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原会馆之王——开封山陕甘会馆内建筑装饰雕刻艺术中处处都有吉祥纹样的身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其间宗教、迷信的成分较为淡化,多数主题表达了会馆主人良好的意愿,大多与“福、禄、寿、喜、财、吉”有关。我们可以品鉴其吉祥寓意,学习吉祥纹样在室内各空间的装饰重点、应用范围、造型特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关键词:会馆三雕;研究现状;研究价值;三雕艺术;装饰重点
中原会馆之王——开封山陕甘会馆,是1765 (乾隆三十年)旅居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富商共同集资在汴梁徐府旧址上兴建的一座旅汴同乡会会馆。会馆建筑雄伟,布局严谨,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精美,是一座集木、砖、石三雕艺术的建筑艺术宝库。
会馆内“福”象纹样多以蝙蝠、祥云、瑞日、龙凤、松鹤、仙人、鸟花、宝器等组图,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社会、太平盛事、幸福家庭、快乐人生强烈的向往;“禄”像吉祥纹样多以马、猴、三元等组图,象征人们对高官厚禄的追求与向往;“寿”像吉祥纹样多以仙鹤、白头翁、神鹿、高山、松柏、寿桃等组图,象征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喜”像吉祥纹样多以喜鹊、莲花、麒麟,多籽植物石榴、桂圆、荔枝、核桃等组图,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喜事之外,得传子嗣、宗之延绵也是古时人们心中的大喜;“财”像吉祥纹样多以鲶鱼、鲤鱼、古钱串、三足蟾组图,“财”的吉祥纹样,是人们生活安居乐业、追求财富心理在装饰纹样上的升华;“吉”像吉祥纹样,多以各类花卉牡丹、百合花、杏花、绣球花、荷花、菊花、梅花等配以各类形式的花瓶,寓意吉祥如意、富贵安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在传统吉祥纹样象征手法的基础上,转换图形语言,用简洁、明快、设计感鲜明的图形符号,以新的装饰手法,新的装饰材料,应用于当代空间环境设计,更好地表达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吉祥情结,找出新的设计突破口,打破现有空间环境设计的瓶颈。灵活变化的装饰手法,采用多样化的装饰材料,将当代艺术设计作品注入新的生命。然而这种应用并非凭空想象,没有依据的信手拈来,我们可以从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民居中寻找答案。
一、开封山陕甘会馆艺术文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开封山陕甘会馆这所民间建筑奇葩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个案研究日益渐多,研究方向越来越全面,涵盖了会馆历史、商业功能,会馆人文文化、商业文化的研究,其艺术形式的研究包括会馆建筑群落、建筑形式,会馆建筑木质结构特点,会馆建筑语言与材质,会馆建筑装饰,会馆木雕、砖雕、石雕“三绝”,等等。但针对开封山陕甘会馆的专题性研究非常缺乏,根据以上文献的综述,针对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的装饰重点、雕刻艺术、吉祥纹样、装饰图形特征及与当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研究内容非常少,研究性学术文献非常欠缺。
开封山陕甘会馆蕴藏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雕刻的装饰重点明确,表达传神,木雕、砖雕、石雕艺术中演绎着“吉祥纹样”的传奇,其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寓意丰富、满足民间的吉祥情结和精神享受,应用手法灵活多样、展现了最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和吉祥魅力。会馆内蕴藏了大量的吉祥纹样和传统装饰图形符号,但未曾被深入研究、系统发掘,并从中得到启示应用于当代艺术设计中,这是一座未被开发的宝贵财富。后有针对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装饰艺术、吉祥文化等内容的研究,但设计学角度对会馆的建筑装饰、装饰手段、建筑雕刻、传统图形及特征、民间吉祥文化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这些都为本文的写作留下了探讨空间,笔者决定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雕刻艺术中的吉祥纹样研究”为题,完成本次研究论文及毕业设计。分析借鉴传统建筑雕刻艺术中“吉祥纹样”从古至今对室内装饰、建筑装饰的影响,发掘新的应用形式和装饰手法。
二、开封山陕甘会馆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在中原会馆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名胜是“开封山陕甘会馆”,其中木雕、砖雕、石雕艺术中演绎着“吉祥纹样”的传奇。其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寓意丰富传神、满足精神享受,应用手法灵活多样、展现了最传统的吉祥魅力。
研究价值在于通过设计师之手,从传统纹样的研究源头中,通过删繁就简、打散重构的方法,提炼出象征符号、图形语言,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具文化内涵,能充分得到社会认可的设计元素。以新的装饰手法、新的装饰材料,应用于现代空间的环境设计,更好地表达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吉祥情结,找出新的设计突破口,打破现有空间环境设计的瓶颈。具体体现在:1.会馆建筑三雕艺术中的吉祥纹样与传统建筑装饰构件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该如何体现;2.研究会馆吉祥纹样的传统表现与象征图形,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传统吉祥纹样;3.分析开封山陕甘会馆雕刻艺术中吉祥纹样的图形特征,并将其转化为现代设计所能应用的装饰图形;4.发掘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雕刻艺术中吉祥纹样在当代设计中的传承方法,从个案的设计研究中总结与凝练能成为新的设计原则的内容。
