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育英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教材中就多了文言文教学内容。文言文是汉语中最经典的语言体现形式之一,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思想的精华。但由于文言文的体现形式、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甚至有些词义随着历史的演变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再加之初中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有限,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难点。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下探讨。
一、“读”摆在首位,指导学生读出“味”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在“读”的同时给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读出“味”。
1.读音
学生在刚接触到一篇文言文时,读准字音是关键,把不认识的字词标记出来,然后查阅工具书。特别是文中出现的通假字或易混淆的字,还有一些多音字,都值得教师关注。
异读包括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和破音异读三种情况:如“河曲智叟亡(wú)以应”;如“可汗( kèhán)大点兵”;如“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再如“陈胜王(wàng)”(破音异读)。
文言虚词通常轻读(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要重读)。
2.停顿
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
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和关联词后面应稍作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故/天将降大仁/于是人也”。
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
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停顿,使语意更明显。“主语——谓语”之间有停顿: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宾语”“动词——补语”之间有停顿:如“亲/贤臣,远/小人”;“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唐贤今人诗赋”和“于其上”分别作句子的宾语和补语);“无/丝竹之乱耳”。修饰语与动词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如 “永之人/争/奔走焉”;“吾与汝/毕力/平险”。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3.语气
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如《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表陈述语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表肯定判断语气;“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语气。
4.加强背诵
虽然初中生文言语感不是很强,但是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文言文时要逐步让学生学会理解记忆,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思路来背诵。当然,背诵的方法很多:比如记叙性文言文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说明性文言文可按内外、远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说明层次背诵;议论性文言文可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理解”为根本,引导学生品到“髓”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所以初中生要学好文言文,理解还是根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名篇名段名句的记忆和背诵。
1.对字词句的理解,品语言之美
文言文的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初中学生要学好文言文关键是要积累一定数量文言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知识,所以学习文言文应该重视对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所谓基本含义这里有两重意思,从字词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字词都有它的本义与引申义,文言文学习应重视常见实词的本义及主要引申义的认读。积累这一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彰显之处,也是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之一。从句的角度说,把握基本含义的意思是理解句子表达的主要内容,初三学生认读文言语句,不必拘泥于语法句式等知识,也不必拘泥于字字落实,能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现代汉语阐述句子的基本内容即可。
例如《满井游记》一文中,“山峦如倩女靧面”“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等语句,这些美妙的语言让天地间的万物充满了灵气,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挖掘、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从而提高文化修养!
2.对名篇名句的理解,品人文之美
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文言诗文,有的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哲理,有的表现了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有的寄寓了志士仁人的高风亮节,阅读这些诗文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学习文言诗文要重在理解诗文内容和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学习文言诗文,首先应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子或关键句子,然后借助这些句子正确划分内容层次,概括段(层)意,弄清段(层)与段(层)之间的关系,梳理写作思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课文的主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与古代明贤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明贤的感染下,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人生的启迪。
例如《爱莲说》,全文仅有120字,文笔简练,语言隽秀,文章先从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说起,引出自己独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又以菊、牡丹、莲三种不同的花来象征“隐逸”“富贵”“君子”三种不同的人,并做出评价,抒发真隐者少,和自己同道的君子难寻,而世间爱富贵者独多的感慨。作者通过爱莲颂莲,表明自己洁身自爱,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并对世间争名夺利者表示了鄙视。经过以上的研读梳理,才算真正读懂了课文,考试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练习”做到位,帮助学生熟能生巧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中,但仅凭对新知识的识记是不能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的。”同样,文言文教学离不开练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重点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运用”,大量的阅读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必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积累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深度加工材料
深度加工材料需要学生自行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迁移。平时可让学生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纳,特别是文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文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进行总结,放在一起比较,深度加工,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亡”字,读wú时在《愚公移山》中作为通假字,通“无”,解释为没有之意,读wáng时在《智子疑邻》中解释为丢失之意,而在《陈涉世家》“或以为亡”中解释为逃跑、逃亡的意思,这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在大脑中建立知识库,进行深度加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会更有效。
2.拓展阅读范围
由于课内文言文都是在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会对其精讲精练,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几乎不失分,但学生独立面对课外文言文就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平时有必要向课外阅读“进军”。教师可适量补充课外文言文,选择趣味性强的,有一定哲理或教育意义的篇章,也可选择一些寓言小故事、神话传说等,要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面,让他们厚积而薄发。
3.要勤查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翻检查阅的图书,它具有特定的排检方法,读者据此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他所要了解的知识或材料。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应充分利用文言工具书,把它作为百问不烦的老师,解难释疑。工具书的种类繁多,可供我们学习文言文时查阅的工具书有:《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常用文言虚词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辞海》《辞源》等。其中,《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和《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体积小,内容丰富,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便于携带,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工具书。
4.要善于积累资料
撰书立说,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需要用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积累资料的方法各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欢在读过的书上做记号,有的人善于制作知识卡片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黑格尔年轻时并没有特殊的天赋和才能,可是他善于积累,把读过的东西详细地摘要在一张张活页卡片上,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排列,逐一贴上标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