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来词素的类型特点和造词类型的分析,认为吸收外来词素构词的过程就是外来词素汉化构词的过程,这一过程适应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汉民族心态和思维习惯相一致。
关键词:外来词素 汉化构词 文化透视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词汇通过自身的演变日益充实,同时又吸收其他语言中的成分。外来词经过“汉化”改造后,可以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由外语词变成了外来词。外来词可以直接以词素身份参与新的造词活动,成为汉语中的外来词素。
各历史时期对汉语外来词的文化特征早有论述,但对外来词素汉化参与构词的文化心理动因鲜有关注。本文试图对此做初步的探讨。
一.外来词素的类型和特点
(一)类型
在汉语词中,外来词素有不同的表现情况,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对其做以下分类。
1.根据音节的多少,可分为单音外来词素和多音外来词素。如“啤酒”中的“啤”、“网吧”中的“吧”是单音词素;“逻辑”、“巧克力”、“形而上学”是多音词素。
2.根据书写形式,可分为汉字型外来词素和字母型外来词素。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外来词素都是汉字型,如“葡萄”、“卡通”等;近年来以字母作为书写符号的外来词素越来越多,如“T恤”中的“T”、“AA制”中的“AA”。
3.根据语言功能方面,可分为可成词外来词素、非词外来词素和简称型外来词素。可成词外来词素,既可以单独成词,又可以以词素身份参与新的造词。如“咖啡”、“咖啡壶”和“SOS”、“SOS儿童村”等。非词外来词素只能以词素身份与汉语固有词素组合成词,不能单独成词。如“卡车”中的“卡”、“B超”中的“B”等。简称型外来词素是由可成词外来词素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一种词素。如“巴士”的“巴”,在“大巴”、“中巴”中充当词素。这种简称型外来词素目前未被汉语词汇系统正式接纳,仍处在“临时变化”中。
4.根据词素本身的构成情况,可分为单纯外来词素和合成外来词素。单纯外来词素的内部结构不能再分析,如“伦敦”、“吉他”等。合成外来词素的内部结构可以分析,但整体意义浑然一体,不能分割,如“进化”、“民主”等。
(二)特点
1.“汉化”特征
外来词素的“汉化”在语法、语义、语音方面都受汉语的制约。语法方面,外来词素参与构词会受汉语构词规则的影响。语义方面,外来词素的词素义有时与原外来词的词义对应,如“吉他”、 “咖啡”等,有时会增加或减少义项,如“humour”除了有“幽默”的义项外,还增加了“素质、性质、幻想、让步”等义项。语音方面,所有外来词素的读音都可以用汉语拼音标注,连字母词素也如此,如“XO”在汉语中读作“eks ou”两个音节,而在英语中读作“【ek:sou】”。
2.逐渐脱离原造词环境,获得更大的自由度
外来词素不仅接受汉语的改造,而且能“入乡随俗”,自由参与新的造词。如“网吧”中的“吧”,是现代汉语中来自英语的非词外来词素,后参与“书吧”、“酒吧”等词的造词,显得相对独立。
二.外来词素造词的词内整合模式和构词类型
综合各家观点,本人认为汉语外来词素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四种:音译、音兼意译、音加意译和外来文字原形介入。
1.音译词
音译过来的外来词素在汉语中都看成单纯词,是一个词素,这些词素大多数都有能产性,如卡(card)、秀(show)等,如卡—信用卡、贺卡、201卡、IC卡等。外来词素是多音节时,不是每个词素都具有能产性,往往只取头一个音节参与构造新词,成为汉语的能产词素,如模特—模:名模、超模。
从构词类型看,音译词多为名词和量词。
2.音兼意译
这种构词方式在借助声音的同时加上原词词义的汉语词素,呈现出的并非传统的汉语词那样是凝聚的音义(其意义可扩展成短语或句子),而是一种散性的意义关系(其意义不能扩展成短语或句子,但是其意象由内在的联系,符合汉语意会的特点)①
如夏士莲(hazel line),英文“hazel line”是黑色线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使头发黑亮柔顺”,作为洗发产品,这种构词既生动准确地描述出产品的性能,又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又如雅诗兰黛(estee lauder),倩碧(clinique)等,很多外来的品牌名,都是采用这种构词方式。
如果从外来词的角度来看,它们是首先考虑其音,然后考虑其意。那么作为仿造这种造词方式的词来讲,其结构类型仍有待商榷。
3.音加意译
这种构词方式,在原有语音框架下,通过“循音赋意”的方式获得新的意义。这类新词并不能直接从音译成分分清词义,音意配合后就能让人明白。外来词素在构成的新词中,常用作修饰语,通常为前音后意。如迷你裙(mini skirt),迷你是“mini”的直接音译,“mini”在英语中是“微小”“小型”的意思,与汉语的意义一致。汉字选用“迷你”书写,形象地体现了这种裙子独特的裁剪方式,凸显女性迷人的体型,给人强烈的视觉感,让人如见其型,赋予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色彩。再如啤酒”(beer)、踢踏舞(tittup)、“逻辑”(logic)等词先音译,再加上类名后就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成为意思完整,表意清晰的新词。
4.外文字母词
这种词往往是用外文字母与汉字直接组合构成的。如“V字领”、“O形腿”,用字母型外来词素表现形状,还出现了仿造取汉语拼音头一个字母组成缩略词的例子,如HSK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anyu Shuiping Kaoshi),同时,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以字母型外来词素构成的词语。
