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途径。由于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所以笔者大量参考了国内外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真实案例后得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业特性,再次明确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情况及既存问题,最后针对既存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思路,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工作。
关健词: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一.辅导员的职业特性
1.辅导员职业目标的政治性
辅导员作为各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践行者,他们肩负着培育当代青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他们的职业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
2.辅导员职业身份的多面性
辅导员在发挥职业功能的过程中要把教师、干部结合起来,承担教师与干部的两重身份定位,并积极履行既定的职责。一方面辅导员是教师,负责开展既定的教学课程,与高校普通教职工没有区别。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充当着教学的管理者,负责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更好地保障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同时,辅导员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党建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班级活动等,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领作用。
3.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繁杂性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担任着学生日常管理职能,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因此,工作头绪多,内容多,范围广。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具有了典型的繁杂性的特点,特别是要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二.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既存问题分析
1.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的辅导员有明确比例要求,特别是做好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在真正开展教育教学时,很难有高校能按照既定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除此以外,辅导员的精力相对有限,一旦管理数量超过一定范围,学生发展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所能实现的教育和管理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和辅导员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情况屡见不鲜。
2.辅导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辅导员的职业特性要求辅导员首先要明确并掌握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具备一定管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知识,通过丰富的知识储备做好教学引导的前期准备。其次辅导员要善于教育说服,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积极投入到大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中去。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善于总结与分析,具备基本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有条不紊地指导工作。而纵观我国当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我们不难发现其在建设内容与建设体系方面都存在不完善之处,亟待改进与完善。
导致了辅导员的工作理论与实践脱节。
3.事务繁杂,工作职责不清晰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都属于双重或多重管理。具体表现为日常业务由学校的学生处管理,日常工作、人事关系等由所在学院或系部管理,任用、选拔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在这些管理过程中都有辅导员的身影,但辅导员又不是每一个管理过程中的核心,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性质的不确定性也反映出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另外,辅导员承担了学生管理的一切,他们奔波于各部门之间,处于多人用、没人管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辅导员管理机制并未与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挂钩,现有的奖惩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进一步导致了辅导员思想不稳定,不能、不愿、专心本职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4.方式不同,学生需求无法满足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具有更加自由开放的思维特点,更加积极创新的行为特点,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愿意团队合作,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交流更加频繁,互动性更强,这也使得九零后群体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成长需求更加多元,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也日益凸显。这也为辅导员的教学指导工作加大了难度,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始终关注学术前沿与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坚持做好思想引导与学生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但是基于辅导员身份的双重性,以及辅导员社会角色的多面性,使得很多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忙于处理工作事务,忽略了关于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学习。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途径探究
1.准确定位,职业化、专业化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辅导员的角色被定义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重申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就要把辅导员的工作提到学科及专业的高度上来,将辅导员工作的队伍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专业队伍进行建设和发展。
2.完善保障、激励机制
辅导员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高校思想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切实做好高校辅导员的保障工作。后勤保障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发展,为了调动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必须为辅导员提供光明的发展前景与有效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方努力切实完善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竞争意识,为辅导员提供各种途径的进修机会,切实免除高校辅导员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为辅导员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保持活力。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教学成绩显著及深受学生好评的优秀辅导员工作者给予肯定与物质奖励,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掀起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综上所述,在实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专业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也需要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制度维持整个辅导员队伍的良性运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教育效果的良好实现。
3.切实提高编外辅导员的待遇水平
(1)薪酬层面,首先要提高编外辅导员的基本经济报酬,最大限度满足辅导员在这方面的合理需求,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有效转变。
推进同工同酬。其次,编外辅导员与在编辅导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是造成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最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效率,势必要解决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那么就要求高校必须进行岗位聘任绩效工资改革,按照岗位定义薪资,最大程度淡化人员身份,摒弃传统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真正做好同工同酬。为编外辅导员积极工作打下基础。
(2)精神层面,高校应尊重编外辅导员。积极提高编外辅导员的社会地位。通过与辅导员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在工作开展中的困惑与疑虑,并针对他们的疑惑给予管理指导,使其更好地适应自身工作岗位。
高校要加大对编外辅导员群体的关怀,使他们真正体会到高校各级部门对他们的关心。其次高校职要积极解决他们职业发展中的个人问题,为其更好地发展,实现个人价值提供物质支持,积极解决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问题。管理层面,高校要创新辅导员管理模式,把辅导员从长期“多面手”、“勤杂员” 的职业倦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该领域取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体会,逐渐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
(3)职业生涯发展层面,高校应逐步健全现有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给予编外辅导员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得不到与编内辅导员同等的待遇。所以为了使编外辅导员安心,为了促进编内外辅导员良性合作,就要积极尝试调整并完善现有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做好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解决辅导员的晋升问题,辅导员通过晋升获取社会的公正评定无可厚非,学校有责任解决辅导员晋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建立五级职业等级制度,让每位辅导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取社会最公正客观的评定。其次,要改革职称评聘办法。编制内外辅导员的评聘制度不同也是造成编外辅导员安全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对于辅导员评聘制度的问题,高校要从学生工作的特点出发,区分专业教师评职称的要求和条件,制定出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为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路径,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有效防止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王淑伟,董丹晖.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科技资讯,2014(1)
2.杜百晶,张帅.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与对策研究[J],赤子,2015(1)
3.杨亚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性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第28-30页
4.许小东,范晓云,史慧明.专业化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
5.倪晓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2)
6.张彩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大观,2014(6)
7.孙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浅析[J],商,2014(14)
8.何蓓蓓,张雪红.高校编外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3(6)
(作者介绍:蒋婧,江苏理工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