三、开封山陕甘会馆的三雕艺术
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木、砖、石三雕装饰艺术与建筑的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气韵生动、技艺超群、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风格。木雕是采用各类自然木材直接雕刻,利用木材的自身硬度、优美纹理,创造出一个个充满生命力、活灵活现的装饰构件;砖雕是泥巴与火和人工雕刻的完美结合;而石雕是对坚硬石块的切磋琢磨,刻画出优美画面。
(一)会馆建筑装饰木雕
会馆建筑采用木构架结构体系,它们的柱、梁、枋、檩、椽等主要构件几乎都是裸露的。这些木构件在用原木制造的过程中大都进行了一定的美化,以便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基础上起到装饰的作用,建筑木雕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建筑装饰主题多为“福、禄、寿、喜、财、吉”,题材有“亭台楼阁、花鸟虫鱼、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祥瑞异兽”等,常用的雕刻材料有杨木、梨木、椴木等。会馆的建筑装饰木雕十分讲究雕工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建筑装饰木雕是我国五大传统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长期的演化和进步历程。会馆主体建成于乾隆三十年,而清代的木雕装饰工艺已是炉火纯青,所以,会馆的建筑装饰木雕,艺术成就最高,规模最大,题材最为丰富。
(二)会馆建筑装饰砖雕
传统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黏土砖上,以一定方式形成物象和图案的一种工艺,它主要用于墓室、寺塔、房屋等建筑物墙面的装饰。明清时期起,砖雕则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门罩、影壁、门楼、墙体的装饰,其主要艺术特点是:花纹图案具有完整的装饰效果,表现人物的作品具有独立的构图形式,而且能表现出复杂的场景。以砖为材料,操作方法以凿打为主;如果用灰堆抹成花饰,则为“软活”,以灰为材料,操作方法以堆、抹、镂、画为主。
开封山陕甘会馆砖雕的选材要求极严,都要经过多次精选,主要用澄浆砖、停泥砖。这些经过技术处理的砖,材质细致,硬度较高,色泽一致,砂眼少,敲击没有劈裂之声。只有这样的砖,才能用做雕凿高难度的作品。
(三)会馆建筑装饰石雕
石雕,亦称“石刻”,也是我国五大传统雕塑的组成部分。材料多以自然界开采的大理石、花岗石、青石、砂石为主,是用工具将块形石材雕刻成物象的一种工艺。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手法,它的历史也十分悠久。会馆的石雕装饰大多用于建筑构件,如栏杆、柱础、抱鼓石、墙基、灯柱和香案等处。
(四)会馆建筑雕刻的装饰重点
在会馆建筑中,外檐、内檐是木雕的重点装饰部位。外檐是指直接面向室外,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部分,外檐构件的雕刻往往十分精美,尤其是门窗、撑拱、雀替、额枋、垂花、斗拱、匾额等处最为突出,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内檐是指在室内支撑建筑物结构和分隔室内空间的部分,其雕刻主要遍布在粱架、天花藻井、花罩、屏风等处,从雕刻手法、雕刻题材、表现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独特的装饰效果。
会馆砖雕则集中在门楼、门罩和各种墙体上,其部位主要集中在额枋、方框、元宝、挂耳、挂落等处,雕划题材常用吉祥寓意的各种纹样,采用手法主要有深浅浮雕、镂空雕、透雕等。墙体作为建筑物中一种围合、围护封闭空间的构件,在建筑内随处可见,因而也是装饰的主要部位。
而石雕主要装饰会馆内的牌坊、石柱础、抱鼓石、石栏杆等。另外传统建筑的须弥座、华表、塔亭、御路、经幢、石狮等也装饰了精美的雕刻,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中,木雕华美、砖雕淡雅、石雕粗狂是建筑三雕的不同特点,这使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具有不同的视觉享受,三者互相映衬,缺一不可,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赵莹琳.开封山陕甘会馆吉祥纹样的传统寓意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3):66-69.
[2]赵莹琳.开封山陕甘会馆龙纹样文化探析[J].美与时代,2009(1):70-72.
[3]惠洁.从吉祥图案看中国传统文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09-122.
[4]王瑞安.山陕甘会馆——开封名胜旅游丛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24-35.
[5]冯柯.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群)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6.
[6]王萌.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吉祥图案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08.
[7]刘怡燕. 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装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
赵莹琳,硕士研究生,河南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装饰艺术、空间设计、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