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瑜
[摘 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其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方法、尺度,力求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解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001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点,重视文化的传递,通过教学来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经验,塑造学生的精神、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传统教学重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但往往忽略学生的精神体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教师要发挥其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体会。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针对当前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自身阅读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如果教师循规蹈矩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那么课堂势必乏味,没有活力,这样的教学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教师如果活跃思维,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阅读素质,每一天传递给学生的都是新鲜、生动的教学素材,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阅读素质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教学素材,才能做到每一堂课都带给学生新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师重复着同样的教学素材而产生乏味与厌倦。久而久之,教师的这种阅读素质也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会每天期盼着上语文课。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阅读素质,以读促思,以读养教,同时也需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积累教学素材,开辟出新的教学思路。
二、明确阅读的作用,肯定其在教学中的地位
“要我学”和“我要学”这两种学习心态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阅读的作用,在学习中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这样的阅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积累知识
纵观历史人物,凡大才者无不学富五车、广取博览。这就说明,阅读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当今社会又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先进事物不断涌现,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接收新知识,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吸收新的概念、知识,从而加强知识储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免遭淘汰。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也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人文素养,和谐自己,和谐家人,和谐社会。
2.丰富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掌握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通过阅读可以扩展我们的词汇量,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了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在人际交流中从容自若。古今中外的很多经典名著都是语言宝库,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目,让学生对其中的用词进行推敲品味,久而久之,学生在规范、准确、精炼的用词用句的熏陶下,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3.提高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阅读的内容多了,知识面宽了,在写作中自然信手拈来、才思泉涌。这就是厚积薄发,体现了阅读对写作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写作思路,也能使学生写出高格调的文章,不拘泥于一家之言,不至于千篇一律。有研究表明,科技人才最基本的智能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而这诸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阅读。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是课内阅读,一般要做好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品味复习。另一方面是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名篇,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来共同品鉴、赏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推荐较好的文学网站,对于较好的文章,教师可挑选出来作为对比阅读材料,做好知识迁移。要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或精彩片段摘录下来,一段时间后再共同分享阅读体会。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生受益。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列举几种学生常用到的阅读方法。
1.积累性阅读
积累性阅读是一个跨度较大的概念,需要学生长期地积累,它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还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实现的。积累性阅读不仅使学生对用字、词、句等的语言表达进行积累,同时通过广泛阅读还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及自然社会知识等。
2.理解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学生不仅简单地理解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同时还理解了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等。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发生了质的飞跃。
3.比较性阅读
比较性阅读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通过比较性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鉴别、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正迁移。
4.扩展性阅读
扩展性阅读是指以某篇作品为阅读基点,向有关方面逐步扩展的阅读方法。扩展阅读训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展阅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确定好阅读基点,另一方面是确定扩展方向。阅读基点部分要精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内涵,对于扩展性阅读则可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略读。可以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也可以引某篇作品的引文为基点,向引文原作扩展等。
5.评价性阅读
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增强,能对阅读作品进行评价,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到这个阶段,才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总之,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在深入理解教育新观念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里发展自己,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