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及其创新模式分析

2015-05-30 10:48于嘉逸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摘 要:社区支持农业(CSA)作为一种新兴的、合作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从最初的共同购买、合作经济延生出更多食品网络创新协作模式,是当今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共同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从法律、精神上互相支持并做出理性、安全的食物选择。本文介绍了CSA模式的概念和在中国的产生背景,概括分析了其创新商业模式,并提出了社区支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食品网络创新;创新商业模式;社区支持农业

0 引言

21世纪以来,中国普遍采用集约化农业的生产方式,过度强调产量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农药超标、毒豇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使消费者健康受到威胁并且对农产品越发的不信任。所以,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创新,探究新的商业模式,打破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壁垒,是消除这些问题的必要举措,这种现象催生了社区支持农业(CSA)。

1 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瑞士和德国是社区支持农业最早出现的地方,这一模式在日本得以发展。1965年,日本的消费者为了食物安全,组成消费团体自发性地到农村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直接交易,消费者鼓励农民生产不用化学品的农产品,通过向农民下单、预付款等方式建立经济合作关系,这就是Teikei制度。这种理念逐步传入欧洲、北美以及世界各地,逐渐发展成为现今的“社区支持农业”(CSA)。[1]

“社区支持农业”,又称“社会生态农业”,英文为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所以缩写为CSA,意为在生产端提倡生态农业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流通环节缩短人与食物、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构建互信、友好的良性城乡关系,提倡“食在当季、食在当地”。试图缓解包括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地区发展、公平贸易等在内的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CSA并没有标准的运作模式,CSA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会员制宅配的农场、农夫市集、消费者合作社、观光农业等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经济、农业特点的不同,每个国家的CSA模式和各个CSA项目的发展也并不相同,但都遵循合作关系本地化、团结、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依存这几项基本原则。[2]

2 中国社区支持农业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毒奶粉、地沟油、毒豇豆等)的频繁发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过度追求产出效率的集约化农业给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入思考。

因此,如何直接采购健康安全的食品和如何减缓集约化农业生产造型的环境污染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目标,于是小而美、安全无污染的农家生活开始进入城市社区人群的视野。

小农业生产组织者的农业经济效益不仅受到生态环境和市场风险的影响,还面临着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的制约,农业生产积极性受挫,积极谋求高效、便捷、安全的生产销售模式也成为农户的首选。在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合力下,如何在城市社区和农户生产之间构建一条畅通的桥梁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成为城市社区和农户生产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社区支持农业这种直接联系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受到了我国城市社区消费者与乡村农业生产者的共同青睐。

目前,我国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有志人士开办了有机农场,而一些致力于促进发展有机生活理念和保护环境的人士还成立了非政府组织。从2005年开始一些民间组织开始推动城乡间的联合,2006年,由何丽辉带头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消费者合作社,和河南兰考的农民签订了“购米包地”协议,促进了产销对接。2008年4月,北京组织的“小毛驴市民农园”在种植方式上采用自然农业技术,以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经营理念,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希望重建乡村和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成为国内第一个开展CSA的实验农场。在“小毛驴”的影响和带动下,引发了中国各地CSA型农场及契约式消费者与农户直接联合的热潮。

3 社区支持农业创新模式分析

社区支持农业的流通方式,是建立在非领导型的基础之上,维系整个系统的是契约精神,它的营销体系是垂直销售,不同于传统模式中还有层层中间商,作为非营利组织,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休戚与共、共同抵御农产品生产的风险,并共享利益。这与主流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种对农产品供应模式的革命性创新,分别对生产、销售、交付、采购、服务等方面产生可持续性影响。各个环节都颠覆了传统的供应模式,这将大大促进社区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相应也会影响波及社会企业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3.1 社区支持农业的生产

CSA在乡村建立有机农场,城市里的人投入资金支持,农场的人帮忙打理农场,养殖当地当季有机作物满足公众消费需求,不同于传统农场和消费模式,所有的社区支持农场的生产都是采用环境较有善的生产方式,生产原则遵循自然农法、生态农耕,使用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创新生产模式,且很多农场采取的是开放的生产方式,消费者可以随时前来参观自己参与的农场的生产情况。受CSA的影响,有的居民自发的在社区周边开辟出一些零碎的废弃空地和空間,种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并不完全依赖于农民的供应。

