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类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分析影响农村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因素,德育现状堪忧及构建新教育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 德育 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113
一、分析影响农村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
由于农村初中生社会见闻、知识面等方面相对缺乏,加上自身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分辨意识差,对社会上的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等问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2.家庭教育不容乐观
有些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农村初中生的父母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较低,很少能从心理上关心、照顾孩子,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或疏于管教及简单说教,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良好行为意识及习惯的形成。
3.社会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为农村新生代的初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赶潮流,加之分辨能力不强,于是对新事物就会模仿甚至全盘吸收。
二、德育现状堪忧及构建新教育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留守儿童成长成才
1.学校德育工作滞后
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日趋严重,我们越来越感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在传统的做法中,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德育的考核也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
2.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改革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做到全员育人
①增强育人观念。“观念的转变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首先抓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的运作机制。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培养学生良好意识行为习惯”德育研讨会,真正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化”,齐抓共管。
②加强班主任工作。健全班主任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班主任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将班级德育状况作为评价班主任工作及评优的首要依据。
(2)转变德育观念,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
①落实德育民主化,使德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学校强调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
②落实德育实践化,使德育方法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改变以往德育局限于课堂,满足于讲解道德知识的状况,要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进行培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加大实践环节。
(3)注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①优化校园建设,使校园成为理想的育人环境。校园环境的规划力争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巧妙设计各景点。学校的公示栏精心设计,内容丰富。
②成立多个社团、兴趣小组,创建文化氛围。由校团委负责开办的“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天两次播放。学校成立“绿原”文学社,吸纳有写作兴趣的学生入会。
三、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相结合,更新教育观念,达成教育共识
教师在课堂中直接总控着教学进程,直接控制着学生的思维,直接掌握着学生学习的方向。我校坚持每周组织教师集体理论学习,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2.注重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1)严密课堂组织,严格课堂管理
长期坚持抓课堂纪律,学生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逐步内化为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教务处则对此采取随堂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课堂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和监督。
(2)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学生自然视教师为学习的楷模,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通过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达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课堂教学中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
最终帮助这些生活在山区农村的未成年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参 考 文 献 ]
[1]金勇.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个社会工程[J].中国妇女报,2007(3).
[2]戴热忱. 携手共创留守儿童教育的春天[DB/OL].留守儿童教育网,2009.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