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5-05-30 12:59徐玮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问题情景数学课堂创新思维

徐玮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国加大了教学力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能够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并提升其逻辑思维,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针对数学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分析,通过完善数学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学习数学思维不具有局限性。同时,教师设置教学情境,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其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思维 问题情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宽松氛围利于创新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首先,要民主。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动脑筋,才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和信心,才会有创新。其次,要鼓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要充分肯定其敢想敢说的精神,再指出其不足。这样,大大地鼓舞了学生求新变异的勇气,培养了创新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这一下我和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我说,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才会买东西时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在课堂上做“超市购物”游戏,让他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兴趣的引导下学数学。

二、问题情景利于创新火花的迸发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信息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师提供“两个工程队要修一条路,甲队修要8天才能完成,乙队修要6天才能完成”的两个条件,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甲、乙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

2.甲队单独修三天后,由乙队单独修完这条路还需几天才能完成?

3.甲队单独修3天后,与乙队合修剩下的路,两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

这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逐一解决问题,在这种无任何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不同層次的学生都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对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创设探索情境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学生自主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新力,作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指导练习,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要素。

(三)创设猜想情境

猜想是一种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要求在面临较复杂的问题情况时,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中的相关信息,经过总体观察,对问题实质做出大胆的猜想假设和试探,迅速地判断和推理,力求一下子切入问题的关键,迅速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设求异情境

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备享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如“一根绳子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做出如下两种解答:

1.(5×4-8×2)÷2

2. 5×4÷2-8

经过教师的努力点拨,学生根据围成正方形的两条边的和相当于围成的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减去长,就是宽,即5×2-8。还有的学生根据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一条边比长方形的长短8-5=3(分米),就从另一条边拉来3分米,另一条剩下的长度5-2就是长方形的长度。这样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三、自主参与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如:教学圆柱侧面积时,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学具,将它的侧面上的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并把它展开到桌面上,让学生看到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平面)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

2.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①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②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④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

3.推导出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问题情景数学课堂创新思维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