,就能提高这些學生的参与程度,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及时纠正错误。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掌握互助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内容都要进行互助合作学习的,也不是从一节课的开始到结束都按照互助合作学习的程序进行的,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展互助合作学习,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1)遇到学习困难时。当学生没有办法通过个人努力解决问题时,或者学生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时,就可以立即进行互助合作学习,利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交流,集思广益,增强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2)突破重点、难点时。对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时,设置互助合作学习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掌握了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快乐的心情必然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到同伴的重要性。
(3)展示成功时。语文学习有时候需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为了能使比赛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比如,朗读某个段落的时候,可以请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合作串读或扮演不一样的角色朗读,比比哪个学习小组朗读得更加精彩,增强同伴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解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