3.2 社区支持农业的销售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萌发了多种多样的创新销售模式,会员制宅配农场、消费者合作社、农夫市集、观光农业等。生产者、消费者和原住民作为整个系统中利益攸关者,农夫市集则建立在协调这些多方角色和谐关系之上。搭建一个让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和消费者直接合作、沟通交流、消费的平台,既能让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的食物,又能拓宽农户销售渠道,鼓励更多人从事有机农业,从而发展绿色环保,健康的农业,实践公平贸易,维护食品安全。

3.3 社区支持农业的发送

CSA最鲜明特征是发送方式,很多CSA农场通常采用箱式计划每周或在指定时间发送新鲜蔬菜到家,通常将当地生产的有机农作物直接发送到消费者手中或集散点。成员靠近农场,不需要过多远距离运输,有助于产品保持新鲜,也减少传统模式多次产品转交过程对环境的污染。[3]

3.4 社区支持农业的服务

CSA除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新鲜、有机的农产品,并且加强消费者与农民、土地、自然的联系外,还有有机食品餐厅的体验。现在CSA创新服务还包括住宿体验、观光旅游农业和现场活动,诸如农夫市集、农家乐、采摘等。进来“农家乐”、现代农业教育旅游等系列活动在农场发展迅猛,诸如此类旅游型服务业形成了一套新兴第三产业商业模式。

3.5 社区支持农业的购买

CSA发展会员制预付费模式,价格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协商、讨论最终达成购买协议,共同承担农产品种植风险和利益回报。团购作为创新购买的方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群体,这些消费群体联合在一起从生产者或零售商手中享受购买食品以及其他日常用品的折扣。

4 社区支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4.1 从生产者角度分析

农产品看似简单,但规模种植问题多,这些农户主要从实践中得到经验,外请技术人员的农场较少,农民从事有机耕作时间短,在生产中面临病虫害的防治、有机种植技术、环境污染治理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现在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太高,而问题的难点是冷链运输价格,落后的物流技术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一方面,在采集、运输、存储等物流种种环节中,我国的大量农副产品的损失率基本在25%~35%,将近30%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耗掉了,而发达国家损失率控制在4.5%之下;另一方面,最后一公里冷链运输成本极高,而每家每户的需求量很小,也导致了定价过高。

4.2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农副产品当今无法很好的对接消费者,信任问题是一个关键。主要存在对社区支持农业的信任和消费者的意识缺失:消费者会怀疑,农民是否会花大力气去种植有机蔬菜,城市人很多时候并不会意识到一个正常生产的好产品需要较高的价格,他们会选择购买较便宜的(导致良心生产商无法生存从而作假)。对于消费者的一些怀疑和意识缺失,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起沟通,建立信任基础,建立更多对有机蔬菜的认识。其次,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通过什么样的监督方式来保证他们吃到的有机食物不掺假也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5 结语

在粮食和食品生产的影响因素中,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农业和企业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它们的经营活动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环境的保护、小农户的生计和消费者健康保障起到了直接的影响。近几年,全国发展了许多社区支持农业的项目,但由于这种模式在消费者认知和水平只占小部分,且信任危机严重,所以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发展有限。

综上所述,我认为如何开创高消费群体的垂直销售渠道和在高价下所需要给予消费者的信任是解决现有问题的两个策略。高端定制消费已经不少机构在实践了,比如上海的500家和尚豫农场,尤其尚豫农场在采访的时候说明了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吃定制的高端米,如果吃得起高端米的人也应该不会被食品链目前的问题缠绕。更重要的是让城市人认识到精耕细作的农产品中农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创作的价值,和农产品生长过程以及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困难性,通过城乡互动,比如自然教育体验等来慢慢消除城乡隔阂,从而让乡村农产品有良好的可持续性。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为现存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提供了一条切实可循的理性发展道路,CSA的延生持续发展在国内得到全面提升,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其带来的經济利益、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理性消费等观念将对城乡结合发展带来直接互利的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 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 [EB/OL]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munity-supported_agreculture . 2012-07-29/2012-04-22.

[2]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for Europe.European Handbook on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Sharing experiences[R] . 2013.

[3] 肖芬荣.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探析[J].绿色科技,2011(9):7-8,13.

[4] 社区伙伴——社区支持农业[EB/OL] . http://www.pcd.org.

hk/csa/gb/aboutus01.html . 2012-12-16.

作者简介:于嘉逸(1993—)女,浙江杭州人,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创意制造业协同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城乡综合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