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鹤 张怡
摘 要:书籍载体材料的变迁划分了书籍发展的时代,书籍制作工艺又因所处地域与时代不同而展现出特别的文化特色、时代特征。当今的传统书籍在电子阅读大潮的冲击下需要更好地展现其独特性。本文从东西方传统工艺的新应用和新材料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通过概念书籍设计工艺应用的多样性探索来启发概念书籍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概念书籍设计;传统工艺;新材料;跨界
1 东西方传统装帧工艺的扩展应用
概念书籍设计须有独创性但绝不能闭门造车或搭建空中楼阁。所有的创造都是从其理论和文化基础中生发出来的,要创新就需要书籍设计者对包括但不限于制书技术的传统工艺有足够的认识。
中国传统的装帧工艺可在其原有基础上加以丰富。例如,线装时可以使装订线编织出几何图形,或者在保留原本功能和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对月牙扣、函套等部件进行大胆创新,使其具有崭新的面貌。另外中国传统的造纸工艺中诞生了诸多名字文雅质感特别的纸张品种,云龙纸、洒金笺、五色粉彩笺、瓷青纸还有各种草木染纸等。根据需要在概念书籍设计中活用,可使成书具有中华特色的色泽和质感。
在欧洲古典装帧工艺有着丰富的形式,书头布的制作方法、封面包皮角的方法等等都在长久的发展中变得丰富多样。还有为书口绘制书口画、绘制装饰纹样、加色点等工艺,这些都可以加以改良,使用新的材料或者赋予它们新的形式使之适应当今的设计需求。
纸张使用上,欧洲古典装帧工艺中经常用在封面和环衬上的大理石纹染纸(marbling paper),便可以在纸张染制环节中通过调整颜料的色彩使其具有不同的文化感。例如,参照敦煌的壁画进行配色或模仿泼墨山水的晕染获得更中国化的视觉感受,引入荧光颜料采用饱和度高的颜色进行搭配来呈现南美风情等。大理石纹染纸的“拉花”步骤中制作的图案亦可以突破传统做法来绘制更贴近当前人们文化生活的图形。传统工艺是既有的手段,作为设计者我们需要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来加以扩展使其适应我们在当今时代的设计需求。
另外,笔者认为在挖掘传统工艺时不应浅尝辄止满足于“能够实现”的状态,而是应该有一种“尽可能的深入实践,即使条件所限不能深入实践也要深入了解”的态度。因为坚实的积累能够为进一步扩展创新夯实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使作品的文化基因鲜明,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新材料与跨界工艺
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提出了书籍五感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很多地方被反复引述广受认同。而新材料与跨界工艺恰恰使“五感”的表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新材料的应用上,书籍设计者们或可以从工艺品、服装、现代艺术、建筑等领域的材料和工艺上汲取灵感。具有可塑性、能够长时间保存的材料都可以列入考虑范围,配合相应的工艺用于设计。常见的各类工艺以及各类手工艺在现代蓬勃发展。金属工艺、塑料工艺、玻璃工艺、印染、编织、刺绣、镶嵌、雕刻、皮雕、毛毡塑形等等不一而足,各种工艺又都各有一些复杂有趣的分支,使得探索了解和动手执行的过程充满乐趣。“新材料”除了包括其他领域引入的材料更包括新开发出的材料,当前新开发出的材料往往具有打破传统认知的物理性能,具有更个性化的表现力。即使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可能無法马上投入使用也可以先作为前期积累留待日后使用,或者以近似材料模仿其形态追求相近的表现效果。
跨界工艺有时与既有的工艺有知识交叉。例如,欧式古典装帧工艺中就存在无色压印、皮革浮雕等与皮雕方式有交叉的工艺,皮雕技巧的引入也就相当于对已有装帧皮革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延伸。
作为概念书籍的设计者可在开放的思路下进行材料的选取,把具有当前时代特色、过去的书籍设计中前所未见的形式引入到书籍设计中,使设计成品具有当前时代的鲜明特征。灵活的材料与工艺应用来自于长期的搜集、实验和积累,看起来极跳脱的思路也往往是建立在充足积累基础上的灵光一现。这还需设计者在日常作业中通过留心积累、自由实验进行扩展,最终用新材料和跨界工艺来催化设计语言的表达。
3 既有工艺的进一步推进
对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而言,设计师的方案中往往存在很多难于操作、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或者增加时间成本、材料成本的非常规做法,这导致了设计师的思路难于和实际生产完全对接,对设计师或多或少的设置了各种局限。而实际上这些局限都来自于印刷等步骤的执行过程中,印刷工人等执行人员遵照的是机器的逻辑。而机器的逻辑更多的来自与机器制造者对生产质量、速度、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量,更个性化的制作需求恐怕并不在其列。
设计师才是控制工艺应用的“大脑”。设计师不应被工业化的生产局限住,而需要让思维跳出既有的工艺实现路径来思考和实践,这样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反作用于工业生产去推动生产机器的改良和创新。
而在目前的初始阶段,我们可以开发一些更便于执行的方式。例如,使用手工丝网印刷技术时,在丝网油墨或丙烯丝网版画颜料等施印材料中混入颗粒目数高于所选丝网目数的云母粉、珠光粉、铜粉等材料,从而赋予丝印成品更丰富的质感。设计者不应被动地受制于既有的印刷制作执行方式,而是从一个设计者的视角出发,进入到印刷工艺准备和执行的流程中去,主动实现设计对于印刷制作等加工步骤的需求。
设计师要实现对工艺的推进,更要在反复实践中对工艺获得足够的理解。
再举一例,同样是从孔版印刷入手,我们还可以利用誊写版技术制作个性化的图像。誊写版画的制作目前已很罕见,确实其本身有诸多的局限性,但这不妨碍其成为一种制作图形图像的可选手段,其特殊的肌理表现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日本的黑船工房在誊写版画的工艺上进行了改良,实现了类似木版画却有特殊肌理感的效果。由此可见,即使是一开始不便于使用的技术,通过改良也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达到预期之外的效果。
在提倡书籍整体设计的时代设计师要参与的工艺环节不只是印刷工艺和装帧工艺,图形图像的制作工艺等环节都勇于打破常规,挖掘已有技术加以利用,在既有工艺的基础上发掘新的应用方式、追求更多的变化,使用组合的技法使最终的呈现效果大大加乘。
4 结语
概念书籍设计工艺应用的多样性探索首先需要对古往今来已有的书籍形态、制作技术有更广泛、更深入的理解,然后需要打开广阔的视野取法于其他领域,大胆引入跨界技术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使书籍设计这门艺术展现出当前时代的特色焕发新的活力。更需要设计师以严谨的态度去承袭传统的技术,以跳脱的思维去开发。最终制作出既传承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又富有当前时代的特色作品,赋予书籍设计更多的可能性,使概念书籍的设计成品传达出更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增强书籍设计语言的表现力。
此外,设计师还要避免过度设计和工艺堆砌。工艺服务于设计,设计者须控制工艺的选择应用。本文从工艺应用的探索出发,意在丰富概念书籍的艺术语言表达。概念书籍的设计指向未来,引领未来书籍设计发展的方向,成为未来书籍设计的起点和灵感来源。灵活应用多样化的工艺将有力支撑书籍的设计语言。
参考文献:
[1] Josep Cambras .欧洲古典装帧工艺[M].枫书坊文化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