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成就伟人

2015-05-30 20:11陈虎陈祺橦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磨难贝多芬性格

陈虎 陈祺橦

摘 要:本文通过贝多芬的故事,详细分析了贝多芬复杂的性格特点。而后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身体疾病方面,阐述了贝多芬性格形成的原因,是由他所经历的磨难而起的。最后强调了磨难是贝多芬特殊的个性、无人能及的作品的基石,也是贝多芬永垂不朽的必要条件,磨难成就伟人。

关键词:贝多芬;性格;磨难

1 贝多芬的性格分析

贝多芬,一个无人不晓的名字,铸就着一篇篇不锈的乐章,史诗般得烙印在音乐历史的舞台上,为传诵而生。

在众多人的眼中,贝多芬是偏激的、恼怒的、愤世嫉俗的。然而一个伟人必然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复杂甚至是矛盾的性格特点,笔者将从贝多芬的事迹出发,揭晓贝多芬的性格特征。

首先,贝多芬是极其认真与严谨的。门德尔松曾经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展示在众人面前。在这张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然贴上了十二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里面的音符(即最初的构想)竟然与最外面的音符(第十二次改写的)完全一样。可见不论多么细小的不完美,贝多芬都是不允许发生的,即使第一遍和最后一遍的结果完全相同,他都要经过中间那十遍煞费苦心的过程。

其次,贝多芬是感恩的性情中人,只要是帮助过,或对他生命有影响的人,他都以自己崇高的方式表达了感激。1793年,贝多芬开始向海顿学习作曲,然而两人的性格,和对音乐的思想存在巨大的分歧,他学习一年便终止了。但是贝多芬1796年出版的f小调、A大调、C大调三首钢琴曲都题名献给海顿,表示了对老师的敬仰。贝多芬在维也纳受到了很多年轻贵族的赞助,贝多芬后来有许多重要的作品是题赠给他们的。例如,他1799年题赠给李希诺夫斯基的C小调《悲怆》奏鸣曲,1818至1823年创作的《庄严弥撒》题赠予鲁道尔夫。

再次,贝多芬内心正义而客观。1717年,拿破仑用武力占领奥地利,法国军队11月进入维也纳。1903到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构思近四年的第三bE大调《英雄》交响曲,原题名是《波拿巴大交响曲》,表示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敬仰和对拿破仑的崇拜。当他听到拿破仑1804年称帝的消息,贝多芬生气地把作品首页题赠字样撕得粉碎,1806年出版时改名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贝多芬崇尚自由主义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崇拜让他愿意其交响曲以之命名,即使拿破仑称帝的行为使贝多芬恼羞成怒,但他仍然能够公正地称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物”。

第四,在众多资料中,学者们喜欢用“桀骜不驯”来定义贝多芬。其实贝多芬是一个倔强、原则性极强的人,他的原则性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不屈服于权力、金钱的崇高艺术。法国军队进驻维也纳时,李希诺夫斯基邀请贝多芬为法国军官举行音乐会,这无不是一种丧失民族气节的做法。贝多芬气急败坏,当晚冒雨离开了。第二天贝多芬返回亲王府将亲王送的胸像摔在了地板上,留下一封绝交信:公爵之所以是你是因为偶然的出身,贝多芬之所以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贝多芬当时的预言到如今依旧,再没有谁的作品可以表现贝多芬的气魄、不屈服的原则。

最后,除了聪慧,贝多芬性格中最让后人为之赞颂的,便是他的顽强、坚韧、永不言弃。从1796年开始的几年间,贝多芬逐渐丧失听力,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仿如斩断时间和空间的霹雳。与此同时,他最爱的女人由于嫌弃他身份卑微,永远离开他了,贝多芬在绝望中写下遗书。然而对于艺术的顽强的追求战胜了一切,后来便有了第三交响曲《英雄》。

