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依据文秋芳等提出的思维能力层级理论,并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出文本思辨创新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主要讨论如何依据课本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创社和谐课堂、鼓励学生互动,以期在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活动,激励与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论大学英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建构”(2014?鄄C?鄄07)的相关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97-01
1.引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历经数次改革后取得了长足发展,比如科学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拓展教材体系与媒体资源建设,注重师资培训及教学手段改进等,但是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关注力度仍显不足。“思辨能力”源自英语“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在我国学界也常被译成“批判性思维”、“思维能力”等。思辨能力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它能使学生从更宽广的视角解释现象,对研究对象做出多维度的分析和判断,对问题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刘晓民 2013)。
有关思辨能力的研究,近20年来在西方国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类研究成果甚多, 他们的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类:(1)界定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2)构建思辨能力的量具;(3)探索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有效性。当前国内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大都是围绕英语专业学生展开,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缺乏,其中可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思辨能力研究成果鲜见。李莉文(2011)也对国内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思维能力理论框架,其中我国学者文秋芳(2009)提出的思维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以其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较多关注。
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符合束定芳(201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也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从技能型向思辨型转变这一形式的要求。
由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等方面努力为思辨能力教学创造条件,大学英语教学绩效考核应该把学生思辨能力发展作为新的觀测点,使学生在打下扎实语言基础的同时,提高其思辨能力,以便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两个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知识学习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3.文本思辨创新式阅读教学模式
本文提出文本思辨创新式阅读教学模式,即以课文讲解与阅读理解为出发点,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系列活动,突出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下所述:
(1)课前问题导入,引发争论思考。开始新的课文阅读之前,根据单元主题展开讨论,进行两到三个问题导入,或制作相关素材课件进行视频观看,并在给定的时间内就有关话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抽取检查。在此阶段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要开口说、都有机会小组讨论,教师不必马上纠错,让学生充分自由言说,不惧出错,循序渐进地提高语言和思维的表达能力。
(2)课中精讲词句的同时,设置启发性问题思考。在进入课文仔细分析阶段,除了进行词、句、段层面上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同时还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文化背景、句子释义等设置一些启发思考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空间,既启发心智又增强思维。
(3)在课后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时,设计批判性思维(critical ?鄄thinking)活动板块,既延续文中的话题又拓展话语空间,学生互动、师生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4.结语
英语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上,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加强人文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培养可以纠正学生消极、守旧、低效等不良思维习惯,使他们掌握批判性地阅读、聆听、观察、辩论和写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Greenall, S.(英)文秋芳 《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蔡基刚. 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3]李莉文.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上海:外语界,2013,(5).
[5]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长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6]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 上海:外语界,2009,(1).
[7]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北京: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1,(5).
作者简介:
葛丽芳(1965—),女,河南焦作人,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理论及英语教学研究。