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文言文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掌握一样,既要有建筑高楼的砖瓦,又要学之有法。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就是砖瓦,如何来组合、迁移则需要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 文言文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35-02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之所以还能认识这漆黑的天空,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就是漆黑夜空中的几点星光。学习文言文,实现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运用,大而言之,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了解中国文化,承担文化传承历史重任的有效途径;更实际点说,是每个中学生更好应对中考课外文言阅读考察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习文言文,既要注重归纳积累,更要重视方法。
一、以本为纲,总结积累
有句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论写作文还是其它,总是意在笔先,笔随意走。所以课内经典文言文的记忆理解就显得甚为重要,尤其是名句名段名篇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的理解记诵。在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诗文中,有些经典文章,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必须将全文熟记于胸。也有些诗文,流传于世主要是因为其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特别出彩,学习这类诗文,就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名句名段的积累上。如陆游《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维《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背诵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归纳出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文言词汇我们初中阶段主要注重实词的考察和部分重点虚词的理解,此类词老师必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积累。如课外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提到“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本文中重点词汇“或”(有时)“辄”(就)“既”(已经)等词汇分别从课内文言“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饮少辄醉”(《醉翁亭记》)“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中迁移而出,所以教师在讲解课内文言文时必须重点强调,让学生加深记忆。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一题则需要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岳阳楼记》一文的主旨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完成。所以,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内外相互联系、迁移的习惯,让学生意识到熟悉课内文言文的意义。
二、巧用成语,活学文言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部分是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历史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书面语成语,有的来源于寓言故事,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来源于历史事件,还有的来源于历朝历代名家名篇中的名句。在这类成语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文言词的词义和用法。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语言现象借助成语促进文言文虚词、实词甚至语法的教学。
《狼》虽是自读文章,但却是经典篇目。在学习这课时,我为学生总结了“故”“敌”“顾”“眈眈”等词的用法,而这些词都可以从我们常见成语“故步自封”“腹背受敌”“瞻前顾后”“虎视眈眈”中迁移获得含义“旧的,原来”“攻击”“回头看”“注视的样子”。活用成语既帮助我们理解了文章词语含义,同时也巩固了成语的积累,一举两得。
因成语大都影响深远,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内涵,例如:谈到项羽时,我们就可以从“拔山扛鼎”“才气过人”“弃书捐剑” “取而代之”“破釜沉舟”“政由己出”“锦衣夜行”“沐猴而冠”“杯羹之让”“四面楚歌”“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霸王别姬”等十二个成语入手,这十二个成语可以说涵盖了西楚霸王项羽一生的历史,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他的远见卓识与性格缺陷、他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从成语入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结合史诗准确掌握成语内涵,避免张冠李戴。
此外,成语可读性强,故事耐人寻味,所以常常被命题人作为课外文言阅读的选段直接选入考题中。如2012年包头中考课外文言文就节选自“挂羊头卖狗肉”的典故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如果学生平时注重成语的积累,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选段内容。
总之,借用成语结合古文教学中的虚词、实词、语法的讲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成语中常见常用的和古文中的疑难词句联系起来,化难为易,可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形式整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成语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古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何平.如何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0)
[2]吴贤奇.中学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和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12(03)
作者简介:
谢丽(1984.03-),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高新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硕士,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