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作业设计

2015-05-30 20:00韦必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高中数学改革

韦必清

【摘 要】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数学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合理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巩固概念、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发展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呢?本文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就高中数学作业的改善谈谈笔者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作业;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2

有效练习是实现有效教学,达成用作业引领学生探究、思考、释疑和生成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交流互动、教学反思、教学反馈的发展过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是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作业的布置在整个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本文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就高中数学作业的改革谈谈笔者粗浅的认识。

一、作业的有效性概念的内涵

作业的有效性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是承接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而丰富发展起来的,那何为作业的有效性呢?有人曾给人的活动的有效性下了这样的定义:“人的活动的有效性是在活动的效用和效果中体现出来的人以自己的活动引起作用对象变化并使之符合自己目的性的特性”.这样定义仅限于“合目的性”,是不全面的.处在新课程改革面前,当我们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活动时,作业的有效性还应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属性,概言之,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教师遵循认知活动的客观规律,设计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学教效果的一项主体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简单地说,“作业的有效性”这一概念包括三重意蕴即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

二、传统数学作业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布置方式单一,以老师布置为主从作业的布置方式上看,依然延续着自上而下由老师布置作业的传统,学生只需做个记录,回家一样一样去做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考虑应该做什么作业,该怎么去做,哪些是自己会的,不需要做的;哪些是自己不懂的,需要去琢磨的。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在不自觉中慢慢被剥夺了,成为了老师精神上的附庸。同样的作业,对学习好的学生可能十几分钟就够了,对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要花上1个小时甚至还不够,这就导致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能有效的得以体现。

(二)作业内容单一,讲究“一刀切”传统的数学作业中,题目大都是由教师提供的,四五十个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而学生必须被动接受。这样的作业阻碍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采用“一刀切”,统一化的数学作业,对不同层次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难易度,非常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般只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的作业,对于优秀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吃不饱”,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存在相当的难度又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吃不了”。如果作业设计得太难,学生无法完成,进而丧失自信心,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心理。反之,太容易,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完成,又会感到没意思,同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数学作业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针对性:设计数学作业内容要体现当堂课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数学作业强化,进一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内容要围绕本学科及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置一些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题目。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巩固知识,也能让他们在作业中发展智力的同时体会成就感;对概念性强的问题易设计一些帮助学生理解的题目与强化学生识记的题目。

(二)多样性:数学作业内容可以书面作业与口头数学作业并重,预习与巩固相结合。作业题型也要多样化,如书面作业中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解答题、计算题等经常变换,互相穿插或“一题多变”,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三)层次性:高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实施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在设置数学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置数学作业,这样,既能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能锻炼基础一般的学生,更能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层要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结构,根据当节课的课堂效果来决定,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时将作业分易、中、难三类;有时分基础、创新两类;有时一个题目设计几问,每一问层层递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做到哪一问。比如概念教学往往分三类,第一类作业是基本知识,例如考察对概念的辨别,题目形式要灵活,可以是选择填空等,让程度差的学生不感到困难,同时要掌握基本知识以便继续提高;第二类作业要针对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可根据练习册的习题进行变式改进;第三类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可将历年高考题选编到作业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此外,还应该注重作业设计的其他方面:

四、明确作业目的,避免作业环节僵化

教师必须明确作业的目的才能在作业的各环节进行优化,而不拘泥于习惯、形式和教条。与概念性学习相关的作业不仅要有变式练习,也可以有实际操作、观察,只要能促进概念形成的活动都可设计成作业;操练技能型的作业是目前中学的主要形式,但应恰当认识“熟能生巧”的观点,谨防“熟能生笨”、“熟能生厌”;解决问题的作业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利用各种思维方式。由于新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深刻性等品质,也可以检验双基的扎实程度。因此,教师应精选内容,由于此种作业难度大,要求高,能提高学生能力,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望而生畏。

五、布置作业注重灵活性和科学性

数学学习虽然注重的是理解和灵活应用,但从信息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究的话,不难发现,其学习仍然是以记忆为主要心理过程的。根据心理学原理,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忆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都知道,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就越慢。因此就要通过布置作业达到复习的目的。

讲完每节课后,老师通常预留一些与本节知识点有关的试题,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果老师在作业形式上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精心设计,永远是一个模式:课本第几页第几题,学生做起来就没感觉、没兴趣,只是在机械完成一件事情,很难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布置作业我认为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典型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这样作业的布置才有指向性,直接指向学生易忽视、易遗忘、易误解的方面,并且这样还可以为以后的知识建构做课上无法完成的一些准备。

学生不可能把眼下所有资料上的习题逐一完成,不仅时间上不可能,从实际需要来说也无必要。应该针对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对习题进行筛选。即要选择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习题,又要选择学生在做题上有独到见解的习题,选择出错误较多或出现的错误比较典型的题留给学生。然后针对习题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适当归类,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对有创见的解题方法,及时加以肯定。

六、落实过程,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能力范围内有最大的收获,笔者认为布置作业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控制数量,大胆取舍。把握作业的数量,有些方法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但绝不是多多益善。

(二)滚动练习。适时反复练习。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要只布置这节课的相关习题,还要适当布置和过去知识相关的习题,达到温故知新。

(三)丰富作业类型。复习课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点、习题类型,学生亲身体验、亲手实践、自己感悟。还应该有针对性的作业,如:限时作业,随堂作业等。

(四)创新作业。练习写作数学小论文,在作业中挑出一题,要求写出思考过程,然后再着手解题。

精心组织练习过程,夯实练习任务,落实练习环节,是训练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在作业量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练习时间相对均衡,以及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梳理和有效练习时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既要确保作业的“量”,更要追求作业的“质”,力求做到追求质、控制量、不贪多求深、忌题海战。在练习过程的组织上,既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也应有合理的时间限定,既注重强化知识,又注重发展能力。在作业效果的检查与落实上,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讲究方法,不要千篇一律;要微笑鼓励,不要训斥;要善于沟通,不要态度冷漠。重点是要落实“纠错”过程与环节,通过扎实有效的纠错措施,纠正错误,形成正确思路和方法,达成高效练习的目标。

七、教师需认真地对待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观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教师认为,数学作业评价就是批改作业,给出学生作业的对于错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认为高中生对教师的评价无所谓,不需要给予刺激,从问卷中发现其实不然,很多学生还是很期待老师的具体评价。因此在每次数学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不只给出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还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在解题中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像批改语文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语言应极带感情色彩,以情服人,既包含老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许简单的评语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震撼,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数学作业不但要照顾到高考的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教师评价学生,从中获取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途径,因此,在新课改形式下,我们更要重视这一环节,遵循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新海.浅谈创新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16期

[2]孟晓燕.浅议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3]褚人统.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2期

[4]赵兴玲.贾晓霞.反思我们的数学作业[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1期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高中数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