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睿
摘要:在油画作品中,色彩冷暖的概念与表现较为直观,且是最直接反映作者情感的表达形式。因此,可以认定色彩的冷暖遵循一定的规律。文章以作者在学习油画过程中对基础技法的认知出发,结合自身体会和实践经验,分别对色彩的冷暖的产生、色彩的冷暖在油画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正确认识到色彩冷暖在油画中的价值,培养自己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去观察色彩的习惯,提高对色彩冷暖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油画的色彩;冷暖
说道色彩中的冷暖,就不得不提色彩的明暗。色彩的明暗与冷暖相生相伴。明暗很好理解,距离光源近,便是明,离光源远,成了暗。而色彩的冷暖随着明暗变化更为微妙,也更为有趣。在油画创作中,画者在运用色彩冷暖变化时,更像是一场视觉感知的游戏。有了色彩冷暖的变化,画面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值得琢磨。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在长期的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色彩的冷暖与自身的某种情绪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這两者可以很自然的作为一个整体被联系到一起。而艺术家由于拥有超于常人的敏感特性,更加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提炼出这种关联,通过将在某一特定条件、环境和时间下的某种情绪与色彩冷暖相结合,并恰当地运用到画面中,从而能够正确的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和表现出当时的意境。可以说,很大程度上,画面中色彩冷暖的表现主要通过画者的主观心理和认知所支配,而画者所想要抒发的情感和当时的心理表现又通过画面上的色调予以表达,从而可以间接支配欣赏者的心理感受。
在实际绘画中冷暖变化万千,首先要确定什么样的环境什么作为主体物。光源和环境直接影响着对象的冷暖变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隶属于冷色系的阴天的光线或常用白炽灯这二者之一的照射下,画面受光面因接受到了冷色光则会非常明显地呈现出冷光色效果,而其他暗部或未受光照部分的色彩则偏暖光色效果。因此,可以笼统地说,当物体受到光照时若其受光部为冷、则暗部为暖,而相反若受光部为暖,则暗部为冷。如写生过程中,要先判断光源的来源、冷暖,仔细观察物体受光以及不受光部分的表现,以正确判断出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例如,当一个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受光面会产生暖的感觉,而相对应的,阴影部就偏向于冷色调。若一面白色墙体受到一束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则受光面会出现一种偏向黄或橙色的暖灰色效果,而处于暗面或是处于物体的投影的部分,则会给人以冷蓝灰,冷紫灰的感觉。而即便是处于同一块阴影的墙面,也不会是一个单一的冷灰调子。就如同素描中暗面也会有明暗交界线和反光的变化一样。大多时候,处于明暗交界线处的暗面会相对更冷,相对应的,在反光或是在暗面的弱化的地方会相对暖一些。注意观察会发现,在阳光下冷暖交替的地方,会有比较强烈的暖灰存在。如同亮面向暗面交替的小灰面。而这不起眼的一点暖灰,强化了在阳光的这种冷暖变化。这种不同环境下的冷暖变化虽然是非主观存在的,但是也与人类的生理视觉角度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相关慎密。这种微妙的变化更是存在于相互对比中的。不能单独提取一个色块去评判它的冷暖倾向。而是需要和其他局部相较,并放在整个画面中比较,与整体的画面协调。
在学习和创作油画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对国内外绘画大师的作品和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的学习。因所处时期不同,画家开辟了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在印象派之前,画面的表现更注重画面色彩的明暗,弱化色彩的冷暖。以伦勃朗为例。伦勃朗是17世纪杰出的画家,在他的画中,“光”是他表达情绪的特质,他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冷暖对比继承并且发展,使他的画面突出了戏剧形式的光。画面的主题通过使用高亮度的光线而得以突出、画中次要因素则使用阴影以弱化视觉效果,并且这种明暗的交替出现也进一步表现出了画面的空间感。与同时代的很多画家相比,伦勃朗更早的认识到光的重要性,他表示若没有光则就没有所谓的形体、色彩,光是一切形和色的载体和基础。 也正是明暗的变化,强化了画面的表达方式,更增强了画面的厚重感和纯粹感,透出某种宗教和人生的沧桑感。如《夜巡图》中,伦勃朗通过在图中使用光线突出几个人的身体和将另一部分人安放到阴暗的背景中以弱化形象,将众人分成几个组,表达出了当时现场氛围的焦虑不安并使得画面空间更加的深邃和具有戏剧性。将光的运用、神秘感、运动感都做到了极致。在昏暗的背景中,因光的照射而呈现出生命的色彩。在昏暗的环境中,中卫朱红色的军装和小姑娘米黄色的裙子很容易引起观者的注意。在画面的中间,也是整幅画面光线最强的地方,库克上尉华丽的黑色军装在雪白的皱褶领衬托下,显得越发醒目和亮丽。而上尉身上的红色披巾,也恰到好处的呼应了他右侧手持长枪、身着红色军装的士兵。这种红色的使用,对明亮的黄色和黑色背景起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和过渡的作用,使得画面中色彩的层次感和丰富度有所增加。
