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的现状与构成分析

2015-05-30 08:54莫畏何茜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吉林省时期

莫畏 何茜

摘 要: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历史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吉林省的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显著发展。在156个项目中,吉林省建有11处,带动了吉林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一五”时期的工业遗产目前还缺乏系统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在对“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资料的整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现状

1 “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发展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吉林省作为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其中属于苏联援建的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的有11处,其中包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吉林染料厂、吉林氮肥厂、吉林电石厂(化工);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炭素厂(有色金属);丰满发电站、吉林热电厂、吉林电缆厂(电力);辽源西安煤矿竖井、通化湾沟煤矿竖井(煤炭)。这些重点工程对奠定中国汽车制造和化学等工业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也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性的产业概念。

1953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毛泽东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建厂工程奠基典礼。1953年下半年,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炭素厂、吉林热电厂、辽源煤矿西安矿中央竖井和通化湾沟煤矿也相继开始兴建。吉林化肥厂、吉林电石厂、吉林染料厂于1955年第二季度破土动工。

“一五”时期,吉林省在国家的“一五”计划指导下,结合吉林省实际经济情况,重点建设了大量的重工业企业,初步建成了以汽车、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部门为主的工业结构。填补了吉林省的工业空白,使工业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为吉林省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存现状

由于近60年来国家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提高,大量工业企业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未能保存到现在。部分保留工厂也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而存留下来的工业遗产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国家“一五”时期在吉林省创建的11个工业企业中。现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石化公司厂址、辽源矿工墓旧址等18处工业遗产,已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五”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中,准备重点推进“一五”工业遗产保护工程,拟建成1~2处工业遗产主题公园。

根据现有资料的记载以及实地调研,吉林省现存工业遗产中,再利用部分占5%,闲置部分占24%,仍在生产使用中的部分占71%。(如图1)根据结果分析,现存工业遗产中,大部分保存较好,仍处于使用生产状态,不排除在原有厂房基础上扩建部分。剩余约三分之一的工业遗产中,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利用,仅有一小部分工业遗产进行了再利用。

“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辽源市、九台市等。(如图2)主要工业类型包括机械加工制造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采矿业、林木采伐业和民用轻工业。建筑形式主要受苏联影响,主要包括平面形式简单的单层厂房和功能分区较复杂的多层厂房。民用住宅和公共建筑形式上较丰富一些。

吉林省工业遗产布局和城市工业发展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早期近代工业发展的萌芽阶段,工业的布局主要依托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获取的便利性。作为当时的主要产业部类,化工工业、机械加工制造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对水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因此,早期的工业企业主要沿松花江带状分布。同时,铁路也是该时期的重要运输方式,中东铁路沿线布置有众多工业企业。(如图3)

以吉林市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分布类型主要是以沿松花江两岸承带状分布特点。主要工业遗产包括吉林市铁合金厂、吉林市乳制品厂、吉化染料厂、吉化化肥厂、吉林市玻璃厂、吉林市袜厂、吉化电石厂、吉林市热电厂、吉林市纸塑编织厂、吉林市包装商标印刷厂、吉化联合化工厂。大多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生产中。

铁路作为运输工业原料的重要交通方式是影响工业布局分布的重要元素之一,吉林省的工业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铁路的影响。沿中东铁路兴建的工业企业保存状况良好,很多仍在生产使用中。

3 “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存特点

3.1 仿苏式单层厂房建筑为主流

“一五”时期新中国的建设得到苏联的援助,厂房建筑的风格也主要以仿苏式为主。工业建筑在规模、结构、材料上都具有明显的仿苏建筑特征。在建筑形态上充分体现工业机械美学特征,强化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区别。以重工业企业为主的单层厂房建筑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类型,也是保留下来最多的一种工业遗产类型。单层厂房是指工业厂房建筑中,层数为一层的厂房。单层厂房多适用于重工业企业。由于其灵活多变,适应性较强,适用于工艺过程为水平布置、使用重型设备的高大厂房和连续生产的多跨大面积厂房。可以满足在车间中放置大尺寸、重型设备以生产重型产品,适应不同生产类型的需要,是工业建筑中最为普遍的建筑形式。

3.2 建筑遗存类型丰富,保存完好

与单层厂房不同的是多层厂房主要适用于轻工业,且在新中国成立初,多层厂房在我国的工业建筑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小型厂房主要用于轻工业类型,相对于单层厂房,它可以采用流水传送的生产方法或其他先进的生产方法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小空间的划分也便于企业员工的管理以及流程操作,并且多层厂房建筑的占地面积较小,大大提高了建筑利用率。但吉林工业中存在的多层厂房数量并不多,主要用在针织、鞋帽、食品、印刷工业以及有特殊室内要求的化学、自动化等工业中。多层厂房具有节约用地、节约投资等优点,是中国工业建筑发展中的一个进步。

储运场地一般作为储存工业生产原料、能源燃料的场地,也有一部分用于工业产品的储存场所。普通的固体货物一般会储存在棚库或单层、多层仓库建筑中。一般为几个相同规模的仓库联排在道路的一侧。对于需要防火和密闭的材料,一般会储存在筒形仓库内。筒形仓库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金属结构,其容量大占地少,机械化程度高。

民用建筑主要以集体职工住宅为主。包括联排式住宅和多层住宅。这一时期的住宅明显更加注重功能上的需求,一栋二层联排的职工住宅一般可以入住二十到三十户居民。这些建筑的二层设有开敞的走廊,每一栋楼之间也会形成一个较大的院落。使当地工人、朝鲜族工人、从全国各地调来支援的技术人员,迅速地融入这种积极的空间环境当中,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集体文化、大院文化和子弟文化。时至今日,带有文明院的标牌还挂在一些住宅的侧立面上,诉说着当时工人文化的悠久历史。

文化建筑主要指工人文化宫和职工俱乐部等公共建筑。以1953年所建的煤矿工人俱乐部为例,建筑的内部空间十分规律,从主入口进入建筑的内部,首先是门厅,具有售票、保卫和组织交通流线的功能。穿过门厅,来到建筑的主体结构——大堂(礼堂)。建筑大厅的两侧一般会设有办公室,两侧办公区的一楼各有一个入口,有着消防疏散的作用。一些建筑还在背面安装锅炉,為整个建筑取暖以抵御冬天的严寒。少数建筑两侧将大堂包围起来,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结构,不过主体的内部空间相同,逃生出口在走廊的尽头。这些建筑不同于工业建筑,虽然不具有工业生产的功能,却在一段时期专门服务于工人的日常生活,是具有重要城市功能的社会性公共建筑。

3.3 潜在开发空间大

现存工业遗产中,大部分保存较好,仍处于使用生产状态,而仍在生产使用中的工业遗产不乏搬迁改造或濒临搬迁改造和在原有厂房基础上扩建部分的部分。保护总体现状并不理想。剩余约三分之一的工业遗产中,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利用。“一五”时期的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历史地位,是见证我国工业取得突出进步的历史载体。将这些闲置工业用地及建筑加以改造利用,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打造特色城市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一五”时期工业遗产是吉林省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妥善保存和再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工业遗产,对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追溯、城市记忆的保留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吉林省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 长春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长春市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3] 四平市方志编撰委员会.四平市大辞典[M].四平市地方志编委会,1998.

[4] 米凤君.吉林工业四十年[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5] 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J].建筑学报,2008.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吉林省时期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