直接穿插外文字母的造词方式完全不同于汉语传统的构词方式,它们的大量出现,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使用能更准确的反应事物的真实面貌,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被汉族人大量接受并使用,同时它并不是外来词语的简单的运用,在用法和内涵上又有所变化。
三.外来词素汉化构词的民族文化动因
从以上对外来词素的类型特点和造词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吸收外来词素构词的过程就是外来词素汉化构词的过程。相比于印欧语系,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它有自己独立的造词规则,在吸收外来词素为汉族人使用时,会根据汉语的构词方法,使其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使用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心理感受。
第一,汉民族深层的文化积淀。几千年来,汉民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这种生活、生产方式使汉民族喜欢安土重迁,封闭、保守,对外来事物存在排斥心理。因此,在吸收外来词素进行构词时,必定存在着一种抵触心理,但由于新生事物的出现,又必须造出新词来表示,所以在构词之前要经过改造,即汉化才能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如19世纪出现的一大批科学术语,如“德莫柯拉西”、“烟士披里纯”、“生的闷特”等,由于不符合汉语双音节词占优势的内在规律,逐渐被“民主、灵感、情感”所取代。同时,长期以来儒家奉行“中庸为用”的处事方式影响汉族人的思想,汉民族在吸收外来事物时,又采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态度。例如,在音加意译的构成类型中,在前半部分音译的同时,再加上表意的类名,既可以避免外来词的纯表音化,又符合汉语凡事求类的表达习惯,比如啤酒”(beer)、踢踏舞(tittup)、“逻辑”(logic)等词。
第二,汉族人固有的认知心理模式。汉语是一种表义体系的文字,这使汉族人喜欢根据偏旁部首来推断词义、根据声旁推断字音,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认知模式。外来词素要想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为汉族人所用,必须符合汉族人的心理预期和认知模式,即通过字形的分析获得意义。又如音译外来词“e-mail”用“伊妹儿”表示,这个词根据《诗经》中“在水一方”的美好场景,勾勒出新生事物的美好形象,赋予了这个词语“可爱喜人”的感情色彩,表达出人们对新生事物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第三,汉民族特有的祈福心理。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民族有求吉祈福的文化心理特点,所以在吸收外来词素为汉语所用时,喜欢用吉利喜庆的汉字给事物命名,或者通过谐音、词义联想等方法把汉字与美好的愿望联系起来。同时,外来词素参与构词时,会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如音译加意译外来词“goldlion”用“金利来”表示,“金”是英语“gold”的直接意译,金子在中国是贵重金属,“利”是“lion”音译,作为消费者,很喜欢这个吉利的说法,作为商家来说,也迎合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又如百事可乐(Pepsi-Cola)、奔驰(Benz)等。在吸收外来词或外来词素参与构词时,如果不注意这种民族心理特征就不会受欢迎。
外来词素是汉语与其他民族语言融合的结果,汉化后以固定形式进入汉语的造词单位,为汉语提供了新鲜的造词材料,引起了汉语词汇系统的相应调整,也为汉语词汇增添了异域风格色彩。当然,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性,必须符合民族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注 释
①出自陈珺,《新时期外来词造词方式和构词类型论析》,《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28
参考文献
[1]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
[2]王希杰.修辞学新论[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5月
[3]王崇义.“洋”词“中”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语用价值[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
[4]杨羡华.新时期外来词的吸收及其文化心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5月
[5]董正存.关于几个新兴“词缀”的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月
[6]何红、赵欣.音译词的文化透视[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6月
[7]魏慧萍.汉语外来词素初探[J].汉语学习,2002年第1期
[8]王玉华,李宝席.谈外来词的使用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第3期2003年9月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