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至善至美的情感,是德育教育的好材料。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从感悟历史人物,培养高尚品格;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与文本对话,体会人间真情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审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蕴含着至善至美的情感,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弘扬民族精神,学生在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感悟历史人物,培养高尚品格
常言说“文以载道”,文本中蕴含着人类的高尚情操和真挚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本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意志和志向,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立足文本,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教教育的渗透点,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教精神,激励学生不断求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例如,《离骚》的教学,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知识渊博,有外交才能,楚怀王在位时,担任“左徒”官职,参与国家的外交事物,主张联合齐国以求自存。后因上官大夫的诽谤得不得楚怀王信任。在上官大夫的挑拨下,屈原被流放二十多年。在楚国面临灭亡时,屈原于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跳进汨罗江自尽。屈原悲剧的人生,政治主张失败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却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五月初五成了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的诗作反映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为实现理想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屈原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的作品传颂千古,爱国激情浩然长存。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满怀激情的诵读课文,感悟屈原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爱国热情在师生心中澎湃。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意志,深深感染着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心中形成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体会到屈原为实现祖国富强所做的不屈斗争,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屈原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追求理想,坚持真理,献身祖国的精神为学生健康道德形成树立了榜样。学生在体味文本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与诗人同爱同憎,同喜同悲,收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二、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文学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宣传作者的思想倾向,表现作者的审美理想。优美的诗文字字珠玑,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净化学生的灵魂。诗文的意境美,表现在作者描绘的千姿百态的景象及寄寓在景象中的情感,优美而又深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美感,深情诵读,体验文本意境,融入作者心胸,触及作者的情感世界,领悟作品深邃的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在欣赏美的同时,感悟美,体验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巧妙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愛生活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诗词词语优美,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形象可感的情景,让学生真切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眼前是波涛汹涌的赤壁景色,耳畔是优美的音乐伴奏,再加上富有磁性的朗诵,学生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身心愉悦,受到文学的感染,陶醉在文中的意境,得到德育的渗透教育。在画面的感染下,朗读体味诗文,感受诗的韵味,产生情感共鸣,享受自然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山如画,体会长江的波澜壮阔,体验如诗如画的情景,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面对此景,作者发出“一时多少豪杰”的怀古之情,“英雄美人,建功立业”,在赞美英雄的同时,慨叹自己。壮丽山河,英雄业绩,激发了作者的奋发之情,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积极进取又超然物外的复杂思想。学生通过品味精美的文辞,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
三、与文本对话,体会人间真情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渗透上,语文学科有着特殊的优势,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文,就是一片情感天地,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体味人间真情。例如,李密的《陈情表》,情真意切,千古传诵,文章以情感人,作者运用动之以情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至孝之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描述的人间真情,激发学生爱生活、爱亲人的情感,作者以“乌鸦反哺”为切入点,感恩情,尽孝道,对祖母扶养予以报答,《陈情表》文中的“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面对这个二难命题,李密是这样说的“尽忠日长,尽孝日短”“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发自肺腑的心声,终使晋武帝折服,作者既要尽忠又要尽孝,要做到忠孝两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富裕,许多同学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教师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父母养育之情,师长培育之恩,同学互助之义,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做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树立远大理想,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尽自己的责任。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唐渊.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读与写杂志,2007,(11).
[3]宋志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