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勇
【摘要】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电力通信系统中。电力通信网的作用是保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电力通信系统、电力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调节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促进自动化电网调度、市场化网络运营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就要保证电力通信网的正常运行,所以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如何更好的处理光传输设备的故障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电力通信网 光传输设备 故障处理
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系统对通信要求不断的增加,电力系统逐渐的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力通信网中,应用了大量的光传输设备,如果处理电力通信网中光传输设备的故障是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光传输设备常见的故障
1、光分路器的部分故障。在光传输设备中,光分路器是对发射机的信号进行处理,需要把信号进行分配,分配要具有合理性。一般来说,如果不移动光分路器的端口,光分路器是不会发生故障的,因为移动光分路器的端口会使端口处被污染,出现接口不良的现象,导致光功率下降,造成接受功率降低。如果因为光分路器的端口被污染导致光分路器出现故障,可以用专业的工具对端口进行清理。
2、光发射机的部分故障。光发射机出现的故障大致表现为电光输出失真,如果因为光发射机出现故障导致电光输出发生失真现象,就会引发光信号在传输中出现失真,光信号失真会影响电光输出的工作区间,干扰接收机的信号输出。
3、光接收机的部分故障。光接收机安装在二类机房,接收机的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比较容易出现故障。接收机在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的每个部分。经常发生故障的部分是电源和接头处。接收机如果经常拔插就会被灰尘污染,导致光功率降低,使收视质量变差,所以要重视插头的清洁度。
二、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
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大致分三步,首先分析导致发生故障的原因,大致判断出故障的位置。然后对设备进行逐段环回,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最后就是解决故障。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不同位置的故障解决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解决方法。
1、用环回法处理设备故障。如果网络节点比较多,就容易发生故障。环回法是处理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故障常用的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环回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可以不使用其他的故障点分析方式。但是环回法会影响正常业务,所以在业务量比较小的时候可以使用环回法处理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的故障。
2、用替换法处理设备故障。替换法就是用好的零件把可能出现故障的零件替换下来,然后确定故障位置。替换法可以查找到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的外部故障。
3、用数据分析法处理设备故障。如果光传输设备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操作方式出现错误,就是导致光传输设备的配置数据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查找光传输设备的配置数据确定故障位置。
4、用更换配置法处理设备故障。如果是因为配置错误导致的设备故障,就可以使用更换配置法处理设备的故障。在更换配置法中最常见的应用实例就是排除指针调整问题。可以改变时钟的跟踪方向和时钟的基准源进行故障定位。
5、用仪表测试法处理设备故障。可以用仪表测试法检测设备的外部故障和设备之间的连接问题。如果觉得电源供电有故障,可以使用仪表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解决设备的故障问题。
6、用经验处理法处理设备故障。故障检修人员可以依靠经验处理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故障,光传输设备发生故障是没有任何预兆的,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故障检修人员就可以依靠自己的维修经验,结合故障的实际情况,判断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及时的处理电力通信网光传输设备故障。
三、各种故障处理方法的比较
使用环回法处理设备故障是比较快捷的,但是如果业务比较多的时候就不适合使用环回法,因为环回法会影响影响业务的进行。使用替换法处理设备故障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替换法对设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使用数据分析法处理设备故障比较容易查清故障发生的原因,但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使用更换配置法处理设备故障是比较复杂的。使用仪表测试法处理设备故障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是对检测用的仪表要求比较高。使用经验处理法处理设备故障的操作比较简单。在这些方法里,数据分析法的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是最高的,经验处理法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是最低的。
总结:目前常用的光传输设备已经不需要进行检查、调测工作了,一些设备故障可以用预防的检测方式避免,监控计算机的监控系统可以改变传送信号设备的运行情况,从显示屏的显示情况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不要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设备故障。
参 考 文 献
[1]许英.光纤通信设备故障分析及维护措施[J].江苏科技信息,2012(7):51-52.
[2]何民.浅议光传输设备的常见故障与维护策略[J].信息通信,2012(4):190-191.
[3]杨林川,任道福.浅析光传输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与日常维护[J].信息通信,2015(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