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强
[摘 要]体育精神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改变,在学生中体育精神的缺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把体育精神的培养贯彻到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体育精神 教师素质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086
体育精神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它对人的思想、意识、作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启迪和影响。具体而言,体育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艰苦奋斗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纪律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增加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树立健康责任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课程目标。
近几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情况表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反而每况愈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先生说:“现在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怕苦怕累,是过惯了小太阳般生活的独生子女们的自然选择。他们贪图安逸,不愿付出,缺乏坚强的意志。”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育功能的实现与否和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有关,也和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关。教师教学的综合水平是决定体育精神培养教育效果的关键。体育教师应当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必要的培训,掌握优化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在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和比赛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并积极总结归纳。通过教育和鼓励,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体育精神培养
体育教材中有思想性很强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认真钻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的培养。例如,中长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极好的项目,因为长跑中的极点现象,对学生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坚持发扬拼搏精神,才能闯过极点。又如,在低年级的游戏开展中,要注意游戏的设计,抓住有利的契机加强学生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困难的坚强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告诉他们团结互助是一种美德,只有互相配合的小组才能取得共同的胜利。再如,在高年级的武术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扬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三、抓住有利契机,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体育比赛中有许多集体项目,每个成员都想获得比赛的胜利,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集体观念,发挥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善于合作的集体精神。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比赛的磨炼,一个集体的凝聚力会显著增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获胜的那一刻,教练和队员抱头痛哭,主持人解说哽咽,国旗升起的那一刹那,多少中华儿女伴随着国歌眼眶湿润了。在体育比赛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拉拉队为集体和团队的荣誉呐喊助威。在学校运动会时,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长跑比赛中,体力不支的运动员跌跌撞撞最后冲过终点,我们要为他的坚持到底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篮球比赛中,在球场上强调互相配合的集体意识,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要及时纠正;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要热情帮助技术差的;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和错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交友,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对手与朋友、胜利与失败、纪律与自由等诸多关系。
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宣传体育精神
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决不排斥理论。体育理论教学是多元化的体育功能的内在要素,是全面实现体育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理论课上开设关于体育精神的课程,使学生对体育精神的价值有深入的理解,并能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开展以团结拼搏、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可以通过举办身边获奖运动员的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师生员工为国、为校争光的意识,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各种经典比赛的录像或组织学生观看现场比赛,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感受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总之,在经济发展日益加快的当代社会,生活在家长保护伞下的中学生远离锻炼,导致体质下降。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