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体现在印象派的出现。在西方绘画中,存在着“固有色”和“条件色”两种不同的色彩观念。印象派之前的绘画都倾向于固有色,印象派则更注重条件色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色。他们走向自然,表现社会,强调色彩,弱化明暗,突破传统的陈规和束缚。更确切的说,表现的是画家自己的知觉感受。因此,光线、色彩、瞬间等这种主观表现词语与印象派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热衷研究光学与绘画的关系,强调色彩在画面中的重要性,抛弃深暗、灰沉的色调,通过突出色彩的对比、利用颜色互补和色彩冷暖等特点表现出光线的明暗。画作的色彩效果和谐而绚丽、多彩而奔放。以雷诺阿这幅《阳光下的女人体》为例。在当时,这幅画受到了很多的批判,认为人的皮肤上不应该出现大片的蓝色、绿色。称这是尸体的颜色。但是我们的眼睛又告诉我们,这些图颜色放在一起很协调、很漂亮。画家充分利用冷暖色彩对比来表现阳光的光感,画面色彩透明而丰富,色层薄而淡,造成一种明亮灿烂的效果,表现出在树荫下的皮肤透出了强烈的冷颜色,与打在皮肤上阳光感觉很真实。一看到画,仿佛能感觉到扑来阳光的温暖与绿叶的芬芳。这幅画的暗面大量的运用冷灰,来突出阳光下树荫的斑驳,少许的暖色用来表现树叶缝隙下阳光照在皮肤的颜色,暗部的冷灰与亮部的暖色相印成趣。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强调了色彩的冷暖,用色彩的冷暖弱化了明暗的变现,又如莫奈的草垛系列作品,一天画出测光、顺光、逆光等不同光源变化的作品,以探究色彩冷暖的变化。在表现草垛的暗部时,多采用了冷灰色,则亮部多采用暖色,在统一的前提下做出丰富的色彩冷暖的变化。在雷诺阿,莫奈的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通透与灵动,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这种视觉感受与印象派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
一副好的作品是通过突出画家独特个性以支配观者的心理,利用画中的色彩效果引导观者的情感走向,以达到画家所预期的目的。画家的创造精神和对生活的激情赋予了画中色彩冷暖以生命的力量,有光就有色,有形就有色。当我们决定一幅画的冷暖色调,也将表达出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也就是给予观者通过画面了解画家赋予画面的情感的依据,因而表达出各种情绪,如安适、恬静、喜乐、紧张、战争、悲怆、压抑、景愿、奢华、欢乐、明快、庄严、肃穆、幽雅、优美等,它不但是一种传达内心经验的媒介,又将主观与客观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画者通过画面冷暖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情趣爱好,使观者从画面中获得信息,与画者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同感或共鸣。越是将色彩冷暖做到统一且有变化,观者就会有越明确的感受,而且这种影响力就越明显。画中色彩的冷暖与情绪这两者所拥有的关联性,不会再无任何缘由的情况下产生。因此,色彩的冷暖不能凭借画家自身的主观意念进行随意捏造,因为这种随意的捏造不会引起人们共识。只有其与人们情绪密切相连,并且能够反映出人们的共同感受时,才能得到承认、才有可能使人们察觉出在艺术品中所体现的感人的魅力。
在油画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在每次绘画前,都会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才会下笔:这幅画的整体基调是冷还是暖,主体物与背景的冷暖如何处理,主体物的亮灰暗三大面的冷暖对比如何。虽然在绘画前会有这样的思考,但是在绘画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忽略了冷暖对比这个问题。导致画面发闷、不出色。以至于返工、最后调整。
一副作品成败的关键在于作者能否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应该首先整体的观察和比较对象。比如色相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冷暖的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确立画面的关系。严格的说,色彩的冷暖体现在两两对比中。物体色彩的冷暖,除固有色的因素外,光源色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不同的光照下,物体会表现出明暗深潜以及阴阳两面这两种特点,并且呈现出冷暖不同的立体性变化。如果光源为暖色,那么亮部则亦为暖,相反暗部则为冷;如果光源为冷色,那么亮部亦为冷,相反暗部则为暖。光源色冷暖倾向越明显,亮部色彩所受影响越大。但是若有不明显的光源色冷暖倾向时,则所形成的两部色彩冷暖以固有色为主。还有物体的暗部,投影以及周围物体的色彩关系,还需要考虑到环境色的因素,因此要协调好固有色与环境色的关系,在细节有丰富变化的基础上也要注意与大色调关系,大色调的统一。色彩冷暖要富有韵律感,并且达到“多样的统一”,给人以和谐的印象。当光源色冷暖不明确的情况下,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分。一般情况下,常见暖色有灯光、火光和早晨、傍晚的日光等,而天光、白炽灯光和中午的阳光等为冷光。
画面的冷暖有自身的变化规律,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表现而且这种表现是非常科学的。雖然科学和艺术不能等同而论,但艺术却可以将科学加以利用,创造出色调规律。油画的创作,一旦掌握了色调自然变化的规律和技巧,就能够将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更加自然、生动、准确和鲜明的描绘出来,使色彩得到和谐的搭配,最终达到以色传神的意境。
画面的冷暖相互交错重叠又相互影响,简单来说,光线的照射产生了明暗,而光源与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明暗关系中的冷暖交替。画面的明暗与冷暖又表达着作者的情绪,经营好色彩的明暗与冷暖,就能更好的表达出画面的情绪。作画时应该视具体情况予以具体对待,要做到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同时,也通过对事物的认真分析体现出自身感觉。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