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身段的继承

2015-05-30 10:54董南诗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继承

董南诗

【摘要】中国古典舞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蹈之林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舞姿形态中蕴含的浓厚东方美感更是中国古典舞形成的立足点和发展轨迹。中国古典舞的形成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思想得到解放的同时也是基于传统艺术形式来进行中国古典舞的编创,其中戏曲身段对于中国古典舞中的舞姿形态影响是最为巨大的。本文从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身段的继承角度来进行论述,其目的在于分析出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戏曲身段,由表及里的探究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态势。客观的反映出中国古典舞发展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舞姿形态 戏曲身段 继承

在戏曲艺术中,身段的表达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带有明显指向性与寓意性的肢体动作具有更加明显的艺术性,但是身段这种表现形式毕竟是与戏曲其它因素复合使用的,所以在共同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国古典舞的产生正是摒弃了禁锢在戏曲身段上的一些局限性,进而让戏曲身段在一些与之相近的元素构建在一起,最终形成中国古典舞中的舞姿形态。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对于戏曲身段的特征的继承既是全面的也是有选择性的。全面之处在于对于这些戏曲身段特征中进行符合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发展要求的某些方面来进行整合加工,确立了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身段程式性的继承

在完整戏曲身段程式下,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的程式性可以说是将戏曲身段去粗取精,将来源于生活的舞姿形态分整化。

1.身法

“身”实际上是联系身体各部分肢体的纽带,让各部位能够通过身子达到一种和谐、默契的配合,让原本独立不同的动作得到统一。在戏曲身段中,“身”主要是分为胸、腹、腰三个部分,其中又是以“腰”为核心与指点。腰是联系上下身的枢纽,故此在戏曲身段中表达“圆”的意境时都会以腰为轴进行形体动作的复杂变化和交织配合。在戏曲身段中,“身”的动作往往都是以晃、拧、摆、前探、后贴、立腰等动作为主的,这也对中国古典舞中“身韵”以腰为轴构成“拧、倾、圆、曲”提供了极大的借鉴作用。在中国古典舞艺术中,“身韵”的产生是一种由内及外的本质性的超越,让中国古典舞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3.步法

在戏曲身段表演中,“步”一直具有重要作用,更能够让人物的心情表达出来。“步”的开合及行进方式是表现人物特征及心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古典舞中,舞姿形态动作被占据主导,“步”作为动作的支撑点以及行进的动力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中,舞步也是围绕着“圆”的律动轨迹进行的,并很好的延续了戏曲身段中“步”对于人物心情的表现方法,让舞姿形态更具说明性和表现力。

二、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身段规整性的继承

在中国古典舞形成之初,就已经确立了“圆”的这种传统的活动规律,同时在戏曲身段规律性的基础上形成了“拧、倾、圆、曲、闪、转、腾、挪”等动律规则,让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形态组合和变化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基础上进行了更深更广的拓展,让中国古典舞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丰富。

1、从“拧”形态看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舞蹈身段的继承

“拧”是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美的支柱,同时也大量的存在于古典舞的舞姿形态中。“拧”这种动律变化在我国的戏曲身段中也是存在的,并与之形成继承、发展关系。在戏曲身段中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舞姿审美标准以及特点,古典舞在更加丰富的肢体动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舞姿形态的表现力,并以此形成了“拧”这种古典舞所特有的舞姿形态。

2、从“圆”形态中看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舞蹈身段的继承

戏曲舞蹈吸收了众多姊妹艺术动作形态的精髓,而戏曲身段则更是讲究“曲线美”的艺术表现手法,亦可称为“划圆圈”的艺术。世界各国的舞蹈形式都有“圆”的存在,但是戏曲身段区别于芭蕾、国外的民间舞蹈的是外国的舞蹈艺术往往动作是在直线的基础上进行画圆的动率变化,而戏曲身段则是超脱了直线与平面,更多的是在“圆”的基础上在进行“圆”的动作变化。戏曲身段无论是在动还是静中都是讲究“圆”的,让戏曲人物产生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三、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身段节奏性的继承

节奏性是中国古典舞这种舞台艺术所必备的,中国古典舞节奏具有极强的民族特点与韵味。在中国古典舞中,肢体动作已经成为了表现故事内容的最主要的渠道,更加展现了古典舞舞姿形态独有的古典韵味,进而形成了中国古典舞最具表现力的形式之一——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这种内在气息调节带动外部舞姿形态的变化使得人物的性格特征等能够更加突出,通过节奏的变化就能展示出人物心情和剧情变化等等。

中国古典舞相较于戏曲艺术可以是新兴的,而古典舞中的舞姿形态更是在戏曲身段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进行发展,戏曲身段给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带来了无可替代的影响。现如今的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虽然动作特征仍与戏曲身段的特征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是人们已经认同了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的表达方式,并且深深的烙上了古典舞的烙印。

【参考文献】

[1]彭隆兴:《中国戏曲史话》,知识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

[2]周传家:《中国古代戏曲》,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第1版。

[3]鈕骠:《中国戏曲史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4]才金城著:《京剧知识与京剧艺术欣赏》,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5]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1949—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6]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继承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鲁迅小说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