2 性格的形成原因——贝多芬的磨难

2.1 社会环境对贝多芬的心灵洗礼

(1)时代变革。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一个纷乱的时代,从他青少年时期的开明封建专制、1789年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1815年维也纳会议及欧洲封建复辟,他经历了世界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时期。贝多芬的童年是处于约瑟夫二世开明的专制之下的,约瑟夫二世使启蒙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从1781开始,贝多芬师从于聂弗,其蔑视权贵、向往平等自由的思想对贝多芬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789年,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哲学系旁听,他在资产阶级共和的大潮中汲取了营养,在歌德、席勒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接受了启蒙运动中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法国大革命为贝多芬带来了反专制反封建的热情,同时也带来了面对雅各宾专政危机的沉思。拿破仑战争使贝多芬崇拜,也激发了他的民族意识。直至贝多芬生命最后十年欧洲封建复辟,国家形式恶劣,社会经济萧条,艺术堕落,心愿终未了的贝多芬身心极度痛苦疲惫,渡过了最后压抑困窘的生活。

(2)身份地位低下。卑微的出身使贝多芬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这个社会。即使他富有满身才气,他的作品无不被贵族赞美,但要生存,作曲家还是要依附于贵族和教会。波恩时期,贝多芬一度以为自己能够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但是经历了深爱的贵族小姐的移情别恋后,他承认自己永远不会属于他们,同时也看清了这些人的虚伪与腐朽。

2.2 家庭环境恶劣

贝多芬的童年是苦难的,他的母亲是厨师的女儿,是个温婉的女子。他的父亲虽然在宫廷唱诗班任男高音歌手,但嗜酒如命,挥霍了所有家产。小贝多芬每天无时不在钢琴前练习,弹错就遭到惩罚,邻居们常常听到可怜的孩子在疲惫和疼痛中抽泣着睡去。貝多芬8岁时,被父亲强迫开音乐会赚钱。在贝多芬17岁时,老师聂弗劝说他去维也纳学习,不久母亲病逝,家庭重担全部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2.3 身体疾病

1796年,是贝多芬事业一帆风顺之际,名声如日中天,老天却对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贝多芬丧失了听力。贝多芬去世前,同病魔进行了抗争。1826年贝多芬患上重感冒,1826年12月贝多芬患上肺炎,后来加上慢性肝肠疾病,他的健康迅速恶化。贝多芬在1827年1月3日立下遗嘱,这一年他为肝硬化动了4次手术。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因肺炎水肿逝世。

3 磨难成就伟人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时代背景贝多芬无法选择,但不是封建覆灭的启蒙思想、拿破仑战争,便无法造就贝多芬的民族意识、激烈的个性和对自由主义的向往。家庭贝多芬无法选择,若不是父亲不近人情的严格,便没有贝多芬超群的钢琴技艺,若不是母亲去世,他可能不懂责任。身份地位,贝多芬也无法选择,他的出身决定了贵族小姐的离开,决定他的孤苦终老,但如若幸福,贝多芬音乐中的愤怒从何而来?疾病和死亡,贝多芬亦无法选择,但是在他没有声音的世界里,闭上眼睛,看得见交响。

不论被认可与否,贝多芬始终是趾高气扬的,因为他的音乐不为权贵而作,他忠于自己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强的贝多芬在自杀的念头产生时,足够强大的生命力就已经推倒了墓碑。贝多芬终年57岁,他逝世的噩耗震动整个维也纳,学校停课,街道阻塞,有两万余人参加他的葬礼。他的灵柩由八位知名的指挥抬着,由住宅缓步移向魏林公墓,沿途站立的市民全部脱帽低头致哀。

这个世界没有公平,如果没有,便不用担忧或委屈。如果有,贝多芬的葬礼便是上天送给他最后的礼物。其实世界是公平的,自古乱世出英雄,所有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贝多芬都度过了,终究永恒。磨难就是上天给贝多芬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 黄腾鹏.西方音乐史[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2] 赵文平.贝多芬交响曲的哲学思考[J].华章.

猜你喜欢
磨难贝多芬性格
亦远亦近贝多芬
猫的性格爪知道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路上
人生路上磨难多
让磨难为生命着色
性格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