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玲
摘要:围绕语文教学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展开论述,细致入微地解读了塑造教师形象以情引情、挖掘人物形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创造情境把握人物形象三个细节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 人物形象
教材中的每篇散文,每首诗歌,都宛如一件件价值连城的精品,似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其中细腻的情节,感人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都值得我们引领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力求知情合一,促进语文教学,增强教学效率。
一、塑造可亲可敬的教师形象,以情引情
我刚接手七班时,第一次摸底考试由于后进生的人数比较多,我每天都很烦躁,所以在课堂上也总是闷闷不乐,板起一副冰冷的面孔。课堂上的纪律不错,但是气氛沉闷,教学内容也总是进行的不容乐观。在第一次月考中,我班的张君瑜在作文中写道:我不知道张老师在家是怎样的打扮和心情,她每天如果能把头发高高扎起,再露出灿烂的笑容,那会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看到这段文字,我愣住了,记得一位作家的回忆录中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难看神情的莫过于给别人脸色看。这一个月以来,我给孩子们留下来了多糟糕的印象啊。天气的阴晴,个人的得失,身体的不适,教学方法的欠缺,我都一股脑地化为怨气和指责,抛向了可爱的希求我简单打扮和微笑的学生,我是多么的狭隘,多么的浮躁啊。于是,我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扬了她的作文,表扬她爱班级,爱老师,爱观察,并对学生说我也要像她一样做班级的有心人,用心去关心关注每一个同学。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是面带笑容寻找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共同分析文章,语文课上我们师生之间的互动,思想和知识碰撞出来的火花也成为班级的一大亮点。今天有幸读到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爱学生欣赏学生是多么重要、多么美好,它能让师生之间产生亲近感,也会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
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时时给学生以期待和赞许,尤其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和期待。记得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个故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把全部热诚与期望投入到自己雕刻的美丽少女雕像身上。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爱不释手,整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天长日久,女神终于神奇般的复活了,并愿意作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蕴含着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和爱是一种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满怀期待,在言行上对学生积极暗示与期待,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二、挖掘教材中细腻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本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结晶。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并运用文章的细腻情节,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发掘并体验人性的美好情感。如在教学孙犁的《芦花荡》一文。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干瘦的老英雄,驾着小舟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这位老头就是著名作家孙犁在《芦花荡》中塑造的一位丰满、真实的老英雄形象。老英雄本领高强、锋芒毕露、不加掩饰的英雄形象,无疑在涉世未深又乐于表现的初中学生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们可能要摩拳擦掌加以模仿,为了挖掘老英雄的形象,也为了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过于自信会导致失误。我找同学朗读47段: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英雄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是对老人的心理描写,也体现了他个性所在……自信。请大家细细品味:真正使女孩受伤的是老人的自以为是吗?问题一提出,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学生甲说:老英雄的个性自信在这一段有体现,但作者要表现地应该是女孩的受伤不是老英雄自以为是,而是对孩子的喜爱这一点上。学生乙又站起来回答:我也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前文提到了,老人说,洗洗吧,多俊的一个孩子啊,洗洗就精神了。可见,他是多么爱这两孩子,是爱让他放松了警惕。导致了女孩受伤。也告诉我们平时做事不可或喜或悲失了分了寸。学生丙说:老人锋芒毕露过于自信,不但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喜欢的理由,相反应该是最让我们喜欢他的地方,这个老人不可敬吗?一番讨论下来,不仅让学生对老英雄的评价更加深刻,他本领高强,侠肝义胆,又爱憎分明,也让他们学会了做事要爱憎分明,要有分寸。
三、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把握人物形象
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情境,使抽象化为具体,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内在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分析文本,把握人物形象。《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文章重点情境: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教学中,学生在这一情节提到阿长善良,乐于助人。我对阿长的情感是新的敬意。我问到:作者为什么这样想呢?每一本书就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吗?学生回答:因为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别人又不给我买。接下来又问了两个学生,他们都是这个看法。再问下去,学生满脸茫然。于是,我对学生说:大家根据课文想象阿长买这本书的经过。两分钟后,有的说:她应该是去了好几次,因为她不识字,前几次找错了路。有的说:阿长跑了好几家店。问老板有《三哼经》吗?老板说没有。她出去了,不甘心,絮叨地问:有《三哼经》吗?有画的?老板不耐烦了:只有《山海经》,不买赶紧走。阿长想了想说:那买吧。也有同学说:她买了之后走在路上,很忐忑,不知道买的对不对。对了,迅哥能喜歡不。要是买错了,这么贵的书可是她一年的工资啊。学生此时的热情很高,我见势总结到:我想大家确实体会到了阿长的艰辛,别人做不到的她却做到了,这种神力的产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对迅哥的___________?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爱。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觉得有话说,有意思。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课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因素,带着饱满的感情去上课,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更好地领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